当前位置:首页 > 报考资讯 > 专业与就业

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

据报道,日前,重庆市巴南区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在招聘简章中列出这样的条件:“985”、“211”院校2014年应届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记者以应聘者身份致电巴南区教委组织人事科,工作人员称,该简章的条件是由人社部门、教委共同制定的。

面对学历歧视质疑,重庆市人社部门回应称,这不是歧视。理由之一是“从总量上来讲,全年重庆市2万多个需求岗位中真正要求‘985’、‘211’院校的仅1500个左右,现在更多的是应单位的发展需要进行招聘”。

在此,笔者明确正告重庆有关部门,这样的做法就是学历歧视。他们对歧视的辩解,更暴露出严重的就业公平观念问题。

教育部今年4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其中关键是“三个严禁”: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按照该规定,重庆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做法已经违规,更不用说限定“985”、“211”院校毕业生的岗位高达1500个左右。

当前,当务之急是根据规定对违规做法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我国早在2008年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中就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5年过去,就业歧视仍难消除,原因之一就是问责不严,甚至包括监管部门自身在招聘用人时还设置学历、年龄、性别、户籍等门槛,在歧视上也不忘起到带头作用。

因此,要消除就业歧视,除严格执行有关就业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扭转地方*部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观念,尤其是地方*部门的观念,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倾向。在招聘、培养、管理人才时,也须防止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最基本的公平。有一些用人单位抱怨,来应聘的人太多,不得不设立“985”、“211”这样的门槛。实际上,简单以学历作为条件筛选求职者,是很粗陋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这种做法不需要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来选拔人才,只需一个小学生拿着“学历”的尺子“量人才”即可。最终,不但无法选拔胜任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更难以打造出一流的团队。从长远来说,对单位的发展弊大于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就业歧视现象没有得到遏制,一些人反而“结合现实”为就业歧视找“新解”,还曾有媒体推出专题,专门辨析用人单位提出只招“985”、“211”院校学生不是歧视,因为这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实现的。以此推论,是不是今后申请重大课题,提出申请者只能是院士?因为院士也是学者们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的,争取不到就是自己的能力问题——这当然是歪论。

我国一直在倡导多元教育,鼓励学校在各层次各类型办出一流,鼓励学生走多元的成才道路,如果*部门、企事业单位只是用简单的学历来选拔人才,将无法构建多元教育,也将堵死教育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到3300万,可严重的高考焦虑仍然存在,这与“名校情结”越来越浓紧密相关。假如这种局面不改变,教育与就业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作者 熊丙奇)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13702.html

与“就业促进部门怎能带头搞歧视”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