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 > 满分作文

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背景,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


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


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第二句话是从广义上理解美育,是说美育是人生境界的最高水准与追求,关乎到每个人灵魂的塑造与人生观的建立。两段材料都指向美育这个话题。考生可结合现实谈当前学校美育教育的短板,思考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美育对社会的价值,多角度挖掘美育教育的多层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本题的任务理解:①“以上材料引发同学们的讨论”这是材料提供的情境背景。②“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要求行文中要有“我”的主体意识,交流对象是“校团委”,行文中应有对象意识。并且要体现书信体的文体格式和语篇功能。⑧“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可联系现实,分析意义,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立意:


1.补足美育短板,让美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2.在美的欣赏中滋养灵魂,在美的浸润中塑造人格。


3.注重美育,全面发展。(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


4.美育让校园(生活、社会、个人)更美好。


5.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明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在所有学科中,他的语文最弱。还有两百来天就要高考了,他很着急。有人建议他去参加语文速成班,但他很犹豫。近年来,语文速成班比比皆是:“一周写出好字”“三十节课冲击满分作文”“七天成诗人”“高考阅读技巧路路通”……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你觉得小明有没有必要去参加语文速成班?请你以“秦骅”的名义给他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想法和感受。要求:自拟标题,不得透露真实的个人信息,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要完成指令任务,二要注重情境。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表明小明的偏科现象和犹豫心态。第二段概括了关于语文学习的各种“速成”现象。


任务:要阐释小明有没有必要参加速成班。(“必要”,必定需要)要融入对语文“速成”的看法。


情境:一要注意小明是高三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二是作为同龄人,说话语气不可高高在上,以说教示人。三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交流时的腔调。


写法指引:可以坚决反对小明参加速成班,指出速成背后,是投机心态在作祟,并指点迷津;可以一分为二,对“速度”的追求可以鼓励,接受方法的指引无可厚非,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可以赞成小明参加速成班,交流相同的处境和困惑,相互鼓励。


材料第一段有两处弹性较大:一是“语文最弱”,弱到什么程度?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想象。二是“小明很犹豫”,为什么犹豫?考生可以结合高三的处境自由发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二,面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选科后的患得患失,渐渐逼近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难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以及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各种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学习懈怠,不完成作业,脾气暴躁、打架、早恋、结交不良朋友,甚至逃学等。


对此,一位资深年级主任曾用了一个词:“逢二必乱”。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况。


班级举办班会活动,请你就此现象,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或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


【文题解析】: 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内容:(1)材料内容,步入高二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况”,说明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很高,因此可以探讨这些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2)情境意识,班级班会活动;(3)文体意识:发言稿,开头要顶格写称呼,第二段要空两格写问候,文末要写“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4)任务意识,在正文中要写清楚对这些“逢二必乱”产生的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且在文中要提出希望或建议。写作时,任务不可以有遗漏。(5)主体意识,本文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来行文的。


审题立意:


(1)自律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2)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学习可能成功;


(3)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避免“逢二必乱”;


(4)学会自我疏导,避免出现不良情绪;


(5)学会分辨不正确的事情,努力让自己向优秀发展。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黑塞)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麓山中学读书节活动中,高一年级拟举办一场以“读书需博”(正方)与“读书贵专”(反方)为题的辩论赛。读书在博或贵专,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选定一方写一篇辩论稿,注意反驳对方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作文命题是对立观点辩论型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本题材料由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组成,其中第一句来自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具有启发性的语句。本次作文话题与第六单元人文主题紧密衔接,通过情境设置,引导考生对日常的读书活动进行思考总结,进而辨析“博览”“精专”两种读书方法的优劣,从而考量其思维品质。


选取“读书”这个思维点,既关注考生实际,又切中新课改的核心,既有宏大主题的渗透,又有坚实支点的托举;旨在引导青少年热爱读书,从平时的阅读体验中撷取素材来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去梳理思辨读书方法的优劣,以此再去推动高效阅读;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利于检测作文水平。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主体内容是五组排比句,谈一些东西“很中国”,由此提取关键词 “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分析,“很中国”即具有中国特色意思,可以理解为很有中国范儿,这表示对祖*亲的赞叹,是一种自信与豪迈,是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的各方面的肯定。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这是命题的核心所在,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来游学的外国学生”属于泛指。学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则是材料中提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很有中国范儿、能让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写作时可以用材料里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选材立意范围都很广。成文时可组合立意,也可以单写一方面。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理解的“很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立意】1.患难与共、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很中国


2. 同气连枝、以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很中国


3. 气势磅礴、“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的伟大抗疫精神很中国


4. 强的国、富的家,有一种自豪,叫做,这很中国


5.材料中的5个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都可以作为立意方向。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该材料来自两会期间的一个敏感话题。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一类人持支持态度,列举了“把体育纳入高考”的优点。写作时,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方面论证观点;另一类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针对过多的体育锻炼,会牵扯学生精力,就会影响文化学习来论证。这样,在审题上没有难为学生,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一位小女孩坐在打饭窗口柜台下面写作业,妈妈在上面为学生打饭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拍摄者称,自己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感觉"上面是生活,下面是梦想"。类似新闻其实还有不少。有人赞许视频拍摄者,认为这样的暖新闻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有人赞许视频中的人,认为父母为生活打拼,孩子努力学习,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说,我们从视频里看到的何尝不是一种心酸?假如不是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呢?还有人认为,与其感动,不如想办法解决她们的难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为某报某专栏撰写一篇文稿,表达你的看法,提出你的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母女二人情况的描述和视频拍摄者的评论,第二部分提供了人们的四种看法。这些看法为我们提供了立意的角度,写作时可以参考。不过,切勿把这些看法都列举出来进行论述,因为面面俱到容易造成中心不突出。"表达你的看法,提出你的建议"要求在写作中有明确的观点,并且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立意都是比较好的∶①让爱之风吹拂每一个角落。②不仅要感动,更要行动。③推已及人,共享幸福生活。④心疼女孩柜台下写作业,不如给她一张书桌。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岁末,《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都会成为无数人企盼的心灵盛宴。还记得,《南方周末》在2020的新年献词中这样写道:


过去的一年,大到世界、中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承受巨大的考验,仿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一次次看到,无论笑与哭,总藏着你的勇气与韧劲。


你是谁?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


现在的你我又一次站在了新年的门前,回首2020,梦想是否实现?展望2021,道路伸向何方?请你以《南方周末》编辑的身份为即将到来的2021写下新年献词,表达你对过往一年的思考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材料。本题给出的是《南方周末》中2020新年献词的一段话。围绕这段话梳理其中含义,该段落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提到“大到世界、中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逃脱不了天地间的巨大考验”这话可理解为人生总要面临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或是种种挫折。第二句话“无论是笑还是哭,其背后总藏着勇气和坚韧”。意思是需要“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品质去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第三句话“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也就是在埋头奋斗的同时,别忘记展望未来,梦想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最后一句话“祝愿在新的一年当中,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这话十分暖心,注意句中的关键词“相互相依”,在新的一年中畅想我们能够相依相存,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这是对广大奋斗者最美的祝愿。另外,注意理解2020年献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如“勇气与坚韧”“春天的梦想”“经受考验,淬炼真金”“彼此约定,相依前行”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展望2021年做出的铺垫,暗含了行文话题的意指。应综合起来思考,才是最佳立意。行文应该回顾过去,从过去中自省反思,并展望未来。


2、写作对象。以南方周末编辑的身份为即将到来的2021年写下新年献词。


3、文体特征。新年贺词是祝贺喜庆之事的一类应用文。结构包括三部分(1)标题,直接写“贺词”或正副标题。(2)称呼得体。《南方周末》是刊物,面对的是广大读者,应称呼为“亲爱的广大读者”。(3)正文后要有祝语部分,单位落款。


4、任务要求。回首2020年《南方周末》都记录过哪些重大事件,都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5、行文思路。表达对过往一年的思考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立意】1.成于艰辛,功在坚韧


2.不畏艰辛,逐梦而行


3.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4.传播正能量,树时代风貌


5.仰望星空,脚踏实干


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7.做迎难而上“奋斗者”,要坚守一颗为民“初心”


8.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况。对学生进行惩戒。


对此,华强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就“意见稿”中的三项惩戒措施一一“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针对上述三项措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教育惩戒权的问题。第一段首先明确教育部对教育惩戒权的规则制定,第二段是华强中学针对“意见稿”中的三项惩戒措施展开讨论。据此,学生首先要明确具体任务——“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针对上述三项措施写一篇发言稿”。无论用学生、教师还是家长的身份,都应从上述三个惩戒措施发表看。如:赞同面壁反省,赞同家长陪读,赞同严重违纪学生停课、停学。当然也可以反对。


【立意】教育惩戒权,须给好和用好;好老师手握戒尺,眼中有光;教育惩戒权,想说爱你不容易;请将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没有惩罚,何来教育;惩戒权,不可或缺;莫让教育惩戒权成“烫手山芋”;教育惩戒权:左手是戒尺,右手是爱;惩戒权不等于体罚;教育惩戒权,需要家校同心。


【结构】本文首先引用材料,然后由古人心愿引出现实生活中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罚问题,指出教育惩戒权是众望所归。接着就“家长陪读”问题展开论述,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保驾护航,家长不能把责任甩给学校。最后指出学校教育需要各界齐心合力,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于近期播出。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做法,新时代的青年也应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做到“术业有专攻”,持续的学习、实践和积累是关键。时代进步发展,技术更迭迅速,每个人都应该在选定的道路上不断“充电”,持续释放能量,为社会创造价值。可以举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不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做法,新时代的青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现实。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职业应运而生,也有旧的职业消失。当代青年要做的是广泛涉猎来应对迅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出现的新兴职业。可以举“斜杠青年”和一些老字号开发“跨界”产品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③辩证的观点。新时代的青年应有“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但也要能顺应时代变化,调整职业发展方向;新时代的青年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步伐,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但也要苦练本领,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于世。


以下几方面请注意:


①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②“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题目中有这样的任务驱动,考生应较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③考生如果脱离“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脱离“新时代的青年”角色定位,而另起炉灶大谈执着专注、毅力恒心、坚守所爱、工匠精神等话题,不算切题的立意角度,酌情评分。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138961.html

与“2021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