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1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
第一阶段:1914年 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
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
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虽然失败,但是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使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基础
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
②促使*机构改变职能:*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2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会
⒈背景 (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⒉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
⒊地点:凡尔赛宫
⒋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⒌操纵国:英国 劳合乔治、美国 威尔逊、法国 克里蒙梭。
6.各国目的: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7.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8.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
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9.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
(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英法获利最大
(5)美国受到抑制
(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
(7)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凡尔赛体系
1.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
2.凡尔赛体系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
(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3.凡尔赛体系的矛盾:
(1)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
(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5.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国际联盟
(1)背景:
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
(3)总部:瑞士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1)活动: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2)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为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华盛顿会议1.背景
(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
(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2.发起国:美国
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⒋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⒌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国
⒍操纵国:美、英、日
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8.内容:
【1】《四国条约》
(1)签订国:美、英、法、日
(2)内容:①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②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
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
③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2】《五国条约》
(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
(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3)影响:①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
②英:丧失了海上霸权
③日:受到抑制,但日本在一定区域内拥有优势
(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
【3】《九国公约》
(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
(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②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9.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
(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
10.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相同点:①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②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④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
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②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
2.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3.特点:(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
(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①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和*斗争不断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矛盾日趋尖锐②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5.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①历史原因:缺乏*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软弱,垄断资产阶级倾急需强权*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2)建立:①时间:1933年初
②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③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内外政策
政治上,①一党独裁统治②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
军事上,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思想上,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6.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①历史原因:缺乏*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
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建立:①时间:1936年。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②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内外政策:①政治:禁止工人*,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
②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③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异同
(1)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1.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起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2)时间:1935年——1936年
(3)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4)失败原因:①意国力强,装备先进,准备充分,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3.西班牙内战
(1)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建立共和国后,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公开武装干涉(目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2)时间:1936年——1939年
(3)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
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4)结果:共和国*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5)败因:内:力量有限,外:西方绥靖政策
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
4.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①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
②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
(2)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有共同的利益需要
(3)结盟招牌:反-共(原因)
(4)过程: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
(4)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促成大战爆发
走向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
(1)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 ②祸水东引
(2)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3)主要推行者:英、法、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4)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5)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从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⑤*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
⑥二战爆发后(波兰),宣而不战,进行奇怪战争
(6)影响: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②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③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原因:①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
②《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集体安全落空
(2)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3)时间:1939年8月
(4)内容:双方互不侵略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5)后果影响:①对苏联:赢得备战的时间
实质上是绥靖政策,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②对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2.波兰溃败原因:①德国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
②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③英法宣而不战
④苏联趁火打劫3.法国溃败(1940年6月22日)原因:①法国长期绥靖政策,掉以轻心
②德军使用先进战术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方案
③意大利趁火打劫4.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5.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侵略计划首次受挫,鼓舞了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
⑴原因: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决定性的步骤
②1940年9月签订了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
③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⑵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⑶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⑴原因:①侵占中国和东南亚是日本长期发以来的既定目标
②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了日本的动野心
③欧洲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
④1940年8月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⑤1940—1941年,日本占领印度,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激化。
⑥日本试图取得战争主动权,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看作是 “南进”的最大障碍
⑵时间:1941年12月7日
⑶影响:日以微小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⑴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构成严重威胁
②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成
⑵目的: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⑶过程:①1939年通过新的《中立法》
②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③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④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⑤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⑥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议定书三国开始联合行动
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初,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⑷性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⑸意义:①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②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莫斯科战役
⑴时间:1941年9月底至第二年初
⑵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⑶胜利原因: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②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日本南进)
③天气严寒
⑷影响:“闪电战”计划破产。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无力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2.斯大林格勒战役
⑴原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集中力量进攻南线
⑵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⑶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⑷胜利原因:①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②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③天气严寒④德军后援困难⑤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
⑸影响: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3.中途岛战役
⑴原因:1942年美国对日本的东京等城市进行轰炸
⑵时间:1942年6月
⑶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
⑷胜利原因:①战前截获日军电码,察觉日本作战计划,提前准备②日兵力分散,战术陈旧,错失战机
⑸影响: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4.阿拉曼战役
⑴时间:1942年秋
⑵结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
⑶胜利原因:①德意战线过长,给养困难;②英军给养充分,兵力优势
⑷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瓜岛战役: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反攻,攻占瓜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收复了马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主力基本被消灭。2.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两栖登陆,东西夹击德意军队,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降。北非战场结束。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十次打击,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攻入东南欧。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凌晨,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法西斯的灭亡。5.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冬
(2)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
(3)内容:《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4)意义:协同了三国对日作战6.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
(2)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3)内容:①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
②会议还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4)意义:协同了三国对德作战7.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3)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化
②准备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意义: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大国瓜分了世界8.波茨坦会议
(1)时间:1945年夏
(2)参加者: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
(3)内容:①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4)意义: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2.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①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随之诞生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两极,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复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③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兴起。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⑴警惕法西斯势力抬头,对法西斯主义绝不能姑息养奸
⑵面对法西斯势力的进攻,要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
⑶建立相对合理,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⑷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
⑸处理好经济纠纷,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防止其引发战争
⑹落后就容易挨打,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147839.html
上一篇:高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下一篇:高中记叙文的作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