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 > 语文

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

一、突破“读不懂”的障碍

1、揣摩诗歌的题目

古诗的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

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

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

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

或托物言志,如《咏蝉》;

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

情感是诗的生命和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就等于读懂了诗。

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

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和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两首诗中的“归思”“乡心”和“雁”“楼”“渺”“悠”“寒”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

3、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

考题本身就是理解诗歌的重要信息,例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陈焕《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仔细分析可获取三个重要信息:

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

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

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此外,诗歌的题材、细节、背景特点及诗歌注解也对“读懂”、理解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二、突破“不会表达”的障碍

1、搜索古诗鉴赏的对应术语

古诗鉴赏术语庞杂,如果平时注意搜索、整理归纳,在考试的时候就能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

鉴赏语言特征,就有可能用到委婉、含蓄、蕴藉等词;

鉴赏描写语言,就有可能用到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蓄丰富、耐人寻味等词;

鉴赏动作语言,就有可能用到生动、形象、简练等。

鉴赏描写方式,就有可能用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鉴赏修辞手法,就有可能用到对比、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

鉴赏内容主旨,就有可能用到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

鉴赏思想感情,就有可能用到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

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

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

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

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

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使用上面提到的模式。

3、活用一些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有: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

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读完后要求回答: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采取先观点后理由的格式答题:是写“游子思归乡”的。

因为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表现了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的愁苦之情。

4、利用“三句到位法”

“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说出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239609.html

与“两招破解高中语文里的古诗鉴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