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2017体育单招和统招的区别分析

体育单招是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提前招生,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在报名资格上相近,但是招生院校、考试方式、录取政策上有很大不同。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体育单招和统招的区别分析,希望你喜欢。

体育单招和统招的区别分析
一、招生对象不同

体育单招招生对象和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中 毕业 或具有同等学力;具备二级运动员或二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2周岁。具备一级运动员或一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

体育统招招生对象和条件:高级中等 教育 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热爱体育事业,有一定的 体育运动 基础。男生身高不得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得低于1.60米, 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得低于4.7,年龄不超过22周岁(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以后出生),未婚。

教练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指市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队员)可放宽到28周岁(一九八○年九月一日以后出生),婚否不限。

二、志愿填报不同

体育单招填报志愿:所有体育单招院校都在每年的5月中旬考试,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学生不能同时参加多所学校的报名考试。

体育统招填报志愿: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等专业的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和办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报名及填报志愿。在高考报名资格确认后,应向报名单位申请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

三、 文化 课考试内容不同

体育单招文化课考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考试院等相关部门的规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各科满分150分。没有指定教材,考试大纲为高中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体育统招文化课考试: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试卷有全国统一卷,部分省市有独立招生的卷子,考试科目有“3+2”,“3+X”等。

四、技术考试不同

体育单招技术考试:以测试专项成绩为主,部分院校有基本身体素质,送分值上讲,专项成绩所占比例高于基本素质所占比例。

体育统招技术考试:各个省份一般是测试4项(3项基本素质,1项专项)或者测试五项(4项基本素质,1项专项)。

五、考试地点不同

体育单招考试地点:根据学生报考院校不同,考试地点不同,学生需要去报考院校参加考试,文化课和技术课都在报考院校考试。

体育统招考试地点:文化课考试是每年6月7、8、9日三天,在所在城市参加全国统一或者本省统一的考试;技术课考试在本省参加省招办主办的统一高考体育加试,加试时间一般是每年的3月到4月底,各个省自己安排时间。

六、录取原则不同

二者都是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招生的方针和政策,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但由于考试时间、地点、内容等诸多问题的差异,录取原则略有不同。

体育单招录取: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运动项目特点及近几年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就业等情况,确定各项目招生录取数。在达到最低 分数线 的基础上,首先选择双高,其次选择单项成绩突出的学生录取。

体育统招录取: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参加提前录取。 录取新生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在突出体育专业特点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思想表现和文化课成绩。又要反映体育专业的特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录取新生的文化课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略多于招生计划数(1:1.3)的原则,由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按文、理科分别划定。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专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与理工类或文史类相同。

七、录取时间不同

体育单招录取时间:一般会在6月的全国统一高考前通知考生录取结果,如果录取的考生不需要继续参加统招考试。

体育统招录取:一般会在8月份公布录取结果。

八、录取分数不同

体育单招录取分数:参加体育单招的考生,大部分是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录取线一般在200-240左右,由于体育成绩受报考条件必须是二级运动员的限制,体育成绩相对较好。

体育统招录取分数:体育统招的考生大部分是普通高中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各地最低分数线不一样,根据各省的综合排名存在差异。

九、目标生源不同

体育单招生源:大部分具备单招录取资格的院校,对生源没有地域限制,只有录取总人数的要求,对所有生源来说很公平。参加单招考试的

体育统招生源:体育统招的考生各省有录取计划,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每个省份7-20个不等,对本省而言大家是公平的,但是整体全国范围内是不公平的。
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
1 对单元教学的理解

单元教学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对单元教学的合理界定有利于语言交流,也有利于推进改革。单元教学受到重视,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 因此,对单元教学的界定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践的需要,并在尊重广大教师意见的前提下形成共识。

1单元教学的地位

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 很多专家学者均认识到单元教学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单元教学构建也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但是,当今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己经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历来重视一节课的地位,认为课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但是形成系列的一组动作总要几节课才能教完。因此说,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看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作为完整的基本单位应当是单元教学。这样无形之中我们就提高了单元教学的地位。在新课改的条件下,课程标准提出了更为灵活的标准. 尤其是体育选项课的实施,教师成为了课程方案的设计者,减少学习项目的数量,延长单元教学的时间也成了可能。

1 . 2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它是以课为基础的基本教学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就应当是基本连续的既不能跨学年,也不能跨学期,就是在一个学期的同一个单元,也应当尽量地集中排列; 作为基本单位,它的延续时间不能太长,延续一学年、 一学期不能称之谓单元,如果出现阶段选项课在一段时间内上同种教材. 不能把它称为一个教学单元,而应当把它称为一个教学模块,在模块之下构建单元.

1.3 单元教学的分类

长期以来,我们所理解的体育单元教学均是以运动项目为基础来划分的,而且是以单一运动项目为基础来划分的,例如监球单元、 足球 单元等。但是,当我们把单元教学看作为教学的完整的基本单位来理解的话,教学单元就是教学整体构建中的一个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决不是用单个运动项目为基础可以构建起来的。

1 . 4 单元教学的愈义

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最为基本的完整单位,抓住了这一基本单位的设计,就能把课程整体设计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体育单元教学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一般说来,一堂课的容量太小,无法较为全面地实现学习目标,但一个单元就不同,它能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它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一堂课往往只能教给学生单个技术,而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能为学生提供全套技术,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第三,它是备课的基本途径。过去的备课主要是备课时计划,今后的备课应把单元计划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单元计划的教学目标实际上统帅着若干节课的目标,一堂好的体育课也必须明确该堂课在整个单元中所处的地位。

2 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

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应突出“ 目标统领内容” 的特征。应充分考虑当地课程资源、 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 兴趣 爱好 等因素。依据水平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某学习内容做好教学时数上的层次性安排。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大体上要涉及到七个层面的表述,即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课次、 难重点、 学习 方法 、 评价方法、 课外作业等。只有在具体表述某一单元教学计划时涵盖这七个层面,并对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做好初步的教学设计,才能算作是一份合格规范的单元教学计划。

2.1 学习目标的确立

单元学习目 标是课程总目 标的基本单位,就是说多个单元目标的组合为课程总目标。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可以把学习目 标具体地细化表述,体现在单元学习目标中,也可以用几句话涵盖,不用分别具体的表述,但是所要表述的意思必须在学习目 标的范围内,而且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必须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

2 . 2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配

由于体育学科具有“一项多标"(一个运动项目可以用来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和“ 一标多项"(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个运动项目) 的特点。因此,单元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的选择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是说在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后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学习内容来达成某种目标; 这还意味着当某一单元选定的教学内容全部结束后,仍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时,我们还可以选择 其它 相关的内容对此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内容分配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理规律,必要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修改,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

2.3 课次的安排

新课标中没有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数上做明确规定,这就给一线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单元计划的课次安排是以该单元教材内容的容量来确定的,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基础。年级不同,基础不同,课次安排就不同; 班级不同,课次安排也不同。因此说,单元课次的安排也是比较灵活的,不仅要考虑完成教学目标的实际效果,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 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现实教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

2 . 4 难点说明

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总会有主次之分,白然也就会有难点和重点。难点是指经过多次学习体验才能领会的教材内容;重点则是指本次课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只有确定了难重点,才能够有张有弛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组织管理.

2 . 5 学习方法的选用

新课标倡导师生共同学习所以说这里的学习方法,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包括预设的教师活动、学生括动、教学组织手段、 措施 等,是为达成课时目标而采用的最佳 实施方案 。也就是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和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发扬教学*为主要目标;利用各种教育因素.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功能。常用的、规范的方法有: 自主、探究、合作、发现与小群体等学习方法。或者用比较具体细致的表述方式,如分小组练习、 组内探讨、 两三人互助等等。

2 . 6 评价方法的选用

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应有预设的各种评价方法的表述。具体方法有: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如表扬、批评、抑制、激发;学生的 自我评价 如自省、自评、自我反馈、自我暗示;学生间相互评价,如互评、互议、学习同伴优点,指出同伴不足,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如评课、反馈、建议、要求等。其目的是及时调整教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自 我发展,保证课时学习目标的有效性。

3 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

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就是指制定好课时教学计划和具体的课堂组织与操作实施。制定课时教学计划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查阅相关资料,组内研讨等 借鉴多方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课堂教学的指导方案。具休的课堂组织、操作实施就是要依据本次课的内容和目标创设热烈、轻松的课堂气氛,语言讲解简单明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方式多样,处理手段灵活,以及合理安排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总之,一切措施 手段、方法,只为达成课时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好的情绪体验,对单元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4 结语

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不拘定式,只要体现出“目标统领内容”的特征便可;它的实施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便可。因此说,只要把握好目标、内容、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拘泥于某种思想的束缚和传承格式的规范,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在新课标留给我们的自主空间里真正的自主,就一定能创造出适合地域、适合学校、适合学生需要的单元教学计划来。

猜你喜欢:

1. 2017高考体育类怎么填报志愿

2. 2017单招面试问题及参考答案

3. 2017年体育类大学全国排名

4. 2017年体育单招时事政治复习资料

5. 2017体育学校推荐

现代科学仪器是不是省级期刊


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期刊的国家级、省级如何划分

相信大家对于期刊的级别划分问题一直存在疑惑,现高级期刊网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人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我国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是有一个认识和推进过程的:由否认学术期刊分级,到进行质量评比,再到级别划分。
不存在以行政级别进行学术期刊分级的问题
199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就“划分期刊级别问题”进行了解释和答复:期刊级别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较难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定期刊级别的高低。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的行政级别高的期刊,其所刊登的文章总体质量就高,也并非所有行政级别低的期刊,其刊登的所有文章质量都低。据此,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从未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分过期刊的级别,仅为便于期刊管理工作,将期刊划分为中央单位办的和地方单位办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期刊的分级管理,一方面是指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以及期刊的主办、主管单位,各自所应担负的职责;另一方面是为促进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每年期刊进行的年度检验中,要对期刊的政治导向、编校质量、遵守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划分一定的管理档次,并非按期刊的行政级别而确定期刊级别,而是为期刊的管理工作服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2000年,国家教委科技司在一个答复中明确说:“过去在文件中有一级杂志的提法是不够严格的,今后将加以注意。” 2002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强调:“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行为。”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这里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行政级别的高低能否成为划定期刊级别高低的依据?以行政级别为基础的学术期刊级别能否与论文质量划等号?
我国*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过评比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 1997年底,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的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也称“百刊工程”)的评比工作,于1998年1月公布;1999年12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的评比工作。 在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评比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与科学技术部又共同评出了首届“国家期刊奖”,其中社科类49种,科技类期刊64种,还分别评出“提名奖”若干。这被认定为国家级*奖励。 2003年1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比。关于自然科学期刊的评估活动,1994年国家科委就制订和颁布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这一系列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仅仅是雏形而已。
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及各地的分级工作
应该说,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始于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的“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它试图调动全国期刊界的智慧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推动中国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并为此制订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进入“方阵”最初层次,即第一个层面的为“双效”期刊,“双效”即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好,这类期刊确定为1000种,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由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在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这样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结构。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这也算是我国*系统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的开始。 地方*进行的期刊评比,例如:1998年四川省的期刊质量考评,评定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的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每两年一次进行的期刊评比,把所有期刊(包括学术期刊)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这样的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是有一个认识和推进过程的:由否认学术期刊分级,到进行学术期刊质量评比,再到学术期刊级别划分。这种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规律。
“核心期刊”概念以及相应的评比工作早于*的划分
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中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 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澳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市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它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5次出版。该《总览》也以布拉德福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和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与分散规律”为理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在10000余种期刊中选取1500余种作为“核心期刊”。此项研究分别得到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从中外文科技期刊中选择1300余种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地区分布、引用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并将结果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统计报告)形式公布,即所谓的“理科学术榜”。此项研究得到科技部的重点攻关项目资助。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自1995年开始采用“引文法”研究,以此评比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且每年予以公布。 中国科协学工部主办的1994年创刊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引用期刊(235种)、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一定影响。核心期刊研究及其成果,对于期刊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作者的论文成果和期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该系统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淘汰和补充。 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在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范围内评选。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据说,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900种人文社科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我国期刊学会(协会)界也进行期刊相应的评比工作。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每4年进行一次的学报评比,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它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其评比的结果分为4个层次:双十佳、百强、优秀和单项奖等。华东、华北等地区的学术期刊学会也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术期刊评比,一般每2年一次,主要评出“优秀期刊”。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存在的问题
第一,能够参加期刊分级、评比的期刊太少,覆盖面过窄。全国有上万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近6000种,而国家的评比少则200种(百种社会科学期刊奖、国家期刊奖),多的也仅有千余种(“期刊方阵”工程)。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激励力量(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某一行为的期望价值(效价)和个体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的期望理论,我们认为,任何一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确立的目标要适宜,适宜的目标才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评比的覆盖面。 第二,不宜将学术类期刊与消费类大众期刊相混淆,而国家的几次评比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第三,“消费类大众期刊”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真正的学术类期刊,例如,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102种获奖期刊中,仅有16种,在“社会科学期刊”中,其比重仅占15%;而占85%的是“生活、科普、文学艺术类”(占60%)和“工作、学习、指导类”(占25%)期刊;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获奖率在全部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的比重,仅占其总数的1.5%,而“消费类大众期刊”占到了12%,几乎相差10倍。另外,在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有所增加,有22种,但该类期刊也只占全部获奖期刊(108种)的20%,而占80%的是“消费类”期刊;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中,社会科学期刊的比重又有所增加,有15种,比重达31%。但“消费类”期刊依然占据社会科学类期刊中的大多数。 第四,自然科学类比重远远大于社会科学类期刊。例如,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结果:双高期刊中,社会科学为10种,比重仅为25%,而自然科学则达75%;在双奖期刊中,社会科学为41种,比重仅为40%,而自然科学则达60%;在双百期刊中,社会科学为78种,比重仅为39%,而自然科学达61%;双效期刊中,社会科学为500种,比重不到50%。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应该尽力改变,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学术期刊,进行评比时应考虑比例问题。 第五,“核心期刊”的分级方法也有很大的缺陷。李力民、翁甄林指出,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一些技术类、指导类期刊榜上有名,而一些公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却名落孙山;而在理科学术榜上,《总览》中技术性、指导类期刊根本未予考虑。因此,各期刊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自己上榜的核心期刊研究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和SSCI呢?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简介如下: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 Eugene Garfield( 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 1945 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 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
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 Key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 1963 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 SCI论文 ”。
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SCI同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学文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独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将一篇文献作为查找的线索,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SCI每年均对其收录的期刊进行较为客观地评估,以当年一种期刊过去2年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2年内该期刊发表论文的总篇数,作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从出版形式来说,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 年,ISI推出了SCI 的网络版数据库�D�D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
据统计,SCI已收录全球6500种刊物。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9月,SCI收录我国大陆科技期刊78种;同上一年相比,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有稳定增长,SCI论文数增长15.2%,论文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分别增长4.4%和4.3%,我国论文过去十年间总被引用数上升了4位,达到世界第14位。然而,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尚没有一个学科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平均值。 EI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Ei 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SCI(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EI(工程索引)
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R(科学评论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俗称“南大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年出了 2000 版,200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俗称“北大版核心期刊”。
C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助的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中文科技期刊的基于web的科技文献文摘、引文、联合目录馆藏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大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中文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有效发现和评价服务。结合对全文数据库的开放链接,建立基于核心科技期刊的知识发现、评价和推介服务体系。
ASPT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ASPT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S)、北京大学图书馆(P),中国学术(光盘版)电子杂志社(T)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的英文缩写.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期刊管理数据。如刊物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
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CJCR是按照美国JCR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选择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000多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十余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是*医学图书馆创建的中文医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是面向医院、院校、科研、图书情报、医药卫生和医药出版等单位的文献摘要数据库。它收录文献量大,专业性强,信息新,查询途径广,更新及时,系统功能比较完备,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检索最新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几乎收录了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部核心期刊、重要刊物以及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期刊,内容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相关领域。CMCC 是目前我国同类产品中提供信息量最多、传递速度最快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
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书评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学科领域中的344种核心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2社会科学期刊中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CASS也有人称之为“社科院版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
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 378 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
CAJC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的分析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专家遴选900多种社科类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双奖”“双百”“双效”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近万种期刊为基数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 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也被视为省级期刊。
增刊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

请问《四川烹饪》和《诗歌月刊》这两本书是省级期刊...


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国家级、省级期刊区分

期刊的国家级、省级如何划分

相信大家对于期刊的级别划分问题一直存在疑惑,现南粤论文网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人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我国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是有一个认识和推进过程的:由否认学术期刊分级,到进行质量评比,再到级别划分。
不存在以行政级别进行学术期刊分级的问题
199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就“划分期刊级别问题”进行了解释和答复:期刊级别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较难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定期刊级别的高低。主要原因是,并非所有的行政级别高的期刊,其所刊登的文章总体质量就高,也并非所有行政级别低的期刊,其刊登的所有文章质量都低。据此,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从未以期刊行政级别的高低来划分过期刊的级别,仅为便于期刊管理工作,将期刊划分为中央单位办的和地方单位办的。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对期刊的分级管理,一方面是指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以及期刊的主办、主管单位,各自所应担负的职责;另一方面是为促进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各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在每年期刊进行的年度检验中,要对期刊的政治导向、编校质量、遵守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划分一定的管理档次,并非按期刊的行政级别而确定期刊级别,而是为期刊的管理工作服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2000年,国家教委科技司在一个答复中明确说:“过去在文件中有一级杂志的提法是不够严格的,今后将加以注意。” 2002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强调:“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行为。”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这里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行政级别的高低能否成为划定期刊级别高低的依据?以行政级别为基础的学术期刊级别能否与论文质量划等号?
我国*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过评比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 1997年底,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的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也称“百刊工程”)的评比工作,于1998年1月公布;1999年12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的评比工作。 在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评比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与科学技术部又共同评出了首届“国家期刊奖”,其中社科类49种,科技类期刊64种,还分别评出“提名奖”若干。这被认定为国家级*奖励。 2003年1月又进行了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评比。关于自然科学期刊的评估活动,1994年国家科委就制订和颁布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这一系列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仅仅是雏形而已。
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及各地的分级工作
应该说,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分级,始于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的“中国期刊方阵”工程。它试图调动全国期刊界的智慧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推动中国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并为此制订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工作方案》。“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进入“方阵”最初层次,即第一个层面的为“双效”期刊,“双效”即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好,这类期刊确定为1000种,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由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委评比推荐产生;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在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这样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结构。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这也算是我国*系统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的开始。 地方*进行的期刊评比,例如:1998年四川省的期刊质量考评,评定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的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每两年一次进行的期刊评比,把所有期刊(包括学术期刊)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展了这样的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对学术期刊进行级别划分是有一个认识和推进过程的:由否认学术期刊分级,到进行学术期刊质量评比,再到学术期刊级别划分。这种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规律。
“核心期刊”概念以及相应的评比工作早于*的划分
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中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 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澳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市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学术期刊分级领域里影响比较大,它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5次出版。该《总览》也以布拉德福的“论文在期刊中分布规律”和加菲尔德的“引文集中与分散规律”为理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在10000余种期刊中选取1500余种作为“核心期刊”。此项研究分别得到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从中外文科技期刊中选择1300余种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地区分布、引用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并将结果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统计报告)形式公布,即所谓的“理科学术榜”。此项研究得到科技部的重点攻关项目资助。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自1995年开始采用“引文法”研究,以此评比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且每年予以公布。 中国科协学工部主办的1994年创刊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引用期刊(235种)、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一定影响。核心期刊研究及其成果,对于期刊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作者的论文成果和期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该系统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淘汰和补充。 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在具有CN(中国连续出版物编号)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范围内评选。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按引文量、影响因素、专家意见等标准评定。据说,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900种人文社科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我国期刊学会(协会)界也进行期刊相应的评比工作。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每4年进行一次的学报评比,就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它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其评比的结果分为4个层次:双十佳、百强、优秀和单项奖等。华东、华北等地区的学术期刊学会也进行了区域性的学术期刊评比,一般每2年一次,主要评出“优秀期刊”。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存在的问题
第一,能够参加期刊分级、评比的期刊太少,覆盖面过窄。全国有上万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近6000种,而国家的评比少则200种(百种社会科学期刊奖、国家期刊奖),多的也仅有千余种(“期刊方阵”工程)。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激励力量(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某一行为的期望价值(效价)和个体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的期望理论,我们认为,任何一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确立的目标要适宜,适宜的目标才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评比的覆盖面。 第二,不宜将学术类期刊与消费类大众期刊相混淆,而国家的几次评比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第三,“消费类大众期刊”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真正的学术类期刊,例如,首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102种获奖期刊中,仅有16种,在“社会科学期刊”中,其比重仅占15%;而占85%的是“生活、科普、文学艺术类”(占60%)和“工作、学习、指导类”(占25%)期刊;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获奖率在全部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的比重,仅占其总数的1.5%,而“消费类大众期刊”占到了12%,几乎相差10倍。另外,在第二届“全国百家重点社会科学期刊”中,真正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有所增加,有22种,但该类期刊也只占全部获奖期刊(108种)的20%,而占80%的是“消费类”期刊;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中,社会科学期刊的比重又有所增加,有15种,比重达31%。但“消费类”期刊依然占据社会科学类期刊中的大多数。 第四,自然科学类比重远远大于社会科学类期刊。例如,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结果:双高期刊中,社会科学为10种,比重仅为25%,而自然科学则达75%;在双奖期刊中,社会科学为41种,比重仅为40%,而自然科学则达60%;在双百期刊中,社会科学为78种,比重仅为39%,而自然科学达61%;双效期刊中,社会科学为500种,比重不到50%。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应该尽力改变,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学术期刊,进行评比时应考虑比例问题。 第五,“核心期刊”的分级方法也有很大的缺陷。李力民、翁甄林指出,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一些技术类、指导类期刊榜上有名,而一些公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却名落孙山;而在理科学术榜上,《总览》中技术性、指导类期刊根本未予考虑。因此,各期刊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自己上榜的核心期刊研究课题予以肯定,竭力宣扬,并在期刊封面上显著标识;未上榜者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愤愤不平,科技管理者感到无所适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也是这种情况,应当改变。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是这些评比活动、排行建榜,无疑推动了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只要是正规合法的期刊,发表的论文在评职称和评奖中都是有作用的。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你。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全国各省双高院校数量排名 学术期刊的其它相关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32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