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211
#985
青海
教育部
本科
综合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中山大学
图为中山大学校徽、校训及校园风光。
【广东省】

〓〓中山大学〓〓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原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延揽名师,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黄现�[、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大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山大学这座科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学科齐全 根深叶茂】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在南方的一个重镇。全校设有33个学院(实体系), 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6个,还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和广东省重点学科43个。

中山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3人。教师队伍中各类学科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学拥有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全校共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馆内藏书488万册,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还有互联网信息浏览、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服务,为师生员工迅速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均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四个校区之间的连接速率已达到千兆,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间实现了光缆连接,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位居华南地区高校前列,是国内高校中网络铺设面最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园网之一,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依托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其中包括7所学校的校际本科生交换协议,根据协议,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均可申请前往这些大天天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

【学子风华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素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得各级学生会和150多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营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动感的校园生活。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医学人文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科技艺术节、维纳斯歌手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意基金等几十个品牌活动已经成为中大学子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大学子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获亚洲创业计划大赛会场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2003年,获第27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银奖,获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获得冠军;2004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总决赛银奖,在第2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铜奖,成为大陆当年唯一获得奖牌的高校。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十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各大医院、*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80%左右。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必将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教育部、广东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学这所伟人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山大学的事业必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再铸鼎盛与辉煌。

【中山大学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人类学系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系 金融系 财政税务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外语教学部 应用英语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际关系学系 公共传播学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旅游酒店管理系 市场学系 财务与投资系 管理科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 心理学系 体育教育系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与影视*学系 新闻传播学系 艺术设计学系

国际交流学院

旅游学院

翻译学院
翻译系 商务外语系 对外汉语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 统计科学系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学院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系 大气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化学系 生态学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软件学院

资讯管理系

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 临床医学二系 麻醉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康复治疗学系 医学检验系 眼科视光学系
法医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妇幼卫生系 营养学系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M琚、何善衡、*、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M琚堂、善衡堂、*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

中山大学简介


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中山大学, 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后又复前名。伟人首创,山高水长。居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得风气之先,广播思想之种。今天,全体中大人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山大学[1]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今天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地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地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1]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共有56位一级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
在2010年英国《*》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国际声誉和影响明显扩大。学校的一批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领域有更大的影响,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校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数已经达到了14个,在全国排名第5,论文总影响力(总被引次数)达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处于前0.08%的位置;十年间我校ESI论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数为7.65,在国内高校排第4。
一批学科如历史、哲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数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在国内的优势得到了巩固,特色更加鲜明,有的研究方向已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据美国ESI数据库的统计,我校共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包括了化学、临床医学、物理、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等学科领域。
中山大学还利用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如通过通过临床常见疾病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研究项目推动临床与基础医学的交叉,通过行政改革与*治理研究项目推动公共管理与政治学交叉融合,通过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推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地理学等交叉融合。这些项目的建设,探索了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在组织跨学科力量针对共同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我校利用有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规划,加强建设新兴学科。如通过华南水产养殖动物质量安全与疾病控制生物技术项目发展海洋科学等学科,利用基于华南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结构改建、筛选及新药研发项目发展新药研制等新兴学科,进一步整合了学科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布局和发展了一批面向国家和广东战略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使学科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为优化。
在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第七名。在2013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百强名单排行榜中,中山大学位列大陆高校第九名,亚洲第51位。
当前,中山大学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历史沿革第一阶段:从 博济医局、格致书院到解放初期院校调整之前( 1866~1953年)
(1)北校区
博济医局到私立夏葛医学院
1835年11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 Peter Parker )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眼科医局,并于1859年改称“博济( Pok Tsai )医局”。1866年,博济医局搬迁并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教会医院。是年,美国医学博士嘉约翰与中国第一个留学欧洲学医者黄宽博士在该院主持博济医学堂正式开办。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中山大学历史照片
中山大学历史照片(4张)1886 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进南华学堂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改称南华医学校,1930年改称岭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又称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并合并了私立夏葛医学院[3-4]。
从广东光华医学堂到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
1908年春,广东光华医学堂成立,由郑豪等人创立。该校分别于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广东光华医科大学、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3]。
从广东公医学堂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随大学更名,成为国立中山大学医科,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3]。
(2)南校区
格致书院
广州格致书院是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1887年创办于广州,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了医科。后来该学校成为岭南大学;而其医科成为圣约翰大学的一部分。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是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发展成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国立广东大学到国立中山大学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1924年1月24日筹办的黄埔军校,以及2月4日颁布两道大元帅令着手筹办的国立广东大学。
1924年2月邹鲁接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之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三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并报告了筹备经过和进行计划等。3月3日,广东大学召开首次筹备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组织大纲。为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亲自动手筹措资金。广东大学的经费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1924年5月12日,广东省教育会、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东总善堂总所、广东学生联合总会、广东总工会、留东同学会、国立广东大学经费运动学生委员会联合发表《请争广东关馀及欧美各国退回庚子赔款为广东大学经费宣言书》。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 中山大学历史沿革示意图[5]
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在1924年6月21日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典礼时,他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国立广东大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典礼与成立典礼。9月30日,学校举行了第二次校务会议,会上议决了此事,决定组织筹备会议,选择日子补行成立典礼。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典礼及成立典礼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国立广东大学建校初期,文科分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五系和高师的文史、英语、社会三部;理科分设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五系和高师之数理化、博物二部;法科分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农科分设农艺学、林学、农艺化学三系和农业专门部;医科不分系,附设第一、第二医院及护士学校;预科分设文、理、法、农、医五组,另附属初级师范及中小学,全部依据西方新学制办理;各科设学长、预科及附校设主任,分别办理教务;设秘书处、会计处、图书馆,分别办理校务、组织校务会议,以评议、筹划重要校务;设工科筹备委员会,拟增办工科,并设法国里昂大学海外部,遣派留法学生。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鹎诖笱Чぱг合群蟛⑷耄�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沫若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即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义的场所。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1926年8月17日,国民*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
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广大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为英国语言文学系,史学、哲学、教育学仍沿用旧式,与前两者合称为中大文史学科。理科一度改称自然科学科,仍设数理化、生物、地质五系,后数学系改为算学天文系,增加天文课程,筹建天文台,并成立了心理学研究所。当时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式副校长朱家骅,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与社会的沟通。
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当时医科(学院)原址在百子路,与第一附属医院相连,共占地150亩,楼房为当时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学院不分系,采用学年制,本科5年,另加实习1年,共六年。当时共有两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占地64亩,与学院相连。第二附属医院位于西提。1927-1937年是医学院最兴旺发展的时期,特点是全盘德国化。作为中山大学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着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人才。学校采用德国式管理机构,选用德国教材,用德语授课,医院查房、写病历、开处方均用德文。入学考试必须考德语。由于当时国内学习德语的中学很少,所以招生受到影响,每年录取新生不足50人,截至抗战前夕,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然而由于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杨简、王典羲、叶少芙、罗潜、张梦石、曾宪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1934年,许崇清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成立后共有4个系:电气、机械、土木、化学。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47年设置体育系,袁浚从武汉大学被聘至中大任体育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6]
第二阶段:从解放初期院校调整到2001年两校合并之前(1953~2001年)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3]第一次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将广州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法商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统共调整成为广州新布局的1所综合大学和4所专门学院。
中山大学第一次院系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即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华南师范学院(即华南师范大学),并取消“国立”二字,更名中山大学,中大医学院从原中大分离出来,成立中山医科大学。
赵却民教授率领全系师生21人前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由哲学系主任朱谦之教授率领前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调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由人类学系主任杨 成志教授率领。他们分别于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长沙、北京等地报到。
第一次院系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主要以岭南大学的文理学院构成。
根据广州区高等学校调整工作委员会的安排,新组建的中山大学校区由石牌迁至原岭南大学校址。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中山大学原百子岗校址,兴办华南医学院。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举行隆重开学典礼。华南地区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也由是成立。
首次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 物、地理、财政、金融、会计、贸易、企业管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18个系, 另有俄文、会计、金融、企业管理4个专修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第二次院系调整从1953年7月下旬开始准备,9月底正式进行。此次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情况是:
1953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对图书、仪器、设备 等进行了调配。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藏有前华南联合大学及广东法商学院所藏财经政法图书资料,全部调配给中南财经、政法学院,如有复本,则将复本调配给上述二校。根据上述原则,书籍在1952年11月4日前分三批装箱调出,共计67676册,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在两次院系调整完成后,新的中山大学师生就来自于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广东法商学院、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高师和原中山大学等9所不同的院校。1954年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与华南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华南医学院,是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柯麟任华南医学院院长兼院党委书记。1956年华南医学院改名为广州医学院,是年国家卫生部发函认定学校谢志光、梁伯强、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8位为一级教授,另有15位二级教授,师资实力时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之首。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7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7个学科为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98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山医学院改称中山医科大学,[3][6]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
第三阶段:2001年两校合并以后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10月26日举行“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实现强强联合。[7]2010年11月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3]
大学城校区
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即其东校区,俗称“中东”。是中山大学改革与发展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验区,强调全校办校区,在管理上实行“延伸管理模式”。此段信息来源于《广州大学城一本通》
编辑本段学校地位中山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历史资料


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中山大学
图为中山大学校徽、校训及校园风光。
【广东省】

〓〓中山大学〓〓

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伟人手创 山高水长】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这所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原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办学力量更为壮大。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的历史是和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联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延揽名师,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黄现�[、姜立夫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大师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和开创学术新领域的勇气给中山大学这座科学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学科齐全 根深叶茂】

目前,中山大学是一所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文化和学术在南方的一个重镇。全校设有33个学院(实体系), 89个本科专业,拥有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6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有25个本科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国的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36个,还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和广东省重点学科43个。

中山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3人。教师队伍中各类学科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学拥有水平先进、设施完善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6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9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全校共有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医院)等4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含肿瘤医院)、光华口腔医院等3个专科医院。

中山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献保障体系华南地区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7个中心之一。馆内藏书488万册,除了提供传统的书刊借阅服务,还有互联网信息浏览、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服务,为师生员工迅速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均建立了规模可观的校园网,四个校区之间的连接速率已达到千兆,在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间实现了光缆连接,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位居华南地区高校前列,是国内高校中网络铺设面最广、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园网之一,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依托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其中的4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其中包括7所学校的校际本科生交换协议,根据协议,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读期间,均可申请前往这些大天天行半年到一年的学习。

【学子风华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学现有各类在校学生6万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素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得各级学生会和150多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创意、尽情施展才华,营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动感的校园生活。暑假“三下乡”活动、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医学人文讲座、艺术与人生讲坛、科技艺术节、维纳斯歌手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创意基金等几十个品牌活动已经成为中大学子彰显个性、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大学子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2年,获亚洲创业计划大赛会场冠军,并囊括所有单项冠军;2003年,获第27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银奖,获香港举行的第四届投资策划ACCA大学生公开赛冠军;继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获得冠军;2004年,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总决赛银奖,在第28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铜奖,成为大陆当年唯一获得奖牌的高校。

建校80余年来,中山大学为社会输送各类英才十余万人,校友遍及海内外,已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中坚力量。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以“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大”著称的中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全国知名企业、各大医院、*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80%左右。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中国经济圈的崛起必将为中大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在教育部、广东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学这所伟人手创的中国名校,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山大学的事业必将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再铸鼎盛与辉煌。

【中山大学院系设置】

人文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人类学系

岭南学院
国际商务系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系 金融系 财政税务系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国际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 企业管理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中心
大学英语教学部 研究生外语教学部 应用英语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科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国际关系学系 公共传播学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旅游酒店管理系 市场学系 财务与投资系 管理科学系

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 心理学系 体育教育系

传播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与影视*学系 新闻传播学系 艺术设计学系

国际交流学院

旅游学院

翻译学院
翻译系 商务外语系 对外汉语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系 统计科学系 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学系 微电子学系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工学院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 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资源与环境系
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系 大气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物化学系 生态学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系 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软件学院

资讯管理系

中山医学院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 临床医学二系 麻醉学系 医学影像学系 康复治疗学系 医学检验系 眼科视光学系
法医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系 妇幼卫生系 营养学系 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光华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药学院
实验动物中心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中山大学校歌】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M琚、何善衡、*、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M琚堂、善衡堂、*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九。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337408.html

与“云南南海学院校友会排名 中山大学的全名叫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