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管理学院校排行

全国所有工科院校排名


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清华大学 23259票 4.91%
哈尔滨工程大学 21624票 4.57%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759票 4.39%
上海交通大学 20639票 4.36%
华中科技大学 19818票 4.19%
西安交通大学 19786票 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719票 4.17%
西北工业大学 19638票 4.15%
天津大学 19593票 4.14%
浙江大学 18494票 3.91%
武汉大学 17529票 3.7%
同济大学 16491票 3.48%
国防科技大学 16430票 3.47%
华南理工大学 15706票 3.32%
东南大学 15133票 3.2%
中南大学 14911票 3.15%
合肥工业大学 12540票 2.65%
东北大学 12407票 2.62%
大连理工大学 11567票 2.44%
北京科技大学 10121票 2.14%
重庆大学 8636票 1.82%
吉林大学 8567票 1.81%
四川大学 7593票 1.6%
北京理工大学 7334票 1.55%
中国科技大学 6864票 1.45%
华东理工大学 6829票 1.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631票 1.4%
北京大学 5754票 1.22%
西南交通大学 5749票 1.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387票 1.14%
电子科技大学 4566票 0.96%
长安大学 4334票 0.92%
武汉理工大学 3924票 0.83%
北京邮电大学 3908票 0.83%
北方交通大学 3744票 0.79%
南京理工大学 3244票 0.69%
中国地质大学 3148票 0.67%
山东大学 2831票 0.6%
南开大学 2660票 0.56%
复旦大学 2548票 0.54%
江南大学 2004票 0.42%
燕山大学 1769票 0.37%
西南石油学院 1666票 0.35%
南京大学 1647票 0.35%
河海大学 1635票 0.35%
郑州大学 1581票 0.33%
太原理工大学 1491票 0.32%
昆明理工大学 1418票 0.3%
北京化工大学 1259票 0.27%
东华大学 1254票 0.26%
石油大学 1099票 0.23%
中国农业大学 1061票 0.22%
北京工业大学 995票 0.21%
湖南大学 963票 0.2%
中国矿业大学 538票 0.11%
云南大学 457票 0.1%
广东工业大学 377票 0.08%
河北工业大学 311票 0.07%
南京工业大学 278票 0.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9票 0.05%
福州大学 253票 0.05%
山东科技大学 217票 0.05%
江苏大学 209票 0.04%
上海大学 146票 0.03%
您好!
据我所知,
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得专业和师生.对照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应算最为权威数据.分析10所最著名高校工科实力情况
1、样本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
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所大学。
2、对各一级学科取相同权重,则总得分除以总学科数即为最终的加权分。
3、评估数据摘自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2003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
4、没有参加评估的一级学科得分统一计为60分。

一、传统基础工科
我们都知道,在工科学校的发展中,会从一些传统工科衍生出其他工科的学科,比如许
多高校的控制系是从电机系或者化工系衍生出来。
对照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民国时期工科的设置,我们认为传统基
础工科是电气工程(电机系)、机械工程(机械系)、化学工程(化工系)、土木工程(土木系
)、建筑学(建筑系,清华过去称为营建系)五个学科。
10所高校传统基础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天大 哈工 同济 东南 华科 西交 大工 上交
化工 84. 99 80 87.51 69.24 60 60 60 60 77.53 60
机械 93.32 89.42 73.79 92.9 75.92 72.69 91.84 92.01 79.14 90.82
土木 83.96 77.7 70.49 78.8 88.96 73.78 67.75 60 75.83 60
建筑 90.53 63.58 78.28 67.15 86.89 81.2 60 60 60 60
电气 88.59 80.29 76.94 77.53 60 76.42 80.37 81.66 60 78.85
合计 88.28 78.20 77.40 77.12 74.35 72.82 71.99 70.73 70.50 69.93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0所高校里面
化工前四名为天大、清华、浙大、大工,
机械前四名为清华、哈工、西交、华科,
土木前四名为同济、清华、哈工、浙大,
建筑前四名为清华、同济、东南、天大,
电气前四名为清华、西交、华科、浙大,
合计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天大、哈工。

天大作为传统工科名校果然名不虚传,而两所交通大学由于院系调整,在传统工科方面布局较弱。

二、基本总体工科
根据现在教育部公布的一级学科名单,我们剔除开设该学科的学校数目较少的工科比如
核科学等,统计如下学科,
化工、材料、环境、生医、机械、仪器、光工、动力、力学、土木、水利、建筑、电工
、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共计17个学科,这些学科每个学科参加评估的学校均在5所及
5所以上。
10所高校基本总体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哈工 上交 华科 东南 西交 天大 大工 同济
化工 84.99 80 69.24 60 60 60 60 87.51 77.53 60
材料 83.17 78.03 81.79 83.99 76.21 72.69 75.73 73.15 75.07 73.35
环境 85.39 86.59 76.53 60 68.29 60 60 60 70.15 78.35
机械 93.32 89.42 92.9 90.82 91.84 72.69 92.01 73.79 79.14 75.92
仪器 83.22 78.93 82.49 80.53 70.71 74.73 74.48 78.96 75.12 60
光工 84.64 81.97 71.01 60 74.37 60 60 78.84 70.17 60
动力 91.84 87.52 75.9 84.5 74.64 73.11 84.55 72.72 70.57 60
力学 87.67 73.02 81.88 80.3 68.47 60 76.66 73.26 79.48 70.03
土木 83.96 77.7 78.8 60 67.75 73.78 60 70.49 75.83 88.96
水利 85.85 70.7 60 60 70.79 60 60 72.59 82.94 60
建筑 90.53 63.58 67.15 60 60 81.2 60 78.28 60 86.89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生医 79.31 95.53 60 84.68 81.33 88.73 83.78 74.2 60 60
合计 88.11 80.83 76.17 74.71 73.78 72.50 72.42 72.10 71.38 66.68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0所高校里面
化工前四名为天大、清华、浙大、大工,
材料前四名为上交、清华、哈工、浙大,
环境前四名为浙大、清华、同济、哈工,
机械前四名为清华、哈工、西交、华科,
仪器前四名为清华、哈工、上交、天大,
光工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天大、华科,
动力前四名为清华、浙大、上交、西交,
力学前四名为清华、哈工、上交、大工,
土木前四名为同济、清华、哈工、浙大,
水利前四名为清华、大工,天大,华科,
建筑前四名为清华、同济、东南、天大,
电气前四名为清华、西交、华科、浙大,
电子前四名为清华、上交、浙大、华科、
通信前四名为清华、东南、哈工、上交,
控制前四名为浙大、清华、上交、东南,
计算机前四名为清华、哈工、浙大、上交,
生医前四名为浙大、东南,上交、西交,
合计前四名为清华、浙大、哈工、上交。

可以看出,华科的工科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现在华科、东南都排在西交大,作为老牌工科强校,西交大迫切需要警醒,遏制住衰退的步伐。

三、热门工科
我们根据就业形势、生源质量以及社会相关产业发展形势,选取建筑、土木、计算机、 通信、电子、电气、控制等七个学科作热门工科学科
10所高校热门工科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东南 哈工 上交 华科 西交 天大 同济 大工
土木 83.96 77.7 73.78 78.8 60 67.75 60 70.49 88.96 75.83
建筑 90.53 63.58 81.2 67.15 60 60 60 78.28 86.89 60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 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合计 91.21 78.91 78.65 77.59 75.03 73.94 72.00 68.66 67.98 67.60

由上可知,在热门工科领域竞争力居前五的学校为清华、浙大、东南、哈工、上交。需要指出除
了哈工之外,清华、浙大上交,东南、均处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这些学校倍受高中生的追捧和高分生得青睐。

四、信息领域
现在全社会号称要进入信息时代,我们考虑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控制、仪器、 光工等七个学科,得到数据如下。
排名 清华 浙大 哈工 上交 华科 东南 西交 天大 大工 同济
仪器 83.22 78.93 82.49 80.53 70.71 74.73 74.48 78.96 75.12 60
光工 84.64 81.97 71.01 60 74.37 60 60 78.84 70.17 60
电气 88.59 80.29 77.53 78.85 80.37 76.42 81.66 76.94 60 60
电子 96.03 83.08 75.73 84.4 81.62 80.73 76.83 74.92 69.03 60
通信 92.44 72.25 79.44 78.09 72.21 83.16 70.89 60 68.89 60
控制 90.2 93.98 81.12 85.62 78.35 83.41 81.57 60 69.25 60
计算机 96.69 81.5 83.38 78.23 77.31 71.83 73.04 60 70.23 60
合计 90.26 81.71 78.67 77.96 76.42 75.75 74.07 69.95 68.96 60.00

2006伊灵大学排行榜答网友问

如何使用我司的大学排行榜

如何浏览收费贴

如何免费开家贴店

我的贴店*的文章中有优势学科包括各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最新审批的,下同),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点(包括法硕,mba,工程硕士,医学硕士等)等介绍.各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根据各高校相关学科实力评估所得,是反映各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实力的最权威指南。
学科评估结果揭晓
在2002年学科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3年7月开展了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结束。
2003年学科评估涉及哲学等42个一级学科。此次评估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按学科门类分为文、理、工、农、医、管理六类,采用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客观数据来源于各学位授予单位填报并确认的基本数据表,以及教育部 “211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公共信息源。学术声誉来源于1040位同行专家反馈的声誉调查信息。对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结果按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处理,即将客观数据进行(60,100)线性变换,得到每个参评学科点的各项指标得分,结合学术声誉指标得分,根据指标体系权重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学科点的综合得分,按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其中,综合排名并列的,按单位代码排序。2003年学科评估结果已以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挂靠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名义在学位中心网站 http://www.cdgdc.edu.cn 和《中国研究生》杂志2004年第一期上发布。
学科评估工作今后将周期性地进行。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科评估的周期暂定为3年,即每3年对现有一级学科(除军事学门类外)进行一轮评估。教育部学位中心计划在2004年进行第一轮的第三次评估,从而完成第一轮学科评估工作。
2006中国大学100强 排名
校 名
总得分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分省排名
学校类型
学校参考类型

得分
研究生 培养
本科生培养
得分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1 清华大学 267.6 113 82.94 29.93 155 135.1 18.1 京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 北京大学 226.6 102 64.8 37.32 124 89.58 33.75 京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3 浙江大学 208 93 59.92 33.39 115 94.73 18.92 浙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4 上海交通大学 160 72 47.69 24.02 88.3 82.06 5.37 沪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1型
5 复旦大学 138.9 65 38.83 25.92 74.1 51.86 21.55 沪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6 南京大学 125.8 59 34.93 24.16 66.7 46.21 19.9 苏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7 华中科技大学 114.1 54 31.68 22.37 60 52.26 7.2 鄂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8 武汉大学 109.7 52 30.33 21.17 58.2 39.42 18.2 鄂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9 吉林大学 98.93 49 25.99 22.55 50.4 41.06 8.86 吉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10 中山大学 96.45 41 28.56 12.29 55.6 43.76 11.32 粤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1 四川大学 93.58 42 26.8 14.92 51.9 40.19 11.19 川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2 西安交通大学 91.15 44 25.2 18.36 47.6 38.26 8.89 陕 1 综合 文理类 研究2型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8.87 40 25.73 14.72 48.4 45.43 2.54 皖 1 理工 理科类 研究1型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83.59 39 23.03 15.97 44.6 41.98 2.19 黑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15 山东大学 77.93 39 20.2 18.66 39.1 31.58 7.13 鲁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6 天津大学 72.56 33 20.83 12.17 39.6 36.05 3.14 津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17 南开大学 66.22 30 18.86 10.9 36.5 21.68 14.44 津 2 综合 综合类 研究1型
18 中南大学 63.14 31 17.12 13.98 32 29.73 2.01 湘 1 综合 理科类 研究2型
19 北京师范大学 61.95 28 17.74 10.14 34.1 15.04 18.71 京 3 师范 文理类 研究1型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55.46 22 19.13 2.41 33.9 33.59 0.01 京 4 医药 医学类 研究1型
21 厦门大学 52.3 22 15.47 6.69 30.1 15.44 14.42 闽 1 综合 综合类 研究2型
22 东南大学 49.99 23 13.75 9.66 26.6 22.89 3.44 苏 2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59 21 14.46 7.01 28.1 26.02 1.84 京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4 中国人民大学 47.97 22 13.75 7.76 26.5 0.42 25.79 京 6 综合 文科类 研究2型
25 华南理工大学 47.52 22 13.01 8.8 25.7 23.73 1.74 粤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26 同济大学 46.2 22 12.67 9.46 24.1 21.77 2.08 沪 3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7 大连理工大学 45.71 22 12.43 9.74 23.5 21.7 1.62 辽 1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8 西北工业大学 44.5 20 12.53 7.75 24.2 23.48 0.51 陕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29 重庆大学 39.13 22 8.55 13.81 16.8 14.83 1.78 渝 1 综合 工学类 研究2型
30 中国农业大学 38.23 17 10.75 6.35 21.1 19.47 1.46 京 7 农林 理科类 研究1型
31 东北大学 37.16 18 9.8 8.48 18.9 16.81 1.89 辽 2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2 华东师范大学 36.99 17 10.3 6.91 19.8 8.19 11.41 沪 4 师范 文理类 研究2型
33 兰州大学 36.5 18 9.12 8.9 18.5 15.41 2.9 甘 1 综合 理学类 研究2型
34 中国地质大学 33.55 17 8.63 8.18 16.7 15.96 0.62 鄂 3 理工 理科类 研究2型
35 北京理工大学 31.3 14 8.57 5.79 16.9 16.03 0.75 京 8 理工 工学类 研究2型
36 华东理工大学 30.95 14 8.58 5.25 17.1 16.54 0.41 沪 5 理工 工学类 研究1型
37 中国石油大学 30.09 15 7.64 7.16 15.3 15.09 0.35 京 9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38 苏州大学 29.39 15 7.03 8 14.4 9.2 5.28 苏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39 郑州大学 29.19 20 4.46 15.48 9.25 6.97 2.37 豫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0 湖南大学 28.26 15 6.79 8.34 13.1 9.68 3.57 湘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41 中国矿业大学 27.8 16 6.42 9.11 12.3 11.31 1.07 苏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2 武汉理工大学 27.65 16 5.75 10.57 11.3 9.51 1.92 鄂 4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43 北京科技大学 27.41 13 7.73 5.14 14.5 14.11 0.55 京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72 14 6.97 6.84 12.9 12.37 0.66 苏 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5 南京农业大学 26.36 13 6.43 6.25 13.7 11.8 2 苏 6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31 13 6.87 6.12 13.3 13.12 0.32 陕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47 西北大学 26.3 13 6.37 6.43 13.5 9.9 3.72 陕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8 暨南大学 26.26 11 7.27 3.86 15.1 7.6 7.68 粤 3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49 电子科技大学 25.56 14 5.67 8.35 11.5 10.77 0.87 川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0 南京理工大学 25.45 13 5.76 7.73 12 11.15 0.92 苏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51 西南大学 25.42 15 4.7 10.67 10.1 6.68 3.46 渝 2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5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4.85 12 6.42 5.71 12.7 12.33 0.5 陕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3 南京师范大学 24.72 13 5.99 6.93 11.8 4.87 7.04 苏 8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4 上海大学 24.08 13 5.74 6.98 11.4 8.15 3.31 沪 6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55 西南交通大学 21.91 12 5.08 6.91 9.92 8.36 1.65 川 3 理工 文理类 研教型
56 华中农业大学 21.28 11 4.98 6.36 9.95 8.86 1.18 鄂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57 华中师范大学 21.05 11 5.19 5.82 10 3.48 6.64 鄂 6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8 东北师范大学 20.98 11 5.12 5.67 10.2 6.82 3.46 吉 2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59 中国海洋大学 20.83 9.3 5.9 3.36 11.6 10.54 1.13 鲁 2 综合 理科类 研教型
60 扬州大学 19.86 12 3.46 8.06 8.34 6.78 1.64 苏 9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1 华南师范大学 18.5 9.5 4.39 5.11 9 3.79 5.3 粤 4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2 华南农业大学 18.05 9.7 3.95 5.74 8.36 7.86 0.58 粤 5 农林 理科类 研教型
63 首都医科大学 17.69 6.8 5.91 0.91 10.9 10.87 0.08 京 11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4 山西大学 17.55 9.1 3.96 5.13 8.46 5 3.54 晋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65 湖南师范大学 17.55 9.8 3.65 6.19 7.72 3.81 3.98 湘 3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66 北京化工大学 17.39 8.1 4.58 3.56 9.25 9.06 0.28 京 1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67 中国医科大学 17.08 7.7 5.16 2.57 9.35 9.39 0.05 辽 3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68 南昌大学 16.58 12 1.84 10.63 4.11 3.69 0.45 赣 1 综合 文理类 教研型
69 河海大学 16.53 9.7 3.5 6.25 6.79 6.03 0.82 苏 10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0 北京交通大学 16.49 8.2 4.46 3.76 8.27 7.4 0.94 京 1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1 陕西师范大学 16.49 8.2 4.16 4.03 8.3 4.43 3.94 陕 6 师范 综合类 研教型
72 云南大学 16.09 9.3 3.3 6.01 6.77 4.53 2.3 滇 1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73 福建农林大学 15.51 7.9 3.05 4.81 7.65 7.44 0.28 闽 2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4 北京工业大学 15.44 7.5 4.27 3.21 7.96 7.5 0.53 京 1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5 南京工业大学 15.4 10 2.44 7.66 5.3 5.14 0.22 苏 11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6 山东农业大学 15.34 8.9 3 5.94 6.4 5.85 0.61 鲁 3 农林 农学类 研教型
77 东华大学 15.24 8.8 3.25 5.53 6.46 6.13 0.39 沪 7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8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19 8.6 3.41 5.21 6.56 5.99 0.63 黑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79 福州大学 15.1 8.8 3.03 5.72 6.35 5.45 0.96 闽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06 8.9 3.1 5.77 6.19 0.04 6.21 鄂 7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1 河北大学 14.81 9.5 2.21 7.23 5.36 2.78 2.64 冀 1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82 燕山大学 14.72 9.4 2.53 6.85 5.34 5.2 0.2 冀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3 江苏大学 13.69 9.1 2.27 6.8 4.61 3.91 0.73 苏 12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84 上海财经大学 13.65 6.6 3.56 3.07 7.03 0.08 7.02 沪 8 财经 文科类 研教型
85 北京邮电大学 13.61 7.2 3.22 3.95 6.43 6.22 0.27 京 15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6 合肥工业大学 13.61 8.5 2.41 6.05 5.15 4.66 0.55 皖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87 河南大学 13.41 8.7 1.81 6.87 4.72 2 2.75 豫 2 综合 文理类 研教型
88 贵州大学 12.86 11 0.86 9.64 2.36 2.05 0.33 黔 1 综合 理科类 教研型
89 太原理工大学 12.83 8 2.3 5.74 4.79 4.68 0.14 晋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0 湘潭大学 12.63 8.5 1.94 6.54 4.15 2.81 1.37 湘 4 综合 综合类 研教型
91 浙江工业大学 12.54 7.9 1.91 6.03 4.6 4 0.63 浙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2 青岛大学 12.51 8.6 1.53 7.03 3.96 3.07 0.92 鲁 4 综合 综合类 教研型
93 成都理工大学 12.46 8.6 1.68 6.88 3.91 3.75 0.19 川 4 理工 综合类 教研型
94 江南大学 12.4 8.2 1.93 6.25 4.23 3.83 0.43 苏 13 综合 工学类 研教型
95 昆明理工大学 12.38 7.9 2.17 5.76 4.45 4.16 0.32 滇 2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96 中国药科大学 12.17 5 2.67 2.3 7.2 7.17 0.1 苏 14 医药 医学类 研教型
97 山东师范大学 12 7.6 1.99 5.6 4.41 2.67 1.77 鲁 5 师范 文理类 研教型
98 北京林业大学 11.95 6.8 2.62 4.14 5.19 5 0.25 京 16 林业 理科类 研教型
99 河北工业大学 11.94 7.7 1.81 5.9 4.22 4.1 0.15 冀 3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100 华北电力大学 11.85 7.5 1.8 5.73 4.31 4.14 0.2 冀 4 理工 工学类 研教型

其他信息:


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在当今中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类型的公司不断涌现,对管理学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国际上,管理学类毕业生就业也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新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各国都很受欢迎。所以每年有不少同学选择管理学专业,那管理学有什么好的大学可以选择呢? 一、管理学有什么好的大学 1、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同时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其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这里也培养了缔造了微软、ibm、facebook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人。学校在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学专业排名位列第1名。 2、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学校在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学专业排名位列第2名。 3、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十大联盟创始成员和美国大学协会成员。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排名全美第一。学校在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学专业排名位列第3名。 4、 密歇根大学 安娜堡分校 是美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是美国10佳综合性大学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院校和公立大学的典范。密歇根大学拥有全美最高的研究预算、浓厚的学术气氛、优良的师资以及顶尖的商学院。学校在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管理学专业排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五年,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1201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管理素质、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管理科学和信 息技术知识结构,能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相 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企业和事业等部门领域展开宏观决策、战略规划、企业诊断和 管理研究等管理决策的需要。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市场营 销等专业基础知识和运筹学、统计学、物流与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相关管理决 策问题的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主要课程包括管 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基础、营销学、会计学、公司理财、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 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电子商 务、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实验管理学、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工程项 目管理等课程研讨、实例分析与案例设计等)、社会实践与实习(社会认知实践、管理认识实习、 专业实习等)、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其他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概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管理决策方法与模型》、《商业预测》、《ERP软件应用》、《采购管理概论》、《电子商务战略与组织》、《商业统计》、《商业智能及数据挖掘》、《信息、用户与技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后勤管理、矫正管理、精益管理、项目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工商类企业: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后勤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管理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工商企业、*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的产业分析和政策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从事战略研究、市场分析、管理运作、项目管理、决策分析、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亦可经进一步深造后,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

管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管理技能,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协议就业率均均在98%以上。

学友评论:

1.毕业生适合在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

2.管理科学专业貌似是个大学科.偏工的待遇会高点,但是女生本科很难找到,考研后会好点至少待遇上是的,但是也不是很好找,会比本科好点。偏文的话,本科的待遇貌似就不高,研究生的待遇会高但是不能跟工科的比,文科貌似好找工作对于女生来说。

3.这是个大专业方向,还会有具体的专业方向的。如果是统计决策的,毕业可以去证券公司,银行,咨询,如果是技术经济方面的,可以去银行,风投,如果偏工业工程方向的,就可以去*业,物流业等等。

4.管理科学与工程好像是最近才开的一个专业。就业是没有问题。但是只是再研究生阶段开得(有的学校例如我的一个同学再本科阶段学习的就是这个专业,但是学习不了多少东西) 5.建议考研吧。多学习,从工程中学习,从科研中学习。

6.女生,在找工作方面就是会比男士困难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秋季来袭,又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同学们肯定会关注每个大学的各种情况,院校排名首先要看院校排名,作为一个填报志愿的参考。那么院校排名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看为您分析吧!欢迎大家阅读!! 一、院校排名什么意思? 院校排名是选择志愿的一个参考,一般排名靠前的学校更好。院校排名就是你在这个学校的排名,排名超出招生计划数就不能被录取了。各省、市、区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高考成绩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第一志愿投档后,会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分数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这条线,各省市区招办和社会各界通常称之为投档分数线,院校则称之为调(或提)档分数线;也有的地方将按100%投档比例的称之为录取分数线,而且一般都会向社会各界予以公布。院校调档线的产生是主要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以及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将高校投档分数线――院校调档分数线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并把变动原因加以分析,即形成高校投档分排名。投档分一般是加上了优惠加分的分数,实考分没加优惠加分。就是说有的学校完全认可加分,有的学校并不是完全认可加分的学生。 院校排名,是根据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以英文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针对相关大学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评鉴,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对大学的排序。世界很多教育机构都有针对国内外大学、商学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业影响。其中,中国大学排名有软科版、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版、武书连版、校友会版和武汉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网版等。世界大学排名有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学术类排名有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英国世界大学/机构自然指数排名。其他还有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沙特CWUR世界大学排名、荷兰莱顿大学CWTS世界大学排名、西班牙CSIC世界大学排名、美国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等;此外,中国科教评价网版世界大学及研究机构排行榜和中国台湾大学版世界大学排名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排名对大学科研教学水平提升、形象推广与其在与国际合作对象的行销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院校排名有什么影响? 没有进入排名可能意味着有些大学被外国博士生、“世界级”科学家、学术伙伴和慈善家所忽视,例如:大学排名时,所列入的标准和数据,最易于反映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社会科学范围内的建筑、创意、人文和美术则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诸如工程、商业和教育等专业学科,向来没有悠久的同行评议、不以名师出高徒为传统,也不易反映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和真正实力。排名起初有重视校友社经地位、毕业后贡献和学术声誉的倾向,其中拥有历史悠久和资金充裕的学府,通常是偏向发达国家中的医学院。这种排名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无法与欧美的重点大学在同一个起跑点上竞争。再者菁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差别,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学之间的鸿沟也可能会扩大他们的优劣势。有一个特别的问题是,排名使某一时刻的品质与定义会留下一种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是多样化的,所以仅仅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的实力上,会忽略了其他的维度,诸如教学、社区参与、第三职能、创新性,以及社会和经济影响。高等教育机构是复杂的组织,不同的院系和活动皆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根据所使用的标准和指标/权重的不同,对优秀程度的定义也可能变化。由于排名计算总分,使高等教育的复杂性被减少至一种具有意义的数据上,而差别被夸大了。尽管存在这些批评,俄罗斯、中国大陆、台湾、印度、日本、韩国、欧洲各国*仍然非常努力于建立自己的世界级大学。 三、院校排名有什么好处? 院校排名起源于美国。早在1870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的年度报告就根据其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对大天天行排行。第一个真正的大学排名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Report)1983年发布的,从此以后其他各国纷纷仿效,出现了以新闻媒体为发布主体的各种大学排名,典型的有:英国《*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德国《明镜》、加拿大《麦克林》(Maclean’s)及日本《钻石》周刊等。随着高校、*、雇主、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排名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学排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大学排名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广受质疑。从风险治理的角度看,导向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导致大学排名公共性缺失的三大因素,因而,鼓励分类专门评价、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探索个性化定制排名、强化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树立合理的标准等,是规避大学排名风险的有效策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生了教育质量之忧,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则加剧了高校办学资源的竞争。大学排名产生的初衷是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彰显高校的办学影响力,而如今,大 学排名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声誉的主要工具之一。 院校排名,简单来讲就是选择志愿的一个参考。以上就是对院校排名什么意思?院校排名有什么影响呢?院校排名有什么好处?的相关介绍,看完这篇文章,你对院校排名了解了吗?

求最新的大学排名.

2007年中国大学最新权威排名介绍

一、排行要素
1、国家重视程度(各个时期的重点大学、国家投资力度)、实验室装备、对国家的贡献
2、学术水平(论文)、学科精品度
3、师资力量(博士的比例、来自名牌大学的比例、敬业精神及精神面貌、工作业绩及在全国同类学科同行中的地位) 、博导规模及效率
4、新生入学成绩、教学质量
5、学校的文化、理念、学风、校风
6、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状况进行加权分析---历史(权重10%)、现状(80%)和未来发展(10%)综合权衡。
二、中国的大学权威排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最新权威排名介绍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点大学"或"重点建设首批"名单,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们无愧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顺序:
北方:清华、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再加上北航、天大、南开、人大、北师大这五所,共计十五所大学组成当今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中国的重点大学

一、六所重点大学: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十六所重点大学:
1959年3月22日,*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
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六十四所重点大学(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基础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
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 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理科)、兰州大学、
2、工科: 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3、专门性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武汉水电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农机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

五、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

六、 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点大学:
南京农学院
*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文革结束,国家又增加了一批重点高校,并重新宣布了过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重点综合大学(17所)
北京大学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湘潭大学 南开大学 西北大学 云南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重点理工院校(52所)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东北大学 石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燕山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东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重点农业院校(9所)
中国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重点医药院校(6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重点林业院校(1所) 北京林业大学

重点财经院校(1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重点艺术院校(1所) 中央音乐学院

重点体育院校(1所) 北京体育大学

重点民族院校(1所) 中央民族大学

重点外语院校(2所)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重点政法院校(2所) 国际关系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点师范院校(2所)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八、“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九、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 22所高校首批试办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
十.1986年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10所: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10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因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分别合并到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目前实际只有31所研究生院(1+22+10-2=31)。

十一、2000年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2000年6月教育部又批准了北方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石油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002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河大学2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后来又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
至此全国总共有56所(31+22+2+1=56)研究生院。

十二、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山东大学 四川大学

十三、首批拥有教授任职资格审批权的高校(3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十四、31所副部长级大学(14+7+11-1=31)
(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二)、2000年增加7所: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三)、2003年12月再新增11所 :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迄今为止,全国副部级高校总共31所,(*注:北京医科大学已并入北京大学,因此14+7+11-1=31)

十五、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的27所(注:非预审)

“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

(一)首先重点建设2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二)着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比较集中、承担较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提高,一些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并在高等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

后又有高校要求在“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至此“九五”期间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增加到50所。

十六、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选“211工程”的95所大学名单
继1996年8月,首批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设的 27所大学之后,1997年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陆续加入“九五”首批“211工程”建设的50所院校,截至2003年,入选 “211”工程大学总共达到95所。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这95所大学的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十七、进入“985工程”大学
第一部分: 已进入“985工程”大学所签署的重点建设协议对各高校的定位及资助经费总量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确指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签订的合同,根据合同书对各学校的定位及资金资助情况(三年内拨款经费总量),按照共建合同签约时间,分列如下:
1. 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亿 (教育部拨款)
2.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国科技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 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0月 9月23日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2002月8月24日

*以上的大学即所谓的“2”+“9”工程,是国家投资建设大学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虽已签约、但经费未公布)

3. 目标定位:“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
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
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0年12月25日
武汉大学 8亿 (4亿+4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 (4亿+3.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吉林大学 7亿 (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 12亿 (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 (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 (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1年9月28日
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 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 (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 (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 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年2月27日
*2004年,又有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天天入“985工程”的行列,使“985工程”大学总数达到38所(34+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投资按985工程标准建设。

哈工程、南理工、南航在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曾于2003~2004年集体冲击985二期,但鉴于教育部关于部委、行业大学名额平衡,冲击未遂,至此,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投入资金资助(例如:哈工程3亿+2亿+1亿由国防科工委、海军、黑龙江三方共建,南理工2亿+2亿+1亿,南航2 亿+2亿+1亿)按985工程标准,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也是由于部委、行业平衡,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天天入“985工程”二期的行列)

十八、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十所重中之重大学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点大学"或"重点建设首批"名单,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们无愧堪称为"重点中的重点"。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顺序:
北方:清华、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十九、教育部直属大学
从1952年起,教育部指定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70 年代末,只有不到30所,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起,急剧扩编,至今已有72所大学纳入教育部直属大学。这些大学只是教育部直属的,他们中有的纳入全国重点大学(如全国六所、十六所、六十四所、八十八所重点大学,211工程95所重点大学,985工程38所重点大学),有的则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到目前为止,仍有十几所教育部直属大学未纳入国家211工程(即不属于国家重点大学)。因此教育部直属大学与全国性重点大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当然全国的著名的重点大学主要集中教育部直属大学这个集团,除外还有直属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工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2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名单: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石油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 河海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东华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长安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二十、国防科委院校
国防科工委院校是规模仅次于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另一个大学集团。1952年,*中央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所大学为国防院校。
国防院校后来又改名为国防科委院校。从50年代后期,先后又有西北工大、成都电讯、南航加入到国防院校的行列,至1963年我国共有八所国防科委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北京理工大学(导弹 & 坦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 & 导弹)、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火车)、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导弹 & 船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太原机械学院(兵器)
1966年,国防科委院校在上述八大院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哈军工(国防科大+哈工程)、西军电(西电)、南炮工(南京理工)。
七十年代初国防科委院校解散,哈工大分配到航天部。上海交大分到船舶部。北航、西工大、南航分到航空部。北理工、南京理工大学(即南炮工)分到兵器部。电子科大(成都电讯)、西安电子科大(西军电)被分到电子部。哈军工解体为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分别归中央军委和船舶部。随后,上海交大转到教育部;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分到电子部后来又归到信息产业部。1996年,恢复国防科工委院校。只有七所:哈工大(航天)、北航(航空、航天)、北理工(兵器)、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哈工程(航海、核能)、南理工(兵器)、南航(航空)。该七所国防科工委院校全是211工程大学;其中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哈工程是1996年8月前首批27所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核的大学,1999年开始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陆续进入教育部985 工程大学。(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全额资助,按985工程标准建设)

*二十一、国防院校十分重要的地位
1、50-60年代四所国防院校全部纳入国家重点扶植的10所大学(清华、北大、复旦、西交大、中科大、哈军工<70年哈军工解体为国防科大和哈工程>、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2、1959年*中央指定16所重点大学,国防院校就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3、70年代末,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的10所大学中,国防院校也占有4所: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国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4、1983年,中国在联合国备案的14所重点大学国防院校占了4所:国防科技大学、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5、“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国防院校也占了5(4+1)所:国防科技大学、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后补上的)。
6、1992年中央指定的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中(即副部长级),国防院校也占4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
7、1996年8月,通过首批211工程立项审核通过的大学共27所,国防院校也占了5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哈工程) 。
8、1999年开始的985工程,获取中央资助在6亿(含6亿)以上,且总资助在9亿(含9亿)以上的大学13所,国防院校也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
9、从2003年开始,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国防科工委资助按985工程标准建设,总资助也都超过5亿。

其他信息:

管理方向考研的考研科目有数学一,政治,英语,专业课。但是各个学校的考研需要的专业课不同,需要你自己去查找就拿浙江大学来说好几个考研方向的考研科目都是数学英语政治管理学(不是周三多教授那本,浙大考的那本是史蒂芬P罗宾逊的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同学校的同种专业考研科目也不一样。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院校排名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山西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企业集团、*决策部门和金融部门从事管理决策、经营策划、信息系统分析与管理、金融分析与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 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院校排名榜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429380.html

与“公共工程院校排名 院校排名榜”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