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br/>

最新医科大学排名

(权威版)2007年中国医学院校实力最新排行榜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复旦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中山大学
6. 华中科技大学
7. 四川大学
8. 中南大学
9. 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
11.哈尔滨医科大学 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食品卫生与营养第一]
12.浙江大学 3个博士后,35个博 士点,54个硕士点。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 3个博士后,36个博 士点,50个硕士点
14.中国药科大学 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 4个博士后,11个博 士点,22个硕士点。
16.天津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检验诊断第一]
18.山东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 3个博士后, 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 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 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3个博 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 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 1个博士后,18个博 士点,25个硕士点[该校的针灸专业第一]
29.福建医科大学 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 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 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 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 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 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 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 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 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 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 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42.昆明医学院 1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43.贵阳医学院 1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
44.广州医学院 1个博士后,1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45.汕头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后,1个士点博,14个硕士点。
46.温州医学院 1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5个硕士点
47.同济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
48.广东医学院 2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2个硕士点
49.成都中医药大学 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50.?
51.辽宁医学院 1个博士点,34个硕士点。
52.扬州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
53.宁夏医学院 28个硕士点。
54.内蒙古医学院 26个硕士点。
55.潍坊医学院 22个硕士点
56.泸州医学院 21个硕士点。
57.新乡医学院 20个硕士点。
58.延边大学医学院 18个硕士点 。
59.安徽中医学院 16个硕士点。
60.佳木斯大学医学院 15个硕士点。
61.皖南医学院 14个硕士点。
62.遵义医学院 17个硕士点。
63.徐州医学院 1个联合博士点,12个硕士点。[该校的麻醉专业很牛]
64.南通大学医学院 12个硕士点。
65.泰山医学院 16个硕士点。
66.滨州医学院 12个硕士点。
67.南京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考上此大学的学生建议不要调剂到医学部可上二本的好大学
68.华北煤炭医学院 10个硕士点。.
69.蚌埠医学院 10个硕士点。
70.南开大学医学部 9个硕士点。[考上此大学的学生建议不要调剂到医学部可上二本的好大学]

厦门大学 6个硕士点。
71.川北医学院 4个硕士点。
72.承德医学医学院 3个硕士点
73.宁波大学医学院 1个硕士点

中国医科大学排名


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br/>

如果是指中国医科类大学排名,2018中国医科大学排名:

在中国医科大学排名中,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第一,首都医科大学排名第二,南方医科大学排名第三。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56

2 首都医科大学 100

3 南方医科大学 114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115

5 天津医科大学 124

6 哈尔滨医科大学 125

7 中国药科大学 127

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34

9 南京医科大学 139

10 中国医科大学 157

11 重庆医科大学 166

12 广州中医药大学 181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 182

14 天津中医药大学 184

15 温州医科大学 191

16 成都中医药大学 219

17 大连医科大学 222

18 安徽医科大学 229

18 河北医科大学 229

2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34

21 广州医科大学 250

22 广西医科大学 253

23 新疆医科大学 254

24 沈阳药科大学 262

25 泰山医学院 273

26 宁夏医科大学 282

27 福建医科大学 290

28 河南中医药大学 296

29 湖南中医药大学 299

29 浙江中医药大学 299

31 山东中医药大学 309

32 江西中医药大学 317

33 辽宁中医药大学 330

34 长春中医药大学 335

35 山西医科大学 338

36 福建中医药大学 345

37 湖北中医药大学 348

38 昆明医科大学 357

39 贵州医科大学 367

40 徐州医科大学 383

41 安徽中医药大学 394

41 广西中医药大学 394

41 贵阳中医学院 394

41 锦州医科大学 394

45 新乡医学院 403

45 遵义医学院 403

47 广东药科大学 413

48 广东医科大学 424

48 海南医学院 424

50 陕西中医药大学 430

51 西南医科大学 435

52 内蒙古医科大学 452

53 甘肃中医药大学 458

53 桂林医学院 458

55 潍坊医学院 486

55 川北医学院 486

55 山西中医药大学 486

55 右江民族医学院 486

59 云南中医学院 493

59 济宁医学院 493

59 皖南医学院 493

62 蚌埠医学院 507

63 牡丹江医学院 518

64 滨州医学院 531

64 承德医学院 531

64 西安医学院 531

67 湖北医药学院 547

68 成都医学院 552

68 沈阳医学院 552

70 长治医学院 563

70 河北北方学院 563

72 赣南医学院 590

72 吉林医药学院 590

72 齐齐哈尔医学院 590

75 河北中医学院 607

76 西藏藏医学院 617

77 上海健康医学院 699

78 湖南医药学院 702

79 杭州医学院 706

80 甘肃医学院 713

81 厦门医学院 719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如果是指中国医药大学,截止2018年,它排在第157名。

扩展资料

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三方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

它是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医大是中国*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学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

1940年9月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2000年由原卫生部直属划为省部共建。

截至2016年1月,中国医大拥有教授708人,副教授100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01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533人。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4145人,其中博士生1517人,硕士生4393人,普通本专科生8105人,外国留学生730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37.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0.28万平方米;该校已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的学术影响力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 。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厄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医科大学

其他信息:


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br/>

苏州大学2017年全国排名第52名,相较于2016年的排行第63名,排名上升了11位。这是中国校友会团队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排名。

苏州大学历年排名情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

经过百年建设,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位居《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型大学之列。其中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

苏州大学2017年全国排名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

如图

苏州大学医学院全国排名


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br/>

中国一本重点医科大学有那些?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个学科类,共有16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医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8.16%,授予的医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2.05%,医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6.53%。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5389名是医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3.44%。2007年,开设医学专业的大学共198所。

医学是强国的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水平的根本标志是这个国家全体国民的平均健康水平。

名次 等级 校 名
1 A++ 清华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复旦大学
4 A++ 上海交通大学
5 A+ 中山大学
6 A+ 浙江大学
7 A 华中科技大学
8 A 四川大学
9 A 首都医科大学
10 A 中南大学
11 A 中国医科大学
12 A 南方医科大学
13 A 中国药科大学
14 A 沈阳药科大学
15 B+ 北京中医药大学
16 B+ 武汉大学
17 B+ 西安交通大学
18 B+ 山东大学
19 B+ 南京医科大学
20 B+ 哈尔滨医科大学
21 B+ 河北医科大学
22 B+ 吉林大学
23 B+ 南京大学
24 B+ 暨南大学
25 B+ 天津医科大学
26 B 重庆医科大学
27 B 苏州大学
28 B 安徽医科大学
29 B 广州中医药大学
30 B 上海中医药大学
31 B 兰州大学
32 B 东南大学
33 B 福建医科大学
34 B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5 B 温州医学院
36 B 山西医科大学
37 B 郑州大学
38 C+ 徐州医学院
39 C+ 广州医学院
40 C+ 青岛大学
41 C+ 汕头大学
42 C+ 天津大学
43 C+ 南京中医药大学
44 C+ 大连医科大学
45 C+ 广西医科大学
46 C+ 同济大学
47 C+ 广东医学院
48 C+ 昆明医学院
49 C+ 厦门大学
50 C+ 新疆医科大学

院校专业: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院校专业:

成都大学创建于 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学校历经多次合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 “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着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校,国内位列第77名,位居全球高校1001―1200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2个学科首次上榜,临床与健康学科全球位列第601+名,工程类学科全球位列第801-1000名。,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旅游管理等19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9人,专任教师1632人,正高职称教师230人,副高职称教师567人,博士教师773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人,特聘、国家杰青等2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约1700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2021年16个专业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94%的文理科新生成绩高于一本线。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2019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生公寓工作成果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近五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2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94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54项、省级奖项2085项。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探索推进“三制四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届毕业生考研国家线上线率86%,平均升学率达45%;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现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建有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76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课题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4项、国家艺术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十,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三。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科研经费均超过2.4亿,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7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3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1项。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回家过年》荣获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获得专利授权近1500项。近五年,发表CSSCI论文488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50部。2021年发表ESI各学科论文990篇,多篇发表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60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0篇文章入选热点论文,ESI总被引频次超过23000次。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中,我校位列川内高校第5位,全国高校第150位,全球高校第700位。王清远教授连续七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同时入选2020、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双榜单。4名教师入选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地方服务 学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及功能区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绿地集团、四川能投、四川铁路集团、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唯一)。连续6年面向全球发布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引入各方资源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的本地孵化基地,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近五年,学校定点帮扶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九寨沟县和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钟镇民强村,获评“2018年全省先进定点扶贫单位”。,国际交流 学校将“高规格实施一流国际化项目”纳入未来五年“六个一流”建设目标,实施一个学院对接一个国际一流学科(大学)工程,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35所世界知名大学、10所世界知名年轻大学和44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累计招收留学生2900人,生源国54个;2021年培养留学生769人。获评首批“四川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建立斯特灵学院;开展40个本硕博多层次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和42个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累积参与学生近1000名。设立泰国和新西兰2个海外校友分会。连续举办六届国际交流周。聘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特聘泰国专家关国兴获得“中国*友谊奖”。“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促成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牵头成立“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并担任联盟秘书处和第一届执行理事长单位。2021软科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块排名第163位,留学生比例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两项指标双进全国百强。,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是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的重要集成大学之一。学校为单体校区办学,校区占地二千三百余亩,三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和锦城绿道环抱校区,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20分钟即达市中心,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6.4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8.9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7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6.0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40.82万册,电子期刊55.27万册。学校师生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现代,有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教师事务大厅、校友之家,拥有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座,艺术分图书馆1座,建有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标准建有体育馆、排球馆、恒温游泳馆、田径场3个、篮球场和风雨篮球场4片,拥有可承担大型学术会议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会议中心1个,科研大楼(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在建,有三甲综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大学附属幼儿园。,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携手同心,共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建设成为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其他信息:

全国全日制本科专科医药类院校有近200所,其中最有名的学校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 学医推荐就读北京医科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大和复旦,俗称为南北双雄。学医还可以就读于非医药类院校,因为它们其中一些是由医学类院校合并而来,所以在医药领域有比较强的优势,比如四川大学前身是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前身是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是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前身是中山医科大学等。 学药学推荐就读于药学两院三系,药学两院是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三系指现在的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四川大学药学系。 学医除了就读于医学类院校外,其他类型学校也有很多医学特色专业。国内医学比较有优势院校有吉大、浙大、山东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这些学校被称为医学十一大金刚。 在医药类院校当中,山东、河南、贵州等省份院校比较多,但是北京、上海、江苏、辽宁等地的部分医学类学校排名更靠前,医学实力略强。

成都医学类大学有哪些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469580.html

与“全体医学类院校排名 其他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