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广东省教育厅
本科
综合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文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部门在旅*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业协会,逐渐将旅*业和*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1.2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3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4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1.5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1.6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2.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3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2.4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2.5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3.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2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3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3.4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3.5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3.6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7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3.8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嘉应学院排名


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其他信息:


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嘉应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嘉应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次招生,通常说嘉应学院是本科大学;如果你不是广东考生,嘉应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嘉应学院是二本大学。 嘉应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与梅州市人民*共建、以省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 嘉应学院好的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生物科学、园林 、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运动训练(足球方向)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数学与数学应用、小学教育、地理信息科学、物理学、历史学 、护理学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其他信息:


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朝鲜语、新闻学、资源勘查工程、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哲学、化学、车辆工程、放射医学、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政治学与行政学、考古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质学、动物医学 吉林重点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础兽医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院校专业: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现有2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0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历史悠久,特色明显。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教育、22年的大专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新增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2021年办学体制由“省市共建”调整为“省属本科高校”,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是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办学宗旨,打造“植根侨乡,弘扬客家文化”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立德树人,薪火相传。 学校作为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和平台;有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600多个。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30万人,其中,培养了梅州市80%以上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国家级足球专业特色人才400多人;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培养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等一大批人才;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共1812项,其中国家级589项、省级1223项;学生考研成绩喜人,录取人数为2000多人;医生执业资格考试总通过率85.2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育并举,强化师资。 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以人才强校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副高职称410多人、博士290多人、硕士800多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培对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和中小学名师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学校加大教师内培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实施青年博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攻读学位、进修、培训达1000多人次,形成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强化内涵,创新引领。 学校以创新为引擎,为彰显内涵、持续发展不断蓄力。现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足球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林风眠艺术研究与实践中心”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多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07项;教师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被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检索系统收录18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09项。获中国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奖4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主动作为,服务地方。 学校扎根梅州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委共建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与梅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梅州市地方立法与研究基地”;与梅州市、中山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梅州8个县(市、区)的*、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500多人次,与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主动服务梅州足球特区、陶瓷产业群建设。成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做大做强粤东北基础师资教育培训。,―― 传扬文化,使命担当。 学校以传扬文化为使命,在文化传承中打造发展特色。依托“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和网络教学“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开展了大量地方党政部门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作出积极贡献。《客家音乐文化》项目获批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含客商研究院)、客家学院,设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获批首个“全国性客家学研究团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配合梅州市举办了“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办了“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论坛”等活动;每年召开客家研究专题夏令营,举办客家学论坛,组织师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举办“苏区精神大讲堂”,传承和弘扬原中央苏区老区精神、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国际合作,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获得广东省“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梅州侨乡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印度洋海域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与10多个国家20多所高校或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交流。近年来,派出73批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开展学习交流;遴选5批38名教师参加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派出23批次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实习;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的应用型人才。,――砥砺奋进,开创新局。 百年风雨路,奋进新时代。学校正抢抓国家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广东省加快破解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省实施新一轮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中山大学“组团式”帮扶学校等重大机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申硕”工作为重点,以规模质量协调发展为根本,推动学校快速高质发展,为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接续奋斗!

吉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

院校专业: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http://zsjyc.jvcit.edu.cn/ http://www.jvcit.edu.cn

官方地址: 吉林吉林市

官方*: 0432-64649925,0432-64644361

电子邮箱: 4644361@163.com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石油和化工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职业技术学院, 1950年10月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人民*主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是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一、办学历史 学校自 1950年创办以来,1953年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4年1月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1956年8月由于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业学校。1958年8月,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对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5月,为适应吉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大专部,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7月由于人员、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化学工业学校。1973年2月,学校为适应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需要,改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1978年8月学校被化工部列为全国重点化工学校,易名为吉林化工学校。此前学校主管上级单位一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确定现校名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地理位置 学校位于丰满区,总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 15号,另设三个教学点,分别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宜山路70号,吉林市高新区吉丰东路66号,吉林市丰满区深圳街86号。学校占地492600.11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05 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 三、基本条件 (一)设备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投入,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75 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27万元。 (二)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 362人,专业技术岗位313人,其中正高级28人,副高级82人,具有硕博学位教职工276人,有147名教师获得吉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7人、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首席技师3人、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2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吉林省首批教育世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人、吉林省技术能手1人、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2人、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吉林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 在 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163名,东北区第13名,省内第3名,其中,在一般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20名,省内第1名。 四、教学建设 (一)机构设置 学校教学单位设置为: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学院、机电与智能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 (二)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 4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的国家骨干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1门。拥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试点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省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9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制药为核心,以智能*、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安全、现代服务为延伸的专业布局,专业对接吉林省支柱产业匹配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第六研制组生物化工组组长单位和工作秘书单位,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生物化工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立项单位,主持 “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 (三)课程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门,教育部认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精品课13门,省优秀课23门,吉林省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制定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 (四)基地建设 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 150个,校外实训基地282个;拥有吉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教育部认定“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 五、人才培养 (一)学生规模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 11464人。中高职衔接校达到56所。 (二)就业情况 人才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07%。 (三)产教融合情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与松原石化、四环制药开展现代学徒制育人试点;聘请技能大师担任客座教授,成立大师工作室 6个。成立联想IT学院、众诚石化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和“丰满区社区学院”。积极实施合作办专业,开展冠名班、定制班;吉林化工职教集团获批为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并入选国家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四)以赛促学情况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学校是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吉林省集训基地,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校,连续承办行业协会各类赛事。 学校鼓励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近五年来,学生累获近五年,学生获各级各类竞赛获国际级二等奖 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5项;获省一等奖31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95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高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199名,省内第3名。 (五)国际合作情况 坚持开放办学,高质量开展国际合作,学校与韩国大真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专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韩国庆南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国外海外院校开展了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 “经世国际学院”项目获得批准。 六、社会声誉 (一)获得荣誉 学校 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并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学校被评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8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度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获评了首届吉林省创新人才100强品牌服务单位。2020年被公示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获评国家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 (二)社会认可 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建设有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国家第一所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第一批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省工程创新训练中心 ,与吉林省总工会签约成立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学校成功入围国家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机械*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2个专业被认定为骨干专业项目,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吉林省石油和化工专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电仪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分析实训基地、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2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三)社会影响 学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在行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目前学校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东北区协作组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中德联盟吉林省示范基地,吉林省化工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吉林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单位。化工职教集团获批建设省示范性职教集团。近年来,学校教师持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创新实用新型职务专利;为中化吉林长山化工股份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培训员工和退转军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等办继续教育本科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能力 ( 1)一体推进培训学院、培训基地、培训队伍、培训机制建设,发挥跨企业培训中心功能,面向企业员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大中小学生、行业教师等多种群体开展培训。获评两个国家培训基地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吉林石化学习中心落户我校。 ( 2)夯实平台建设,打造优质服务资源。开展竞赛服务,被省总工会确定为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多次承办行业、省市级竞赛。强化鉴定服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2个;建成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试中心,成立智能*职业技能评估考试站。中小学研学基地和大学生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不断扩大影响。 2.协同创新能力 校政企融合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 3个、校企合作工作站4个,成立了“丰满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研究所科研工作逐步启动。 3.文化服务能力 校外建设 13个志愿服务基地,参与市创城系列活动和大型赛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百次、超千人次、超万小时。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职教活动月、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同步。图书馆向社区开放,利用率同比上升;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开放。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500820.html

与“人文类研学院校排名 嘉应学院排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