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排名

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材料物理专业硕士大学排名怎么样?

各行各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都在增加,于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就读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中就有一些考生想知道材料物理专业硕士大学排名怎么样。排名情况考生可以作为参考,材料物理专业一般只招收全日制研究生,考生要提前有所了解。
材料物理专业排名情况如下:东北大学湘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等,考生可以作为参考。
在职人员想要学习相关知识可以选择报考材料工程在职研究生,参加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进行的全国统考,经过初试复试后方可入学。报考条件是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职人员也可以选择同等学力申硕进行学习,虽然同等学力申硕没有材料工程等专业,也可以选择自然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计算机在职研究生等进行学习。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一般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名学习,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完成论文答辩后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https://www.87dh.com/yjs2/

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1.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院校报考是考研成功的关键,也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并非可有可无。只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才算是对自己未来二到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以及随后的职业生涯负责。
(1)排名是浮云,就业才是选校的王道
考研选校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就业。每位考研的同学都应该有一个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清晰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进入哪些行业企业发展。假如你想进入材料科学某一领域内的企业,那你在选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是该领域内拥有就业优势的高校或者研究院校。高校在各自的领域内经营数十年,积攒下丰富的人脉,其毕业生也多会集中在系统内企业。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也会紧密,相互之间有很多合作项目。假如你毕业后想在某一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发展,那你应该更多地考虑该地域的知名高校。学校所在的位置同样影响到就业。而除了学校实力和地域因素之外,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决定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生招聘过程中,研究内容和工作岗位的内容是否相关看得还是比较重的。
(2)考研择校时应该考虑材料院校复试规则
其次,考研选校还需考虑复试的因素。复试是高校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步骤,是与高考纯粹分数决定论不同的关键一步。公开的复试办法和不公开的复试政策都是挑选学生的一个规则。录取的学生都是在这个规则挑选下的胜出者。所以在考研报考前,大家应该了解这个规则,看看这个规则是否不利于自己。对于考研同学来说,大家应该关注往年材料学院公布的复试办法里的复试比率、初试复试权重、复试各科的权重以及调剂政策。假如,你对本科出身耿耿于怀,或者本科成绩较差,或者等等之类的考虑对复试的面试比较忌惮,那么你可以选择复试比率不是很高的,初试权重比复试权重高的,专业课笔试比专业复试权重高的。总而言之,以笔试成绩为主要录取因素的学校是你比较好的目标。

(3)不能仅凭复试线高低而简单断定

第三,复试线。比较不同材料科学院校的复试线需要辩证地来看待,而不能仅凭复试线的高低而简单断定该校考研竞争激烈,考研难度大。考研复试分数线除了与当年的考生成绩有关之外,还与该学院的复试比率有关。而比较不同高校复试线时,还需要考虑地域和各自专业课难易程度的影响。

2.不建议的考研参考因素是:

第一,纯粹为了获得名牌高校的硕士学位,而罔顾该校材料专业实力一般。

第二,只盯着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没有考虑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统庞大,并没有高校能够做到面面皆强,而是有侧重点。就业情况相应地千差万别。

第三,太过考虑复试线、报录比等部分反映考研竞争激烈的因素。

其他信息:


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全国学科排名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77所,本次有61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98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排名学科名称及代码得分110003 清华大学 94 2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92 3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 87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5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5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8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4 10335 浙江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110422 山东大学 83 1210487华中科技大学 82 10610 四川大学 1410056 天津大学 8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6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80 10145 东北大学 1810255 东华大学 78 19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77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23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75 10216 燕山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0247同济大学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611 重庆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3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72 10280 上海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90034 装甲兵工程学院 41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70 10299 江苏大学 10530 湘潭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10700西安理工大学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49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10110 中北大学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10357 安徽大学 10385 华侨大学 10386 福州大学 10427 济南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512 湖北大学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0730兰州大学 11065 青岛大学 65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6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408 景德镇陶瓷学院 68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65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10222 佳木斯大学 10292 常州大学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11535 湖南工业大学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84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64 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14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152 大连工业大学 10154 辽宁工业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589 海南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1035 沈阳大学 11407 北方民族大学 9810743 青海大学 62 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全国学科排名,材料科学与工程部分: 110003 清华大学98210008 北京科技大学9210533 中南大学4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9110248 上海交通大学610699 西北工业大学90710335 浙江大学85810145 东北大学839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210561 华南理工大学1110698 西安交通大学791210610 四川大学7813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7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510056 天津大学761610141 大连理工大学7410183 吉林大学10288 南京理工大学1910005 北京工业大学7310010 北京化工大学10247 同济大学2210007 北京理工大学7210216 燕山大学10255 东华大学10486 武汉大学2610246 复旦大学7110251 华东理工大学10459 郑州大学10611 重庆大学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110058 天津工业大学6910532 湖南大学10613 西南交通大学3410280 上海大学6810286 东南大学10700 西安理工大学3710285 苏州大学67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291 南京工业大学10359 合肥工业大学4110112 太原理工大学6610142 沈阳工业大学10426 青岛科技大学10488 武汉科技大学10491 中国地质大学4610004 北京交通大学6510027 北京师范大学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10338 浙江理工大学10593 广西大学10615 西南石油大学5210110 中北大学6410118 山西师范大学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10299 江苏大学10356 中国计量学院10673 云南大学10708 陕西科技大学5910015 北京印刷学院6310079 华北电力大学10150 大连交通大学10475 河南大学10619 西南科技大学10702 西安工业大学11066 烟台大学6610127 内蒙古科技大学6210636 四川师范大学10657 贵州大学10743 青海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学材料的考研考东南大学怎么样?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2月,其科研和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基础、先导和交叉性的新材料已经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主流。
目前我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按以上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本科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设有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四个方向。 围绕研究型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学院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973”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防科工委高技术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攻关项目、高技术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八十余项,参与了神州飞船、三峡水利工程、润杨大桥、南京地铁和苏通大桥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先后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十余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三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0余篇。其研究成果在国防、汽车、机械、石化、能源、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民经济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院发展较快,造就了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又能承担科研攻关的师资队伍。目前全院在编专职教师40人,正、副教授共3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78%,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孙伟教授于2005年顺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设有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四个教研室,一个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一个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一个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中每年接近50%升读研究生,从2003始,该学院与德国乌尔姆(ULM)大学互派留学生。学院还设有缪昌文奖学金、陈延年、王劲松奖学金、金鼎奖学金、沈荣跃奖学金等多项材料类专门奖学金,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我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现已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学术交流和合作渠道,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院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特别是,为推动江苏新材料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工作。
半个多世纪来,特别是,材料学院成立的二十多年来,全体师生员工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集成创新,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大材料人将与每一位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携手共进,共同为我国的新材料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新贡献。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2月,起初由原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教研组、金属材料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组成,之后又相继并入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材料与制品教研组、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组。建学院后,经不断整合充实,综合实力得以持续提升,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几代人艰苦奋斗、长期积累的结果,因而,说到材料学科的发展历程,就得从20世纪初最早建立的机械工程学院(科)和土木工程学院(科)追述。

1951年以前
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工艺专修科,以培养中等实业学校机械*工艺师资为目标,从事专门机械工程教育。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在校内先后建立锻工场、金工场、铸造场、木工场,并购办仪器,添聘欧美工学专家为高深工学之训练及研究。
1923年,当时的河海工科大学并入原东南大学,使原东大土木工程科实力大为增强,设立了材料实验室。抗日战争前该实验室已拥有一台20吨万能试验机、一台200吨压力机,为当时国内稀有设备。
1947年春,原中央大学土木学院与导淮委员会合作,由吴中伟(我国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主持创建了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试验室,该室在推动我国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2年―1965年
1952年,成立金属工学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当年应国家之人才急需,招收“铸造”专修科,一年后按上级部门指示,学生调整到上海交通大学。
1954年,成立铸造工程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并设置本科“铸造”专业,同年始招生。
1955年,设立“建筑成品及零件生产”专业,并组建了该专业教研组,隶属土木学院。该专业为国内首批设立,后因听从原苏联专家意见,并入化工学院“水泥”专业。
1956年,根据原高教部意见,恢复在土木学院设立“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制品及构件生产”专业,并开始本科招生。
1959年2月,受“大跃进”的“大办工厂,大炼钢铁”影响,奉命成立冶金学院,一学期后又奉命撤消。该学院部分教师并入铸造教研组,故铸造教研组曾一度改名为铸冶教研组。
1960年,为适应我国建设需要、与全国同步,“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制品及构件生产”专业改为“混凝土及建筑制品”专业。
1962年,开始“铸造”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当年招收2名研究生,由舒光冀教授指导。
1965年开始,“混凝土及建筑制品”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姚琏教授指导。
建立专业教研组后,教研组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法研究、教材和实验室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这段时期比较注重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师生下到生产第一线,学生从中获得专业实践,教师从中吸取素材以充实课程教学,使人才培养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1966年―1976年
经历“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1年间学校教学科研基本处停顿状态。
1972年至1977年,“铸造”专业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除最后一届为两年学制外,其余均为三年学制。
1974年至1976年,“建筑材料及制品” 专业招收三届“工农兵”学员,学制均为三年。 “文革”使我国经历了一场浩劫,高等学校作为重灾区,知识分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尽管如此,1972年招收 “工农兵”学员后,面对学员文化基础存在的严重参差不齐状况,广大教师还是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经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不少当年的毕业生,如今已在各种岗位上成为中坚。

1977年―1984年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恢复招生。
1978年,恢复“铸造”专业研究生、本科招生。
1979年,由金属工学教研组、铸造教研组和其它单位抽*师组建金属材料教研组,隶属机械工程学院。
1980年,设置本科“金属材料”专业,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当年始招生。
1981年,设立“铸造”专业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之一。舒光冀教授首批获准为博士生导师,为该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因培养研究生和开展科研工作需要,由铸造、金属材料、金属工学三个教研组抽*师组建金属材料研究室,隶属机械工程学院。同年11月设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隶属土木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该专业硕士点。
1983年,成立分析测试中心,隶属机械工程学院。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国形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中央相续出台了若干推动国家科技和高教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社会重树尊师重教之风,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迅速恢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改善等诸方面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这一时期,材料学科在“铸造”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专业领域内,已发展为具有雄厚师资力量,跻身国内一流的学科。舒光冀教授曾任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教材编委会铸造分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高校铸造专业研究生教学研究年会。

1984年12月至今
1984年,为适应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促进学科建设,结合学校已具备的教学科研基础,经充分论证,学校批准,于12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教研组、金属材料研究室、分析测试中心组成,负责组织和进行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原属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金属材料”专业也随之并入(后按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亦称“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主要承担“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铸造”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和本学科的科研工作。
1989年8月,为构建校级分析测试平台,分析测试中心脱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入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990年,设立“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
1992年,根据学校决定,原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筑材料与制品教研组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隶属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建筑工程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点也随之并入。
1994年,依据金属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增设“复合材料”专业硕士点。
1997年,为适应学院科研工作需要,于10月成立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1998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和学校统一部署的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统一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同年6月,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构筑材料学科实践教学新体学院,经学校批准,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下设金属材料实验室和建筑材料实验室。

2000年,通过申报、评审,于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3年,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和原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组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使学科得到进一步整合提升,同年10月,经批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科专业增设“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培养方向。
2004年,增设“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本科专业增设“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专业培养方向。
2005年12月,孙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3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经学校决定,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批准“材料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
2006年8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搬迁至东南大学九龙湖新校区。
2006年12月,何德坪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4月,江苏省人民*批准重点建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4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性 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 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 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规的材料制备、材料性能与结 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

3.具有选用适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材料制备与加工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5.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 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应 用等。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基础(56学时)、物理化学(80学时)、物理化学实验(50学时)、仪器分 析(32学时)、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有机化学(56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工程力学 (48学时)、电气工程学概论(96学时)、电工学实验(32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材料研 究与计算机应用(32学时)、材料科学基础(56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材料物理性能 (4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5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

(1)专业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学时);

(2)专业方向二:金属学(40学时)、固态相变(40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

(3)专业方向三:无机材料相图与应用(40学时)、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40学时)、先进陶 瓷制备与加工(32学时)。

2.示例二:机械设计制图B(48学时)、电工技术(48学时)、物理化学D(64学时)、电工技 术实验(16学时)、材料科学基础实验(4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电子技术(48学 时)、材料科学基础(128学时)、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统计物理B(32学时)、冶金工程概述 (32学时)、材料物理性能A(48学时)、材料制备与加工(48学时)、材料分析方法(64学时)、金 属材料学(48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

3.示例三:工程制图与AutoCAD( B)(64学时)、工程力学A(64学时)、材料物理化学(64 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64学时)、材料性能学A(80学时)、材料现 代测试技术(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I(48学时)、材料中的固态相变(48学时)、材料结构与性 能(48学时)、冶金原理(48学时)、材料合成与制备(32学时)。

(1)金属材料方向:金属材料学(56学时)、表面工程学(48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 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时)、粉体工程学(56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或 专业综合试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制备方法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结构分析方 法与测试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量子与统计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现代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热力学》、《功能材料及应用》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工业、航空类企业: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材料工程、质量检测; 科研类单位:材料研发、性能测试、显微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陶瓷、水泥、家用电器、电子电气、汽车厂、钢铁企业、石油化工、*企业、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你好,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这一专业涉及的面很广,所以说就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通吃”,比如化工、新材料、高分子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我们学材料的都可以去,但有时又给人一种“泛而不专”的感觉。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学材料专业,要问就业前景,一是要看你所在的学校牛不牛,二是看你牛不牛,三是看你的具体方向牛不牛,比如说,我们材料分为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四大类,一般学校都会在“材料”这个大背景下,再细分专业方向的。
总体来说,相对于其他工科,材料就业前景居于中等水平,出国和搞科研前景居于上游水平。不知道你满意否?
哈哈,祝好!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521110.html

与“材料物理硕士招生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