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河套大学教务系统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怎么样呀?(谁可以从各方面给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河套学院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河套学院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网址为(http://htdxjwc.cn/)!
点击进入《《《河套学院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质量工程
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已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9门;自治区优质精品课程2门 。
校内风景
校内风景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旅游管理、畜牧兽医、道路桥 梁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美术教育、英语教育、会计电算化、护理、语文教育等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英语听力、预算会计、水利工程制图、线性代数、中国古代文学、财务会计、 护理学 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英语泛读、经济法、内科护理学、基础会计、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英语精读、心理学、法学概论、蔬菜生产技术
校级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音乐教育、畜牧兽医、道路桥梁技术、美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作物生产技术、语文教育、数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护理、会计电算化、英语教育、应用电子技术
实习实践
截至2012年,该校建成了3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及19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仅在巴彦淖尔市就有内蒙古中粮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河套酒业集团、秋林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120个。还与区内外315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2010年顶岗实习率为84.22%,顶岗实习就业684人,顶岗实习录用率34.27%。 。
校内风景
校内风景截至2012年,该校被列为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自治区科技厅批准立项项目1项,被教育厅批准立项教科研项目23项,被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项目12项,另有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子课题10项。教师出版著作及编写出版教材102部(本),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86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0种。主动承担了包括"河套文化"、"乌拉特文化"在内的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和传承任务 。2009年进行的`"河套地区基质选配及麦葵(米)两茬田多熟制模式研究"项目试验获得成功,为实现粮食一熟向粮经两熟转变和基质生产本地化奠定了基础 。
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升本后,共获得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109项。其中学校教师主持单项重大科研项目突破1000万元。荣获国家级各类教科研奖励34项、自治区级各类奖励35项,201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
科研平台
截至2012年,该校成立了河套文化研究所、河套人文学院、内蒙古岩画研究院、乌拉特文化研究所、河套番茄研究中心、胚胎移植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1] 。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5月,该校图书馆共有藏书75万册,纸质图书52万册,电子图书23万余册。馆藏中有《四库全书》1501册、 《古今图书集成》 164册、 《四部丛刊》 158册、有珍藏价值古籍线装书1300余册。
购置了"中国知网" 数据库和 超星 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有针对性的大量采集 汉语言文学 、英语、数学、美术、农学、畜牧兽医、农田水利、学前教育、 应用化学 、护理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图书;使用Aolong图书管理系统,建立了文献资料数据库 。
;河套学院教务处*
二、河套学院简介
河套学院是一所立足西部,面向全区、辐射周边、服务巴彦淖尔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学。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5年的河套大学。2001年和2004年,经过两次教育资源的优化,巴彦淖尔地区的原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3年傅作义将军创办的绥远省立陕坝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农牧学校、卫生学校、财贸学校和临河水利学校七所院校并入河套大学,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河套大学晋升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河套学院,2016年被自治区人民*批准成为转型发展整体试点院校,学院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 专科 在校生10670人(本科5380,专科5290),设有13个教学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20个,已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精品课程21门,优质精品课程2门。建设了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4个专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建专业8个;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学院现有教职工1011人,专任教师564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70人,高级职称教师20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6%;博士学位教师23人、硕士学位教师 29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5.5%;已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0个,教学名师12人,教坛新秀8人。拥有馆藏纸质图书97.52万册,电子图书40.16万种,建成各类数据库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36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建成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院投资10.28亿元占地1146亩的新校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顺利搬迁,为学院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近年来累计投入2.44亿元购置各类仪器设备,累计投入83.2万元用于实习管理和实习基地建设。
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博士17人,硕士104人,为博士投入安家费2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95万元;投入81万元,培养博士3人,在读博士13人,培养硕士29人。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本科“3+1”,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56项,自治区级奖励367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确定了“阳光、体面、高薪”的毕业生就业目标,与3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4年被自治区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能力建设,现有6个院级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培育学科,科研平台27个,其中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创新科技培育平台1个、自治区创新培育团队1个;建成市级博士科研工作站4个。升本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4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86项、市级项目32项、院级项目222项,软件著作权23项,专利27项,公开发表论文1439篇,出版专著117部,科技获奖9项。主办中文学术期刊《河套学院论坛》。
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组织21名科技特派员、1名“三区”人才、9名科技服务专家、9名科普带头人,积极配合市委各部门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技术培训活动,实地指导100余人次,培训1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牧民2500余人次。
河南工业大学是个什么学校???
历史沿革
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两校建设发展期。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在北京成立,后迁至郑州,成立郑州粮食学院。同年,郑州机器*学校成立,后更名为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就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两所前身学校。
体制转换适应期。1998年,分别隶属于国内贸易部的郑州粮食学院和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2000年,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合并快速发展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批准,由原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合校的成功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在校生折合人数21567人,其中本科生18543人,硕士研究生724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4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7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115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58篇,出版学术专著235部,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61项,获国家专利45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教职工20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804人,占59.2%;具有高级职称者524人,占38.6%,教师队伍中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及专家48人,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0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2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6.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62万平方米,各类教室面积9.54万平方米,教室座位数41847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1495个,语音室座位数1608个,教学用计算机4793台。
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2005年~2007年共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包括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在国家及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952.96元。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拥有24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20356平方米。目前馆藏中外文献总量达224.5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多种。
学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单位。现有各类应用系统20余个,可以提供包括综合教务、电子校务、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监控等多种应用服务,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宇的校园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场总面积53696平方米,生均达2.5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5年~2007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2%、32%、33.8%。
办学特色
特色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引领和支撑粮食行业发展与进步
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十分突出。长期的行业办学实践和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使学校已经具备国内较为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我国粮食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长期以来,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重大粮食技术和经济政策的制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论证,重要粮食流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等。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储备粮库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国家储备粮库的选点布局、库容规模和粮食紧急调运路线的选择提供了智能化决策支持,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九五”期间,国家投资347亿元兴建的10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的重大建设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粮工艺标准进行设计。国家发布的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全部由我校支持制定。这些新型粮仓从结构性能到储粮工艺设计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粮食库存损失率降到0.5%以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流通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引领和支持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目前,学校设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粮食储藏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加工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4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国内外粮食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粮油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如“食用大豆磷脂的研制”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得到相关企业的普遍采用;“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首开我国气调储粮保鲜研究先河,写入国家标准规范指导行业生产;在储粮昆虫分类区系研究集中国储粮昆虫研究之大成,拥有国内种类最全、件数最多的昆虫从而拥有全国唯一的储藏物昆虫标本室等等。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粮油食品科研方面的课题经费超过300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国70%的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本校提供的应用技术。
为粮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51年来的办学实践,学校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许多杰出校友,扎根粮食企业,凭着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24个分公司,半数以上由本校校友担任企业负责人;在国家粮食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许多优秀的校友,如曾任和现任国家粮食局的司局级领导就有10多人,全国65%以上的省、市、县粮食局局长、全国粮食行业70%以上的技术骨干,85%以上的国家储备粮库主任都是本校校友。因此,“有粮食企业的地方,就有河南工大人”。
特色二: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三强”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需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新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三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成为河南工业大学标志性人才品牌。“三强”即“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构建“三强”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三强”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项工程。“一条主线”是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并将其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我们将第一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三强”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三项工程”是指素质教育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和社会实践教育工程。为了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学校设定了创新教育基金、创新学分,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电子*、科技*、广告设计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好评。河南工业大学生以“三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五十多年来,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和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评价最多的就是对“三强”模式的肯定。在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既有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当面粉厂技术员,最终成为企业总经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的朱勇校友;又有从面粉厂技术员做起,现在已经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的王文超校友。既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牛文俊校友;又有宁愿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自己创办“北京理想产业公司”,企业总资产起过24亿的李劳牛校友。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品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由于长期以来我校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专业方向,因此,国内该专业科班出生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
办学思路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依法治校,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走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层次。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科研,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 2020 年,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综合办学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科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重视依托重点学科和传统特色专业推进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学校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位点,积极实施名牌与特色专业创建工程,建设了一批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相关的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5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荟萃了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粮油食品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粮食气调储藏技术的创始人路茜玉教授、朱大同教授;有储藏物昆虫分类学的创始人并发现新虫种的陈启宗教授;有在全国首创磷脂提取新工艺的张根旺教授。
学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优势、适应需求”的工作方针,稳步发展新专业。自2002年以来,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新专业21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向新专业倾斜;同时通过名牌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立项支持新专业发展,使新专业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招生就业形势良好。2006届和2007届新办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先后达到87.7%和92.8%,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第一个教育部批准开办的同类专业,该专业2005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怎么样呀?(谁可以从各方面给我...
河南工业大学,英文: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4 年 5 月 ,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批准,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南工业大学。2006年10月16日为河南工业大学50年校庆日 。
历史沿革
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两校建设发展期。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在北京成立,后迁至郑州,成立郑州粮食学院。同年,郑州机器*学校成立,后更名为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就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两所前身学校。
体制转换适应期。1998年,分别隶属于国内贸易部的郑州粮食学院和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的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2000年,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合并快速发展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批准,由原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合校的成功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在校生折合人数21567人,其中本科生18543人,硕士研究生724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4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7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115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58篇,出版学术专著235部,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61项,获国家专利45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教职工20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804人,占59.2%;具有高级职称者524人,占38.6%,教师队伍中有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及专家48人,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0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2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6.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62万平方米,各类教室面积9.54万平方米,教室座位数41847个,其中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1495个,语音室座位数1608个,教学用计算机4793台。
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2005年~2007年共投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学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包括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一批在国家及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952.96元。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还拥有24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20356平方米。目前馆藏中外文献总量达224.5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多种。
学校是首批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单位。现有各类应用系统20余个,可以提供包括综合教务、电子校务、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监控等多种应用服务,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宇的校园网络,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场总面积53696平方米,生均达2.5平方米,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05年~2007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1.2%、32%、33.8%。
办学特色
特色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引领和支撑粮食行业发展与进步
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十分突出。长期的行业办学实践和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使学校已经具备国内较为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我国粮食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长期以来,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重大粮食技术和经济政策的制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论证,重要粮食流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等。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储备粮库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国家储备粮库的选点布局、库容规模和粮食紧急调运路线的选择提供了智能化决策支持,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九五”期间,国家投资347亿元兴建的10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的重大建设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粮工艺标准进行设计。国家发布的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全部由我校支持制定。这些新型粮仓从结构性能到储粮工艺设计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粮食库存损失率降到0.5%以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流通的经济、社会效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引领和支持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目前,学校设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粮食储藏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加工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4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国内外粮食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粮油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如“食用大豆磷脂的研制”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得到相关企业的普遍采用;“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首开我国气调储粮保鲜研究先河,写入国家标准规范指导行业生产;在储粮昆虫分类区系研究集中国储粮昆虫研究之大成,拥有国内种类最全、件数最多的昆虫从而拥有全国唯一的储藏物昆虫标本室等等。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粮油食品科研方面的课题经费超过300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国70%的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本校提供的应用技术。
为粮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51年来的办学实践,学校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许多杰出校友,扎根粮食企业,凭着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24个分公司,半数以上由本校校友担任企业负责人;在国家粮食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许多优秀的校友,如曾任和现任国家粮食局的司局级领导就有10多人,全国65%以上的省、市、县粮食局局长、全国粮食行业70%以上的技术骨干,85%以上的国家储备粮库主任都是本校校友。因此,“有粮食企业的地方,就有河南工大人”。
特色二: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三强”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需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新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三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成为河南工业大学标志性人才品牌。“三强”即“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构建“三强”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三强”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三项工程。“一条主线”是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并将其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我们将第一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三强”人才提供保障。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三项工程”是指素质教育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和社会实践教育工程。为了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学校设定了创新教育基金、创新学分,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电子*、科技*、广告设计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好评。河南工业大学生以“三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五十多年来,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和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毕业生评价最多的就是对“三强”模式的肯定。在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既有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当面粉厂技术员,最终成为企业总经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的朱勇校友;又有从面粉厂技术员做起,现在已经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的王文超校友。既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牛文俊校友;又有宁愿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自己创办“北京理想产业公司”,企业总资产起过24亿的李劳牛校友。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品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由于长期以来我校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专业方向,因此,国内该专业科班出生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
办学思路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依法治校,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走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层次。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面向科研,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 2020 年,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拥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具有浓厚学术氛围,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综合办学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科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重视依托重点学科和传统特色专业推进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学校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位点,积极实施名牌与特色专业创建工程,建设了一批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相关的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5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专业,荟萃了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粮油食品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粮食气调储藏技术的创始人路茜玉教授、朱大同教授;有储藏物昆虫分类学的创始人并发现新虫种的陈启宗教授;有在全国首创磷脂提取新工艺的张根旺教授。
学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优势、适应需求”的工作方针,稳步发展新专业。自2002年以来,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新专业21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向新专业倾斜;同时通过名牌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立项支持新专业发展,使新专业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招生就业形势良好。2006届和2007届新办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先后达到87.7%和92.8%,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第一个教育部批准开办的同类专业,该专业2005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打造“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品牌”为主题,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三个平台+五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拓宽了基础,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突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是河南高校中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之一,根据“按需招生、分类培养、二次分流、弹性学制”的原则,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选择,给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在有些专业举办第二学位和辅修班。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土木建筑学院原方教授主持的材料力学课程,2006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课程23门,省级网络课程14门;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达到了74门。
学校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建设与改革。积极探索并推进“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分级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线,建设系列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学校一贯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 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每年均在98%以上。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河南省的表彰。
在教材建设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选优助特”的管理制度,优先保证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学校建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重点资助特色优势教材的编写和出版,5年来共有22部教材获得资助。经过长期精心培育,教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校有23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96项,建设了161项校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这些项目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这些教改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5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近三年来,学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研论文达400多篇。学校采取鼓励政策,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资助教师开发研制多媒体课件。目前,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已达121门。必修课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占21.8%。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门数636门。双语教学也不断发展,近三年已开设双语课程102门次,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四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39门,双语授课比例达到10.5%。
实验实习教学
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两个系统、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系统指课内实践教学系统(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课外实践教学系统(就业见习、社会实践等);三个层次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建立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将了解和认识生产经营实际、专业技能培养到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四个模块包括基础教育模块、工程实践模块、第二课堂模块、专业创新模块。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公共基础课实验和主干学科基础课实验课开出率一直保持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6.9%。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逐年增加,学校共有实验课266门,其中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218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2.5%。学校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制定鼓励实验室开放的政策,目前,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实验室达到了16个。
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构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责任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主体闭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程序闭环、教学效果激励约束措施闭环。
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体系分为学校、院(部)、系(教研室)、教师(工作人员)四个层面。学校明确规定,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都有履行教学质量责任的内容。学校实行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为了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各院(部)建立了教学办公室,学校每年对单位、个人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学工作的考核。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院(部)制度。领导经常深入院(部)调查研究、听课,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校、院(部)两级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权威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学校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等方式,全面收集教学信息。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对学生信息员提出的近700条意见进行了及时反馈。每年学校对学生评教成绩在前30%的给与奖励。对于教学效果不达标的教师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仅2006年下半年以来就下达“整改通知单”50份。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严格执行“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
通过闭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评教的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7%左右。自2002年以来,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群众性的优质教学大奖赛, 80%的教师参加比赛,获得1、2、3等奖的教师达到了417人次。
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把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校、院(部)、部门的考核内容之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广大师生自觉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努力培养以“博学严谨、勤勉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教风,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发挥教风对学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学校还长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自律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近年来,有8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或优秀教师,有3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南省师德标兵。广大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操、精深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通过狠抓学风建设,近三年来,共评选表彰省级先进班集体84个,校级先进班集体609个。全国三好学生1名,省级先进个人963名,校级先进个人13467名。在学生中,既有虽家境贫寒,却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优秀学生;又有虽身患残疾,但自强上进、每天都走在时间前面的学习标兵。
人才培养成效
(1)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认为好和较好的占95%以上。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河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能吃苦、上手快、留得住。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尽可能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结合。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结合科研与生产经营实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题目占72.8%。一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脱颖而出。
(2)学生创新意识突出。由于学校历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与创新活动中表现出色。2004年以来,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全国和省级大学生重大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2007年11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河南工业大学报送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以总分230分列全国高校第24名,荣获优秀组织奖。至此,河南工业大学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已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连续四届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名。
(3)学校社会评价好。近年来,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普遍好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不断提升。学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的生源充足。第一志愿报考率不断提高。2007年河南省文科和理科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在144%和124%。在其他省份的生源都十分充足,在有些省录取成绩要高出本省录取控制线50分以上。
(4)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从2005年9月起,将就业指导课改为职业发展教育课,四年不断线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就业信息库拥有稳定用人单位8273家。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曾五次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名,连续七年被评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些知名企业如深圳富士康集团、华为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海尔集团、 牧羊集团、大成集团、嘉里(金龙鱼)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郑州宇通、许继集团等连年到学校选聘人才,一些特色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达1:5以上,供不应求。
学校评建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的评建工作启动早,领导高度重视,从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校内预评估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历时8年,通过不同阶段的自评自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1)开始阶段:2002年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
学校根据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的精神,2001年就高度重视,并开始部署,2002年加紧实施。2002年4月1日正式印发了《郑州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等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开始自查;6月中旬组织专家组对各系(院、部)进行预评估,评估结果极大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工作。2002年8月,在该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在教学预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仿真”评估。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优质教学大奖赛、召开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等,强化了全校教学工作。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学校于2002年12月10号,印发《关于转发<贾连朝副省长在全省高校教育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全校对照指标,抓紧搞好自评自建工作。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所有系(院)部及职能部门领导参观兄弟院校教学评估工作,体现了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2)实施阶段:2003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经过考察学习,认真研讨,学校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发布《关于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规范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校工作进行部署,从2003年1月开始,分准备、自查摸底、验收、评比阶段及整改等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评与整改工作。抽调专人组建学校评估工作协调办公室,以“重在过程、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为方针进行自评自建,对试卷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等制度重新修订。并召开检查工作现场会,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期限与方案,规范、加强了教学工作建设。
(3)提升阶段:2005年以来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根据组建合并建校的校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2005年6月,成立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2005年12月26日,学校召开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印发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指导思想、评建机构及工作安排。指出要“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以深化教学改革及规范管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育特色和优势项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办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奠定基础。”2005年底至今,以评估为契机,加大教学评建力度,软件、硬件一起抓,全校上下总动员,大力开展了专业建设评价、课堂教学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学管理规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套大学教务系统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怎么样呀?(谁可以从各方面给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本文标题:河套大学教务系统 河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怎么样呀?(谁可以从各方面给我...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57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