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大学点评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教师法》修订:2022年,取消教师职称评定名额限制!...

秋季开学,《教师法》修订案再次引起关注。
这一版修订的《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准入、聘任和考核、培养和培训、保障和待遇、奖惩和申诉、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予以明确。
其中特别指出, “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依据规范公职人员的相关法律规定,享有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看得出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提升教师的地位了。
但一线教师最关心的,还是职称难评这一“老大难”问题。
0 1
问题一:教师职称评定指标太少!
一直以来,教师评职称都很难。
为了晋升职称,多少老师终其一生都在努力,但有可能一辈子都评不上。
因为,每次都有指标限制,无论你的能力有多突出,成绩有多骄人,但只要排在指标外,就只能望“职称”兴叹。
最新修订的《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照规定晋升;
副高级以上职务应当与岗位设置相结合,考察教师履职的表现,设定相应比例,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晋升」 「评审」 这两个词上。
以后评中级,没有名额限制,不需要进行答辩,只要符合年限和要求就能晋升。
“依照规定晋升”,让所有教师都能依法享受。
而评副高级以上职务,依然有比例限制,需要通过竞争、评审、答辩才能评上。
“竞争性获得”,更加利于有真才实学的教师。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表示,能改革到这一步,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的年轻教师,想评初级都没有名额,工作积极性很受打击,如今放开了初级和中级的名额限制,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都能受益!”
降低门槛,把更多优秀教师“迎”进门来,正符合教师职称改革的初衷。
0 2
问题二:管理人员占了教师的指标!
职称评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 「垄断」
一些常年奉献在教学一线岗位上的教师,年年都评不上;反而是那些后勤、管理人员,频频中选。
多少教师因为在论文、证书、关系等方面输给别人,和职称失之交臂,为了教学奉献一生,却只能拿基本薪资。
曾有一位基层教师向媒体反映:
“我们学校评职的时候,校领导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和校领导关系好的老师也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这些人直接垄断了高级职称。”
比如那个公开质疑学校评职不公的姚老师。
她在学校高级教师职称评选中,个人基本积分排名第二,却在*测评分上被排名倒数的老师反超,最终落选。
还有那个和校长大打出手的女教师。
她在职称评定会议上发现,校长竟然篡改了她的考评分数,极度愤怒之下踏上了桌子,义正词严地说:
“你在践踏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尊严!”
为此,山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 “取消学校管理层评选正高的资格” !
在学校里,没有教学任务的纯管理人员,不能申报正高级教师。
如果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负责管理工作,又担任教学任务,可以参加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评选。
这对于那些常年“陪跑”的基层教师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0 3
问题三:教师评职称和升学率挂钩!
最让教师难以理解的是,自己评职称要和学生的升学率挂钩。
比如我们学校,在21年职称晋升的时候,校领导班子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升学率。
但按以往的评审规则,更看重的是教师教科研的实力,毕竟教科研的拿分比教学成绩高很多。
如今说变就变,难免引起老师的反感。
因此有老师猜测,这是为某位老师“量身定做”的职称晋升。
老实说,教师评职和学生升学率挂钩,相当不妥!
因为这么做的话,老师就会只顾着给学生抓考试重点,抓考试技巧。
结果就是,学校一切“唯分数论”,学生彻底变成“考试机器”。
那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
唯有让教师从教学效果出发,关注学生而非关注成绩,才能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这一点,教育部其实也明白。
所以专门印发了一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把立德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
文件强调:
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作为重要考查要点。
让教师放心地教学,放心地评职称,才是学校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
0 4
希望教师不用再为职称而困扰!
这几年来,有关教师职称的闹剧层出不穷。
《都是职称惹的祸!河南一女教师情绪失控,大会上与校长大打出手......》
《河南一教师辞职信火了!从教19年,初级职称,工资2000多!》
《心酸!工作42年的老教师仍是初级职称,含泪退休,刺痛了谁的心?》
......
职称,是教师心里永远的痛。
经历过评职的教师都知道,这绝对是一种折磨。
评不上的是满腹怨言,评上了也都身心疲惫。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摧毁了多少教师的理想。
幸而,这一问题终于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
无论是《教师法》对职称指标的放宽,还是教育厅取消管理层评正高的资格,抑或是教育部禁止教师评职和升学率挂钩。
本质上,都是为了优化教师职称制度,逐步实施优惠政策,保障广大一线教师的利益。
教师评职,到底应该看什么呢?
看教龄资历,看科研成果,还是看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呢?
在一众衡量标准中, 老师们呼声最高的,就是按教龄晋升。
一来,这一方法有利于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把教书育人当成毕生的事业;
二来,这种评定能够最大限度“化繁为简”,避免教师为收集整理材料浪费太多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优秀教师为了几个评职的名额拼得你死我活,浪费了宝贵的精力,伤害了同事间的感情,这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不如让评职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够标准就晋升。
让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这对所有人都是大好事。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一定要继续走下去!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终于改革了:看看都有哪些变 - 百...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进行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打破了小学职称比中学“矮一截”的状态,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于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前,教师职称问题堪称老大难。很多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评不上小学高级教师,这打击了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小学教师最高职称就是小学高级,只相当于中学初级职称,这是对教师待遇不公平的表现;评上小学高级教师的一般年龄也不小了,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才能;优秀小学跳槽到初中、高中任教,导致小学优质教师的流失,不利于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改革后,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并且新增正高级相当于大学教授,这体现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平性,也激发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也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提升。进一步规范评价程序,提高职称评价的公正力和公信力;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乡之间、各个学段之间师资的均衡配置。
为了更好的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二、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三、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坚持聘用制度和按劳取酬制度相配套,特别要体现多得就要多劳,不能只按职称发工资,职称高的反倒工作量少,很不公平;职称工资差距不能太大。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575451.html

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