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校区地址

?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急急急急!!书信的格式 最好是有标准的书信范文格式 ...

书信格式
开放分类: 格式、书信、注意、要点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学校)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段逗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 “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毕燃芦、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手带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
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
、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
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
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
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
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
、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
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
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
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
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
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
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
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
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
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
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
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
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
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
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 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
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
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
,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
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
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
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谨祝 谨贺
对晚辈:
此询 顺祝 即问 祝(你)愿(你)盼 望
对祖父,颂祝;
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
金安 福安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
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
侍安 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
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对写作者:
著祺 撰安 笔健
对教师:
教祺 教安 诲安
对军界:
勋扯 戎安
对政界
政安 勋安 升安 公祺 钧祺 崇祺
对工商实业界:
筹祉 财安 吉利 赢祺 盈祺 发祺 运祉 事业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顺 万事顺
遂 百事称心 诸事如意 盛利久发 财源茂盛 日进斗金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
,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
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
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
、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常用启禀词如下:
对尊长:
叩 叩上 叩禀 敬禀
对平辈:
上 敬上 谨启 鞠启 顿首 亲笔 手肃
对晚辈:
字 示 白 谕 手白 手谕
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
方。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
“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 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
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
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洪瑞生是哪里人


?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洪瑞生
洪瑞生(1940.2—),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已退休),资深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现第一工作室)。1984年调入厦门大学,参与厦门大学美术系的筹建工作,历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其油画作品多次被选入参加全国美展及油画专题展,擅长表现闽南人的情感、气质与人情风貌,画风朴实自然,呈现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艺术意味,因为他那传达闽南人内心温馨庄重的红色的魅力,有评论冠之为“闽南红”。代表作品有《琴室》、《冬日的鼓浪屿》、《夏至》、《涨潮》、《餐厅》、《崇武渔妇》、《五彩的集市》等。曾在台湾、巴黎、厦门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出版《洪瑞生油画集》。在重点学术刊物发表有独立视角的学术论文多篇。曾是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付主席。
中文名:洪瑞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省
出生日期:1940.2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
代表作品:《琴室》《冬日的鼓浪屿》《夏至》《涨潮》
个人自述引:
我1940年正月出生于鼓浪屿,自小我就和这里的土地、人情、民俗、审美心理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我悉知她的气息、她的特质、她的细节和她的美,可以与之沟通甚至神交,她经常在我的心里。我使之扩大到民族的心理、情感、审美、文化,我就珍惜着这份内心的东西,体验她和表现她。我是一个闽南的土地和阳光所哺育滋养的本土画家,一个闽南人,又在北京学艺——南人北艺,特别是吴作人工作室的美学观长久地滋养我,自然地让我把南北的人文气质融合为一体。
(一)艺术对于我来说不是游戏,是创造性的劳作;不轻松,而是思考+学习;不只是手艺,而是艺术视觉+情感+技巧(包括“手艺”);不是名利诱惑的驱动,而是爱画画的本性+艺术的理想合成的动力。这是自己无终极的人生路。我重视并奉行“积累”,让其“水到渠成”,自喻为“火山爆发论”:只有积蓄达到突破临界时,才有辉煌壮丽的迸发景观。这不是憧憬,而是着重当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积累成就的。
(二)我致力于油画的“中国化”(通常的学术概念是“民族化”,也有称“本土化”)。植物从一个地方移植到气候、土壤不同的地域,肯定要出现变化;植物尚且如此,作为与人的心灵、情感、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审美习惯,地理气候息息相关的艺术,怎会不发生及没必要变化呢?主体和背景都不一样了,那是一定会变的,这就是必然要“中国化”的不争的理由。
这不是“伪议题”。
我们的油画先辈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探索这个课题,百年来众多油画家一直为此矢志努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一直心怀此志。中心问题在于自己得有中华魂、中华情、中华文、中华眼、中华志,归结之:中华根。我就倍感自己的民族文化根底的不足,阻滞了自己油画“中国化”的进程。我对油画的“中国化”持坚定、审慎、持之以恒的态度,提出“了解——理解——综合与融汇——创造”的“从‘消化’走上创造”的学术方法。自己以这方法,从上世纪70年代末探索至今,走着一条“学习——思索——理解——位移——变化”的积累式路子。我的观点和做法是:槐瞎油画“中国化”不宜简单地画成中国画,应静心守志,不急成,致探索,一点一滴,令其水到渠成。它应是东、西方绘画融会通变演化出的新体式。首先,它必须有油画的特质,同时又具中华的气质。我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很缓慢、艰难并因人而异的渐变的过程;但它是大有可为并有灿烂前景的,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追索,每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做一点,集腋成裘。
(三)艺术是随人之“真、善、美”的心性的去做的,专意执着于此才有“艺术的真”。(“艺术的真”不是局限于写实枝蔽样式,更不是自然主义;它是艺术应该具备的主客体真诚相合产生的那种对生活的某种超越。)
“艺术的真”是自己的艺术观念真是自己的,不是某家某派的拷贝。它源于自己的内心、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自己的理性、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艺术实践、自己对外猛明州界的感受点所具备的艺术性质的可靠性和明确性、自己确具的艺术感受及艺术视觉方式、自己的情动和艺术视觉期待及作画时的无功利心态;总之,源于自己的生命主体、内在逻辑和生活逻辑。同时,艺术样式的转变也必定是基于自己的艺术观念、艺术思维模式和艺术感受及艺术观看方式并由以上几个方面决定的艺术体现系统的转变的。它是经过艺术主体从传统、生活、文化、内心、视觉、技巧等方面的消化与融合而创生的。所以,“艺术之真”永葆活力,永无终极!由此我说:“难得者真!”
(四)搞艺术,首先是自小有喜爱,其次是怀揣一个不息的心愿;不停学习,勤奋积累,发展天赋,治艺得法,确立一个目标,善于专守;宁静致远则水到渠成。
众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哗哗,我独不从。坚守需要有清晰的思路,纯然的追求,需要时日,耐得住长久的淡泊和寂寞;先能保持住“不从”方能做到“独守”。
做艺术常于不经意间闪现大大小小的灵感——像精灵一样不期而至,得善于像拾贝一样把它们汇集起来,琢之磨之,串成一件晶莹绚丽的珍宝——真善美的合璧;这就是我的艺术体验和创作方式。
艺术视觉是能动的,它能在艺术创造历程中变化、提升和个性化;艺术家需要毕生积蓄眼、心、脑、手协同的艺术“正能量”,才能活力不息,甚至有望壮丽的“喷发”。
艺术需要“法”;但艺术更需要情、智、理、真的“大法”——人类精神与自我心灵相合的境界;这时“法”就是有灵性的“活”的法,有此“法”就有望使自己的艺术呈现出持久的活力并萌生神韵。
个人简介
洪瑞生,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1985年—1893年任该系首任系主任。是该系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洪瑞生是位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学术涵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的中国油画家,他勤于学术思考,长于倾情抒画,乐于反复深入,喜于宁静独守;从艺54年,坚实地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人生经历
1940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1953年至1959年就读于厦门第一中学;
1959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
1980年油画《南普陀寺》入展华东油画静物风景展;
1983年油画《石工之家》入展全国侨乡风貌展;
1984年入厦门大学筹建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5年至1993年任首任系主任;
1987年油画《晨妆》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9年油画《五彩的集市》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画编入《中国现代
美术全集》油画卷第三卷;
1992年在高雄市琢璞艺术中心举办个展,油画《暖风》入展“92·中国油画艺术展”;
1994年油画《傣家酒楼》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油画《鼓浪屿·正月》入展“94·中国油画沙龙展”;
1995年在高雄琢璞艺术中心举办第二次油画个展;
1997年油画《菊花和静物》入展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
1998年7月-12月赴巴黎国际艺术城作艺术考察,并举办油画个展;
1999年油画《琴室》入选“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
2004年9月-2005年12月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创作大型历史画《雄风—1662年2月郑成功察视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热兰遮城》(5250px×11250px);
2006年油画《崇武渔妇》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8年油画《酒器和水果》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油画38幅在北京TRA画廊举办《历史语境》三人油画联展;
2010年在厦门市“正版艺术画廊”举办《闽南·红·瑞生油画作品展》;
素描作品两幅入展《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全国巡回展》;
油画《春·秋》入展全国《人与自然和谐书画巡回展》;
油画《海天一色》《漆器和水果》入展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2年油画《涨潮》入展中国大型《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
为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_达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最后的战将——SISINGAMANGARAJAXII领导族人征战荷兰殖民者》(236cm×388cm);

ProffessorRuishengHong’sArtResume

RuishengHongwasanartprofessorandgraduateadvisorintheArtDepartmentofXiamenUniversity.Hewasoneofthefoundersofthedepartmentandservedasthefirstdeanfrom1985to1993.HeisamemberoftheChineseArtistsAssociation.HewasthedirectoroftheFujianProvincialArtistsAssociation,executivedirectoroftheFujianArtEducationResearchAssociation,andvicechairmanoftheXiamenCityArtistsAssociation.HongisanexperiencedChineseoilpainterwithprofoundartistry,academicaccomplishmentsandrichteachingexperience.Heisdiligentinacademicthinking,excelsinartisticcreationandenjoysin-depthresearchandpeacefulsolitude.For54years,hehasbeensolidlypursuinghisownartisticdreams.
1940BorninGulangyu,XiamenCity,FujianProvince;
1953-1959StudiedinXiamenFirstHighSchool;
1959AdmittedtotheOilPaintingDepartment,ChinaCentralAcademyofFineArtsinBeijing;
1964GraduatedfromWuZuorenStudio,ChinaCentralAcademyofFineArts;
1980Oilpainting“NanputuoTemple”shownat“TheEastChinaOilPaintingStillsandLandscapeExhibition”;
1983Oilpainting"StoneCarver’sHome”shownat“TheNationalNewLookoftheHometownofOverseasChineseExhibition”;
1984LaidthefoundationfortheArtDepartmentatXiamenUniversity;
1985-1993ServedasthefirstDeanoftheArtDepartment;
1987Oilpainting“MorningMakeup”selectedfor“theFirstChineseOilPaintingExhibition";
1989Oilpainting“ColorfulBazaar”selectedfor“The7thNationalArtExhibition.”Thepaintingisincludedin“TheContemporaryChineseArtWorks”,OilPaintingsvolume:volumeIII;
1992SoloexhibitionattheJ.P.ArtCentreinKaohsiung,Taiwan
Oilpainting“WarmBreeze”shownat“92·ChineseOilPaintingExhibition”;
1994Oilpainting"DaiRestaurant"selectedfor“The8thNationalArtExhibition”
Oilpainting"Gulangyu·LunarJanuary"shownat“94·ChineseOilPaintingSalon”;
1995SecondsolooilpaintingexhibitionattheJ.P.ArtCentreinKaohsiung,Taiwan;
1997Oilpainting“ChrysanthemumandStillLife”selectedinto“TheSecondChinaOilPaintingStillLifeExhibition”;
July-December1998
VisitedtheInternationalArtCityinParisandheldasolooilpaintingexhibition;
1999Oilpainting"PianoRoom"selectedfor"TheChineseArtExhibitionofCelebratingtheReturnofMacaototheMotherland”;
September2004_December2005
Createdalarge-scalehistorypaintingforXiamenZhengChenggongMemorialHall:"Glory-ZhengChenggongsurveyingthewithdrawalofDutchcolonistsfromFortZeelandiainTaiwan”(5250pxx11250px);
2006Oilpainting“ChongwuFisherwomen”selectedfor“ChinaJinlingArtExhibition”;
2008Oilpainting“DrinkingVesselsandFruits”selectedfor“ChineseOilWorksExhibition”;
38oilpaintingsshownat“HistoricalContext,”atriogroupexhibitionatBeijingTRAGallery;
2010Held“Minnan·Red·RuishengOilPaintingsExhibition”attheGenuineArtGalleryinXiamen
Twosketchesshownat“TheNationalTouringof60yearsofSketchesoftheCentralAcademyofFineArts”;
Oilpainting"Spring·Autumn"shownatthenational“HumanandNatureinHarmonyCalligraphyandPaintingTouringExhibition”;
Oilpaintings“MergedOceanandSky”and“DrinkingVesselsandFruits”shownat“TheAnnualChineseContemporaryArtExhibition,”sponsoredbytheChineseWritersandArtistsUnion.;
2012Oilpainting“RisingTide”shownatthelarge-scalenational“MyLand,MyPeopleOilPaintingInvitationalExhibition”;
November2011toDecember2012
Createdalarge-scalehistoricalpainting“TheLastWarrior-SisingamangarajaXIILeadingtheAboriginalstoFightagainsttheDutchColonists”fortheWestSumatraMuseuminIndonesia(236cm×388cm);
......
他们心目中的洪瑞生教授
《一个带着“罗盘”和“锚”生活的人》
作者:童焱(洪瑞生教授的校友兼同事,更是朋友)
上个世纪40年代,洪瑞生先生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在这个与厦门岛毗邻的小岛上,不仅覆盖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而且还有许多令人回味的人文景观。比如,反映殖民文化色彩的西式建筑和代表鼓浪屿人文化趣味的钢琴声。这些内容都给青少年时期的洪瑞生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后来他所从事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记忆的烙印。
洪瑞生先生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的教授,首任系主任。上世纪60年代,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随后辗转于贵州、福建。曾经当过八年的中学美术教师。蜚声国际的现代艺术家黄永_就是那时他亲炙的弟子。不管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还是后来分配到贵州工作,调到厦门任教,洪瑞生先生始终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考认真地展开着艺术人生。
在中学时代,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非常的优秀,但美术是他的最爱。在著名水彩画家张厚进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最后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负箧北上,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结果,他被录取了。在学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吴作人工作室。他不仅接受了像吴作人、艾中信等多位油画名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的学习还培养了他的艺术趣味,即油画的表现活动要突出含蓄、雅致、朴素、诚恳的格调。艾中信先生说过:“油画,就应该像中国的茶,可以品。”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个对他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诲。
了解洪瑞生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真实、稳健、很有独立性的人。他于70年代末迈出了艺术探索的步子,有自己的方向,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艺术。当年,黄永_在厦门搞达达展览的时候,一位画友曾邀请他参加展览。他说:“让我想两天再说。”两天后,他对朋友说:“我适合积累式,我还找不到感觉。”也就没参展。
洪瑞生先生当年带过的研究生这样跟我讲:“洪老师这个人活得比较孤独。他在艺术上,从未想跟谁去比一个高低上下,只想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自己玩自己的。”是的,洪先生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趣味和表现方法。他重视生活,强调感受,梦想着自己的创作能够在不断的修养中成为历史中的一步。每当和朋友谈到这些东西时,他的眼睛里就会放光,神情也会变得兴奋起来,平日里的慎重也会因此而失踪。
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气质,但从根本上讲,他是一个有着古典主义思想观念的中国油画家,非常关注艺术创作的规律性和美学价值。他说:“艺术不是游戏,而是劳作。”为了把艺术这项特殊的工作做好,他非常广泛地学习、研究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比如,他画过希腊巴底农神庙中的浮雕,认真临过画册上德加的油画。不过,在学习过程中,他反对为技巧而技巧的学习方式,主张学而不仿。他说“大师是火,给人温暖,但也会烧死人的。我们只能接受其熏陶,而靠近不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理解,我们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印象派、那纳比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的痕迹,但是,那里面始终有着他自己的解读和创造。他的路子展示出一个魂牵东方浪漫情思色彩的中国艺术家,努力于吸纳和综合东、西方艺术。
众皆趋彼,我独守此。在经历了社会上很多历史性的变革之后,洪瑞生先生依然较为稳定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行走着。他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体验、感受着自然和社会,在反应中捕捉着有价值的内容,并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的艺术人生非常地朴实和单纯,同时它也不乏个性化的表现。作为一个研究型的艺术家,洪瑞生先生是一个带着罗盘和锚生活的人。在油画艺术的创作道路上,他不强求突破,慢慢地走着自己的路,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调整自我,也不断地完善自我。
主要作品
(洪瑞生2013-3-25写于厦门高远楼)
《晨妆》
亚麻布_50.8cm×1525px_1993年
创作阐析:作品以散点透视的观念自由地处理室内的空间,用方形、矩形、圆形、半圆形、及不规则形组成画面富有视觉节律的形式;以不同色感的大面积朱漆般红色及桔色、黄色与点缀少许的青灰色、绿色、白色组成画面色调,不以褐色再现暗部,以求整个室内充满光彩。一个新婚的惠安女对着小园镜全神沉湎于摆弄额前的刘海,浓郁的温馨、喜气、宁静、幸福流溢在这小小的新房里,我希冀能呈现惠安特有的民俗气息和惠安女极为爱美的心理,这是闽南的风土人情,也是中国的民间生活和审美情趣。这种神韵是我心中平实的诗
《涨潮》
亚麻布_72.5cm×2500px_1996年
创作阐析:渔民要出海啦,忙碌着,他眺望天象海潮,闽南特有的彩绘渔船在晨光中随波摇曳,所有的形象融进光彩的流徜中,多层而不同的色彩的重置构成迷离的炫彩,画的是海的意境、光彩的欢唱,更是对劳动的赞歌
《海天一色》
亚麻布_42cm×1692.5px_2003年
创作阐析:彩绘的渔船锚泊在岸边,渔民摇着小舢板和筏子来回穿梭在大船间,海上轻雾弥散,瞬间我的眼睛感到蓝色的炫目和光彩的魅力,让我画兴勃动,看不见那些的多余,却凝聚成这空_深远的海天一色
《辉煌》
亚麻布_151cm×2925px_2003年
创作阐析:音乐是无比辉煌的,油画也是可以比翼的,艺术境界的辉煌定是无限极的!我以此画表达我对艺术的倾心、感受、赞颂与追求——表现人类高尚精神的无限辉煌!
《雄风——1662年郑成功*》
亚麻布_210cm×11250px_2004年9月——2005年12月_展藏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
创作阐析:以“之”形线横贯宽阔的画面以构成横向的张力,使之与宽银幕式的场面相匹配,展现历史事件的宏大场景。以冷凝沉郁的巨石、龙舌兰、大地海天的冷色衬托出郑军旌旗猎猎气势如虹的军威和热兰遮城墙熠熠的暖红色,以建构画面那种经鏖战收复疆土的庄重自信的氛围和历史的沉重感。按照馆方历史学者的要求,不再突出郑成功的统帅的威武强壮,而是着重兼有“王”与“帅”的胸臆气质及积劳成疾略显消瘦的仪表容颜,让高瞻远瞩的形象在日光中熠熠生辉,胜利之师威武雄壮!战败的荷兰殖民者揣着复杂的心态撤出了台湾岛。我通过画笔把我对故乡历史英雄的解读与敬重讴歌之情画进人物旌旗、巨石故垒、雄风海涛、刀光剑麻之中;延平郡王策马缓行于历史长风中;故命题曰:《雄风》。
发表的文章
●《油画艺术教学与油画特质》
《油画艺术教学与油画特质》1989年刊《美术研究》1989年3期
●《大师自由色彩表达的启示》
《大师自由色彩表达的启示》1994年刊《福建艺术》1994年4期
●《油画研究生培养行为初探》
《油画研究生培养行为初探》1994年刊《艺术教育》1994年3期
●《论艺术视觉的能动性》
《论艺术视觉的能动性》1995年刊《厦门大学学报》3期
●《对素描和素描教学的一种见解》
《对素描和素描教学的一种见解》1996年刊《美术》9期
●《论油画从“消化”走上创造》
《论油画从“消化”走上创造》1997年刊《美术观察》1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造型艺术》。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科学精神》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科学精神》1997年刊《高等教育研究》6期
●《艺术视觉的历史性突破——莫奈艺术视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意义》
《艺术视觉的历史性突破——莫奈艺术视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意义》1998年刊《厦门大学学报》3期
●《艺术体会二则》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书写格式主要内容如下: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桐唤纤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④署名:写上自己的姓名。

⑤日期、时间:如“2022年3月12日”链昌。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局仿https://pan.baidu.com/s/1l1akUUBogRGrbgmKxrNvJw

?pwd=ntxy 提取码: ntxy

写信的注意点


?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问题一:书信的注意事项 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1)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词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2)要考虑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经历,使收信人看得懂信。(3)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圆满、简短。首先,要写得清楚明白,使对方一看就懂。写信是单方面谈话,不像当面拉家常那样,对方听不懂时,还可以解释说明,直至弄懂为 止。因此,写信时,要告诉对方什么事情,要求对方办什么事情,或 者回答对方什么问题,都要写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要做到这一 点,其实并不难。这就是:仍照日常说话一样,话怎么说,信就怎么 写,朴实无华,本色本香。如果装模作样,堆炮辞藻,反而会显得不 亲切,不诚恳,影响双方感情的交流;甚或因咬文嚼字,弄滑首巧成拙, 闹出笑话。其次,要写得简洁利索,使对方一看就能抓住要领。本来么,书 信的目的是最为明确的,或是相互问好,或是交流思想,或是传递信 息,或是研讨问题,或是有事相托,等等。写信时,若不兜圈子,不 说车轱辘话,而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自然就会收到句无虚发,经 济明快的效果。而且这种书信,自己写起来,一定是得心应手;对方 一看也准能心领神会。如果信的内容,涉及面广,谈的问题也较多, 像交流思想、研讨问题等,那么就要和写文章一样,动笔之前,要想 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并做出通篇的安排与布局,切不可备租语无伦 次,信笔写来。再次,要写得优美得体,使对方一看就深感真挚可亲。书信多是 亲朋或同志之间的谈话。因此,书信的语言除简洁利索之外,还要注 意道德风尚,讲究文明礼貌,能够通过书信的往来,反映出我国信滚数人民 的精神面貌和整个社会风貌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信时所用的语言、 语气要视不同对象、用途和内容而异。就对象而言,对长辈要谦恭, 对平辈要尊重,对晚辈也要避免用教训的口吻,即使对犯有错误的人,也只能以理服人,而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出口伤人。就内容而 言,表示问候,要亲切热情;报喜祝贺,要热烈欢快;研讨问题,要心平气和;请教求助,要谦虚诚恳;规劝教育,要以心换心,喻之以 理,等等。同时,还要注意称呼、问候和致敬语的选用。最后,还想谈谈写字的问题。字是书信这一特殊交际工具的辅助性的工具。字写得正确工整与否,必直接关系到这封信能否发挥其交 际效能。写信应该用行书,也可以用楷书,一般情况下不提倡用草 书,更不应该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潦草得叫人辨认不出是什么字来,以致耽误了事情。我国有个优良传统,给别人写信,特别是给长辈写信,必须每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否则不够礼貌。有时写得匆忙,字写得不够规矩,还要在最后写上一句:“草草不恭。 敬希原宥!”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另外,不少的书信,往往是一气呵成。这就很有必要在写完之 后,逐字逐句地再检查一遍,看是否由于遗字掉句,或由于写了错别字,而使语意有不够清楚的地方。

问题二:写信时应注意什么?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

问题三:写信注意的格式是什么? 、信头(Heading) 指发信人的姓名(单位名称)、地址和日期,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一般公函或商业信函的信纸上都印有单位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号码等,因此就只需在信头下面的右边写上写信日期就可以了。 英文地址的写法与中文完全不同,地址的名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第一行写门牌号码和街名;第二行写县、市、省、州、邮编、国名;然后再写日期。标点符号一般在每一行的末尾都不用,但在每一行的之间,该用的还要用,例如在写日期的时候。 日期的写法,如1997年7月30日,英文为:July 30,1997(最为普遍); July 30th,1997;30th July,1997等。1997不可写成97。 2、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在一般的社交信中,信内收信人的地址通常省略,但是在公务信函中不能。将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写在信头日期下方的左角上,要求与对信头的要求一样,不必再写日期。 3、称呼(Salutation) 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用语。位置在信内地址下方一、二行的地方,从该行的顶格写起,在称呼后面一般用逗号(英国式),也可以用冒号(美国式)。 (1)写给亲人、亲戚和关系密切的朋友时,用Dear或My dear再加上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或直称其名(这里指名字,不是姓氏)。例如:My dear father,Dear Tom等。 (2)写给公务上的信函用Dear Madam,Dear Sir或Gentleman(Gentlemen)。注意:Dear纯属公务上往来的客气形式。Gentlemen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前不加Dear,是Dear Sir的复数形式。 (3)写给收信人的信,也可用头衔、职位、职称、学位等再加姓氏或姓氏和名字。例如:Dear Prof. Tim Scales, Dear Dr.John Smith。 4、正文(Body of the Letter) 位置在下面称呼语隔一行,是信的核心部分。因此要求正文层次分明、简单易懂。和中文信不同的是,正文中一般不用Hello!(你好!) 正文有缩进式和齐头式两种。每段书信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稍微向右缩进些,通常以五个字母为宜,每段第二行从左面顶格写起,这就是缩进式。 但美国人写信各段落往往不用缩进式,用齐头式,即每一行都从左面顶格写起。商务信件大都采用齐头式的写法。 5、结束语(plimentary Close) 在正文下面的一、二行处,从信纸的中间偏右处开始,第一个词开头要大写,句末用逗号。不同的对象,结束语的写法也不同。 (1)写给家人、亲戚,用Your loving grandfather,Lovingly yours,Lovingly等; (2)写给熟人、朋友,用Yours cordially,Yours affectionately等; (3)写业务信函用Truely yours(Yours truely),Faithfully yours(Yours faithfully)等; (4)对上级、长辈用Yours obediently(Obediently yours),Yours respectfully(Respectfully yours)等。 6、签名(Signature) 低于结束语一至二行,从信纸中间偏右的地方开始,在结束语的正下方,在签完名字的下面还要有用打字机打出的名字,以便识别。职务、职称可打在名字的下面。当然,写给亲朋好友的信,就不必再打了。 7、附言(Postscript) 一封信写完了,突然又想起遗漏......>>

问题四:写信要注意什么,信的格式是什么?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问题五:写信的注意事项,礼仪?? 尊敬的XX,您好!
正文。。。。。。。。
,,,,,,,,,,,,
,,,,,,,,,,,
此致
敬礼!
署名
日期

问题六:写信应该注意事项是?还有格式是?寄信应该是? 1、写信格式:
XXX(收信人称谓):
(内容)
(空两格)祝
_____________________(祝福语顶格)
XXX(姓名)
X年X月X日
2、信封格式:
XXXXXX(对方的邮政编码,不知道可到邮局查询)
收信人的地址(这个一定要写清楚,非常重要的)
收信人姓名(右下角写“收”,或者你是叫他转交别人,一定要写“转xxx收”)
写信人的地址(可写,可不写。可不写的理由是:如果你不想别人知道你在哪里或者说别人知道你的地址)
XXXXXX写信人的邮政编码
3、寄信:
当然是到寄信的地方啦,不过要记得*邮票。还注意把信封好,检查无误就可以放心的把信寄出去啦

问题七:书信的注意点是什么呢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哦!)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朱宣咸插画《信》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前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一行书写未尽事情

问题八:申请调剂给导师写信的注意事项 不要写信了,现在能看信的几乎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回信了。如果你真认准那个导师了就直接去跑一趟方能彰显你的诚心,成功概率也础较大。祝你好运!

问题九:用意大利语写信有哪些注意事项 使用意大利语写信件都有哪些注意事项意大利也是非常讲客气的国家,所以客套话也很多,不象英语不管是长辈晚辈,一个you就可以了,意大利语有尊称的专用词汇,所以写信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用词和分寸,行文格式大抵如下: Società FIDO S.p.A. ―Intestazione (信头,写在信件的最上方左边) Via del Mare, 15 00100 ROMA Spett. Società Marelli ―Destinatario (收件人地址) Via Carso, 141 20100 MILANO Roma, 15/8/2001 ―Data (日期) OGGETTO richiesta documenti ―Oggetto Con la presente Vi informiano che a tutt'oggi non ci è ancora pervenuta la fattura relative al ns. ordine n. 27/92, con valuta 20 p.v. ―Testo della lettera (信件内容) Al fine di regolarizzare entro i termin pattuiti la ns. posizione, Vi preghiamo di inviarci con cortese sollecitudine la fattura in oggetto. In attesa di un Vs. urgente e cortese riscontro, porgiamo distini saluti. ―Chiusura (信件结尾) Il Direttore ―Antefirma (自己头衔称谓) Paolo Orlandi ―Firma (签名) Abbreviations monly Used in Italian Business Letters 意大利语在商业用于中的常见缩写 Italian Abbreviation Italian English中文 Amm. Amministrazione Administration管理,行政部门 Avv. avvocato lawyer律师 c/c bancario conto corrente bancario bank account帐户 C.P. casella postale post office box邮箱 Dott. Dottore doctor博士/医生 Egr. Egregio Dear亲爱的,敬爱的 N.B. nota bene note well不太好 Preg. Pregiatissimo Dear亲爱的,敬爱的 P.T. Poste e Telegrafi Postal and Telegraph Services邮电服务 Sig. Signor Mister先生 Sig.na Signorina Miss小姐 Sig.ra Signora Misses女士 Soc. Società pany公司 S.p.A. Società di capitali a sottoscrizione pubblica public limited pany有限公司 S.V. Signoria Vostra you您 Vs. Vostro your 您的 v.s. vedi sopra see above如上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651479.html

与“?P瑞生教授是哪里人 书信的格式是怎么样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