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介绍 > 校区地址

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211
#985
教育部
本科
农业

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丁锦华哪里人


丁锦华
丁锦华,男,教授,九三学社成员,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35年3月,江苏靖江市迹告巧人。早年就读于靖江城中小学,靖江县立中学(初中)和江阴县中(高中)。1952年考入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曾在南农江浦专科任教,兼顾实习农场植物保护技术工作,1973年调回学校,即当时在扬州的江苏农学院,协助黄其林教授开展飞虱分类研究工作。南农复校后,曾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教研组组长,历届江苏昆虫学会理事,1996年应聘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获*特殊津贴。
中文名:丁锦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靖江市
出生日期:1935年3月
职业:教授,九三学社成员,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南京农学院
代表作品:《褐飞虱及其种群管理》、《我国稻区常见飞虱彩友改色图鉴》
性别:男
长期从事农业昆虫学教学和专长于飞虱类昆虫的研究。
在教学方面,主持的农业昆虫课程建设获1995年江苏普通高校二类优秀课程,撰写的课程建设论文“深入教学环姿键节改革,提高农业昆虫学整体水平”获1996年江苏省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编写的3个版本的农业昆虫学教材(1991,2002,2006),其中2002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为农业昆虫学申请国家精品课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发表论文76篇(附件一)。从事的飞虱科昆虫研究共发表48新属和109个新种(附件四)。科研成果获奖10项(附件二),其中主持的“飞虱科分类研究”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余参加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特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天天步三等奖3项,及南农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在著作方面,出版编写的教材、专著和辞典等共25册(附件三),其中主编的专著有《中国动物志45卷(昆虫纲同翅目飞虱科)》、《褐飞虱及其种群管理》、《我国稻区常见飞虱彩色图鉴》、《东北飞虱志》、《甘肃飞虱》、《植物保护辞典》(获1996年第九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等,合编的有《迁飞昆虫学》和《中国经济昆虫志同翅目飞虱科》,参编的有《中国农业昆虫》、《西藏昆虫》、《云南森林昆虫》、《海南森林昆虫》、《福建昆虫志》和《当代百科知识大辞典》等。
附一、论文(76篇)
1.丁锦华程遐年戴*洪晓月王海扣苏建亚1996努力提高农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中国农业教育教改专辑70-72
2.洪晓月王海扣丁锦华程遐年1994农业昆虫学建设的主要经验高等农业教育专刊21-23
3.程遐年丁锦华1996培养青年教师挑起课程改革的大梁中国农业教育信息(教学改革专辑)35
4.戴*丁锦华1996搞好教学文件和教材建设是提高农业昆虫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中国农业教育信息(教学改革专辑)46-48
5.江苏农学院植保系1975常见飞虱的识别昆虫知识工作31-33(执笔:丁锦华)
6.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昆虫组1976褐飞虱及其近似种的识别病虫测报通讯第一期(总第15期):执笔丁锦华
7.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教研组1976江苏常见飞虱的识别南京图书馆稻飞虱,稻蓟马资料选编1-8(执笔丁锦华)
8.江苏农学院植保系1977常见飞虱雌虫的识别科技简报(江苏农学院生产科技处)植保专刊2:36-46(执笔丁锦华)
9.丁锦华1978几种褐稻虱的区别要点科学种田8:21-22
10.黄其林田立新丁锦华1979褐飞虱属的两个新种记述昆虫学报22(3):333-335
11.葛钟麟丁锦华1980中国飞虱科的新组合和新纪录种昆虫分类学报2(4):301-302
12.葛钟麟黄其林田立新丁锦华1980飞虱科的一些新属和新种记述昆虫学报23(4):413-426
13.丁锦华胡春林1986飞虱科的两种国内新纪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124-125
14.丁锦华田立新黄其林葛钟麟1980飞虱科一新属三新种描述(同翅目:蜡蝉总科)动物分类学报5(3):297-302
15.丁锦华1980中国扁角飞虱属记述南京农学院学报1:107-110
16.田立新丁锦华田立新葛钟麟1980飞虱科一新属三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昆虫分类学报2(4):315-319
17.黄其麟丁锦华田立新葛钟麟1980飞虱科二新属五新种动物分类学报5(2):166-172
18.丁锦华1981褐飞虱属分类及其种类研究南京农学院学报1:78-85
19.丁锦华葛钟麟1981关于稗飞虱学名的订正昆虫知识18(3):142
20.葛钟麟丁锦华田立新1981带背飞虱属的厘定昆虫学报24(2):190-195
21.丁锦华葛钟麟1981中国长突飞虱属新种记述动物分类学报6(1):74-84
22.丁锦华1981我国绿飞虱属种类记述(同翅目:飞虱科)南京农学院学报2:55-58
23.丁锦华胡国文1982竹飞虱属一新种记述昆虫学报25(4):443-444
24.丁锦华1982飞虱科凹距族两新种记述南京农学院学报4:42-45
25.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沈建明1982长绿飞虱的初步观察南京农学院学报2:45-51
26.丁锦华1983飞虱科两新属记述昆虫学报36(3):326-330
27.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沈建明1983飞虱若虫分类的初步研究南京农学院学报4:28-39
28.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沈建明1984十九种飞虱卵的识别昆虫知识21(3):135-138
29.丁锦华杨莲芳沈建明胡春林1984飞虱若虫龄期的鉴别昆虫知识21(4):180-181
30.丁锦华卓文禧1985福建省两种飞虱国内新纪录(同翅目:飞虱科)武夷科学卷5:17-19
31.丁锦华1985飞虱科三新种记述昆虫学报24(4):430-433
32.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许绍朴1985中国飞虱科五新种纪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41-46
33.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1986我国云南害竹飞虱的新属和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学报29(4):415-425
34.丁锦华田立新1986皱茎飞虱属一新种-黑皱茎飞虱(同翅目:飞虱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39-41
35.丁锦华1987梯顶飞虱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学报30(4):439-440
36.丁锦华胡春林1987我国竹子飞虱名录-附属种检索表竹子研究汇刊6(4):70-84
37.丁锦华都建张有明余舰兵吴国强1987南京梧桐木虱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47-57
38.丁锦华胡春林1987带纹竹飞虱雄性的记述昆虫分类学报9(2):106
39.都建丁锦华1988褐飞虱取食行为和取食生理研究综述昆虫知识25(3):182-187
40.丁锦华张富满胡春林1988我国东北地区飞虱科新纪录(一)(同翅目:蜡蝉总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1(4):100-103
41.丁锦华张富满胡春林1989我国东北地区飞虱科新纪录(二)(同翅目:蜡蝉总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2(2):119-121
42.黄建义李汝铎綦立正丁锦华1989Weibull分布函数和Rayleigh密度函数在组建褐飞虱种群预测模型中的应用中国水稻科学3(2):67-72
43.丁锦华都建1990褐飞虱危害后稻株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3(3):125
44.丁锦华1990危害竹类的梯顶飞虱属种类竹子研究汇刊9(1):74-77
45.丁锦华张富满胡春林1990我国东北地区飞虱1新种和6新纪录种(同翅目:飞虱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3(2):46-49
46.徐秀媛丁锦华1990灰飞虱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卵巢发育分级昆虫知识27(6):365-366
47.丁锦华杨莲芳1987凹距族飞虱一新属(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分类学报9(1):33-34
48.丁锦华王金川1991雅氏长头飞虱雄虫的发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4(1):105-106
49.丁锦华卓文禧1991福建武夷山飞虱一新属二新种记述(同翅目:蜡蝉总科)武夷科学卷8:33-36
50.丁锦华张富满胡春林王金川1991古北飞虱属三种中国新纪录昆虫分类学报13(2):151-155
51.都建丁锦华1991褐飞虱吸食量的估测昆虫学报34(1):122-125
52.丁锦华胡春林1991新组合种浙江偏角飞虱雄虫记述(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学报34(2):250
53.綦立正丁锦华魏大为都建李凤华1991褐飞虱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影响的探讨昆虫知识28(3):129-131
54.都建丁锦华1992刺吸式口器昆虫吸食量测定昆虫知识29(5):304-306
55.胡冠方王金川丁锦华胡春林1992中国西北地区飞虱科四新纪录种昆虫分类学报14(3):231-232
56.张建丁锦华夏基康1992豆秆黑潜蝇幼虫龄期划分初探昆虫知识29(2):85-86
57.丁锦华都建1990褐飞虱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昆虫知识27(2):65-67
58.綦立正丁锦华丁宗泽谈红霞过永君1994褐飞虱五龄若虫翅芽长度与成虫翅型关系的研究昆虫知识31(4):193-195
59.丁锦华王宗典席庆奎王金川胡冠方张富满1994中国南荻和芦苇科技论文集(一):我国为害荻的飞虱一新种一荻叉飞虱Garagamiscanthisp.nov.(同翅目:飞虱科)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12-15
60.丁锦华席庆奎洪晓目胡冠方王宗典1994中国南荻和芦苇科技论文集(一):我国芦荻飞虱名录及种类检索表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59-64
61.丁锦华傅强1994有性棉蚜交配和产卵习性的观察昆虫知识31(4):217-219
62.丁锦华傅强1995棉蚜有性世代的观察昆虫知识32(3):141-143
63.黄方能綦立正丁锦华等1991应用标准虫态吸食量研究褐飞虱为害损失首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71-276
64.席庆奎武淑文丁锦华1997江苏飞虱科昆虫区系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4):44-47
65.席庆奎丁锦华1998计算机在昆虫分类检索上的应用昆虫知识35(4):238-239
66.丁锦华张玉江2000河北飞虱科一新种记述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4-69
67.胡冠方王金川丁锦华2000甘肃飞虱科昆虫的区系结构昆虫分类区系的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4-69
68.丁锦华2000我国飞虱分类研究概况江苏省昆虫学位建立40周年论文集萃150-153
69.陈祥盛丁锦华2000中国短头飞虱属一种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英文)动物分类学报25(4):413-415
70.席庆奎丁锦华1998飞虱科中国一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20(1):32
71.陈祥盛李子忠丁锦华蒋书楠2001中国飞虱科一新记录属和三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23(1):71-74
72.陈祥盛丁锦华2002飞虱科一新记录属二新种昆虫学报45(2):226-229
73.陈祥盛李子忠丁锦华2001飞虱科三新属四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动物分类学报26(3):323-332
74.郭良珍梁爱萍丁锦华江国妹2004叉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分类研究动物分类学报29(4):736-741
75.秦道正张雅林丁锦华2006中国竹飞虱属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动物分类学报31(1):148-151
76.綦立正吴家荣浦奉华丁锦华1993介绍一种用弥雾喷雾器改装的昆虫吸捕器昆虫知识第3期
附二、获奖项目(14项)
1.褐飞虱迁飞规律的阐明及其在测报中的应用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参加)
2.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参加)
3.飞虱科分类研究获1987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
4.褐飞虱微机数量动态预测模型获1988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参加)
5.江苏芦荻钻蛀性害虫及防治研究1991年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加)
6.甘肃飞虱种类调查获199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7.东北地区飞虱分类研究获199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8.深入教育环节改革,提高农业昆虫学教学整体水平获1996年江苏省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
9.农业昆虫学课程建设1996年由江苏省教委评为199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主持)
10.横断山区昆虫获199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加)
11.植物保护辞典获1996年第九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第一主编)
12.中国经济昆虫志获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加)
13.中国经济昆虫志获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加)
14.《农业昆虫学》获评为江苏省教委2006年精品教材(主编)
附三、编写的教材、专著和辞典等(25册)
1.我国黏虫的发生概况及其防治1984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专刊第13号(邹钟琳、丁锦华)
2.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七册同翅目飞虱科1984北京科学出版社(葛钟麟、丁锦华、田立新、黄其林)
3.中国农业昆虫(上册)1986北京农业出版社(参编)
4.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昆虫1988北京科学出版社(参编)
5.云南森林昆虫1987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参编)
6.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1989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
7.迁飞昆虫学1989北京农业出版社(陈若篪、丁锦华、谈涵秋、胡国文)
8.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生物学卷)1991北京农业出版社(张淑德、丁锦华)
9.农业昆虫学1991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
10.学生辞海(大学卷)1993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
1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1993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丁锦华黄邦侃卓文禧)
12.东北飞虱志1994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丁锦华、张富满主编)
13.西藏昆虫1981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
14.西藏农作物病虫杂草1987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参编)
15.植物保护辞典1995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丁锦华、徐雍皋、李希平主编)
16.甘肃飞虱1996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王金川、丁锦华主编)
17.褐飞虱及其种群管理1996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李汝铎、丁锦华、胡国文、苏德明主编)
18.福建昆虫志(第二卷)1999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
19.植物检疫学1999北京农业科技出版社(参编)
20.农业昆虫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丁锦华苏建亚主编)
21.海南森林昆虫2002北京科学出版社(参编)
22.江西宜春飞虱种类的初步研究1979江西宜春地区农科所(丁锦华张耀生)
23.农业技术知识问答1999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
24.中国动物志昆虫纲飞虱科2006北京科学出版社(主编)
25.农业昆虫学(第二版)国家精品课程教材2007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洪晓月丁锦华主编)
附四、命名的飞虱新属(48)和新种(109)名录
一、新属(48)
1.鼓面飞虱属GufaciesDing,2006
2.突额飞虱属ArcifronsDingetYang,1986
3.竹飞虱属BambasiphagaHuangetDing,1979
4.小头飞虱属MalaxellaDingetHu,1986
5.异脉飞虱属SpecinervuresKuohetDing,1980
6.高原飞虱属ParanectopiaDingetTian,1981
7.隆脊飞虱属CarinodelphaxDingetYang,1987
8.偏角飞虱属NeoheloceraDingetYang,1986
9.光额飞虱属StiropisDing,2006
10.弱脊飞虱属MetromaDing,2009
11.华飞虱属SinoPerkinsiellaDing,1983
12.刺突飞虱属SpinaprocessusDing,2006
13.杨氏飞虱属YangsinolacmeDing,2006
14.芦飞虱属LudaDing,2006
15.沟茎飞虱属SulculusDingetChen,2002
16.扁胫飞虱属PlatytibiaDing,2006
17.单突飞虱属MonospinodelphaxDing,2006
18.新绿飞虱属XinchlorionaDing,2006
19.赣飞虱属GanusDing,2006
20.环片飞虱属GalisuspensusDing,2006
21.凹缘飞虱属AoyuanusDingetChen,2001
22.珠飞虱属ZhudelphaxDing,2006
23.壮飞虱属ZhuangellaDing,2006
24.倩丽飞虱属QianliaDing,2006
25.世纪飞虱属ShijidelphaxDing,2006
26.滇飞虱属DianusDing,2006
27.光背飞虱属GlabrinotumDing,2006
28.蒙飞虱属MengdelphaxDing,1994
29.宽膈飞虱属ParamestusDing,2006
30.片飞虱属PlatycorpusDing,1983
31.峨飞虱属EshanusDing,2006
32.东洋飞虱属OrientoyaChenetDing,2001
33.武夷飞虱属WuyiaDing,1991
34.类节飞虱属LaoterthronaDingetHuang,1980
35.淡脊飞虱属Neuterthron,Ding,2006
36.龙潭飞虱属LongtaniaDing,2006
37.贵飞虱属GuidelphaxDing,2006
38.阔条飞虱属LatistriaHuangetDing,1980
39.宜春飞虱属YichunusDing,2006
40.伪长唇基飞虱属PseudosogataDing,2006
41.茅飞虱属MaosogataDing,2006
42.奇臀飞虱属MiranusChenetDing,2001
43.芳飞虱属FangdelphaxDing,2006
44.丽飞虱属LisogataDing,2006
45.金陵飞虱属JinlinusDing,2006
46.帕拉飞虱属ParatoyaDing,2006
47.雅丽飞虱属YaliaDing,2006
48.沙飞虱属ShadelphaxDing,2006
二、新种(109)
1.雅致凯利飞虱KelisiabellatulaDingetZhang,1994
2.黄褐长突飞虱StenocranustestaceusDing,1981
3.多刺长突飞虱StenocranusspinosusDing,1994
4.郴州长突飞虱SeenocranuschenzhouensisDing,1981
5.黑尾长突飞虱StenocranusnigrocandatusDing,1981
6.狭头长突飞虱StenocranuslongicapitisDing,1981
7.脊条长突飞虱StenocranuslinearisDing,1981
8.扎蓝屯长突飞虱StenocranuszalantunensisDingetHu,1994
9.山类芦长突飞虱Stenocranu*ontanusHuangetDing,1980
10.江浦长突飞虱StenocranusjiangpuensisDing,2006
11.莎草长突飞虱StenocranuscyperiDing,2006
12.通化长突飞虱StenocranustonghuaensisDing,2006
13.褐背长突飞虱StenocranuscastaneusDing,1981
14.醒斑长突飞虱Stenocranu*acromaculatusDing2006
15.条翅剃顶飞虱ArcofaciesstrigatipennisDing,1990
16.花翅剃顶飞虱Arcofacie*aculatipennisDing,1987
17.透斑鼓面飞虱GufacieshyalimaculataDing,2006
18.突额飞虱ArcifronsarcifrotalisDingetYang,1986
19.黑斑竹飞虱BambusiphaganigropunctataHuangetDing,1979
20.带纹竹飞虱Bambusiphagafascia,HuangetDing,1979
21.叉突竹飞虱BambusiphagafurcaHuangetDing,1979
22.罗甸竹飞虱BambusiphagaluodianensisDing,1982
23.景洪竹飞虱BambusiphagajinghongensisDingetHu,1986
24.黄氏竹飞虱BambusiphagahuangiDingetHu,1982
25.奇突竹飞虱BambusiphagamirostylisHuangetDing,1979
26.乳黄竹飞虱BambusiphagalacticolorataHuangetDing,1979
27.黑背簇角飞虱BeloceranigrinotalisDingetYang,1986
28.海南匙头飞虱ConocraerahainanaHuangetDing1980
29.窈窕马来飞虱MalaxadelicataDingetYang,1986
30.黄小头飞虱MalaxellaflavaDingetHu,1986
31.宜昌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yichangensisDing,2006
32.中华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sinicaDing,2006
33.思茅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simaoensisDing,2006
34.美丽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speciosaDing,2006
35.长刺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longispinaDing,1982
36.东方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orientalisDing,2006
37.锈色匙顶飞虱TropidocephalarussaDing,2006
38.黑脊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nigrocarinataKuohetDing,1980
39.断带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interruptaDingetHu,1986
40.拉萨高原飞虱Paranectopia*ensisDingetTian,1981
41.隆脊飞虱CarinodelphaxcarinatusDingetYa

农谚是什么?急!急!急!急!急!


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3+5|立了秋,再小一齐揪 2+2+2+2|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9字句 句式|例句 4+5|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4|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3+3+3|六月到,*棉被,*灰料 ◇10字句 句式|例句 5+5|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叶培忠多大了


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叶培忠
叶培忠(1899—1978)原姓名沈培忠,1899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贫农家庭。树木育种学家,当代中国树木育种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毕生致力于林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几代林业科技人才。他在树木杂交育种方面贡献卓著,特别是杉木遗传改良的成就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栽培的成功,对中国发展速生丰产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水土保持研究方面,引种培育了多种水土保持植物,并推广种植。
中文名:叶培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江阴县
出生日期:1899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1978年10月27日
职业:树木育种学家
毕业院校:搭清伍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主要成就:树木杂交育种
代表作品:《植物繁殖》《树木育种学》
人物生平
1899年11月25日,叶培忠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岁半左右时,父母相继谢世,由其姑母叶沈氏抚养长大,后过继作嗣子,改姓叶。姑母家境贫寒,靠做针线活谋生。童年时代常跟着姑母到田间挖荠菜、割猪草、翻地种菜。11岁知或才上学,靠半工半读念完了中小学。
在中学期间,他聆听了林学界老前辈凌道扬关于森林与水旱灾害关系的演讲,感受很深,正厅便立志学林,为民造福。
1927年春,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金钥匙”奖。毕业后留校任教半年。同年9月,由过探先介绍到广西柳州垦荒局担任柳城林场场长。在两年工作中,他亲身参加造林实践,总结育苗造林的经验教训。
1929年,广西军阀混战,柳城林场停办。叶培忠于同年8月到南京总理陵园(今南京中山陵园)园林组工作,同傅焕光、沈隽等人一起参加筹建南京总理陵园植物园(今南京中山植物园)。
1930年初,因建园工作的需要,被派往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习植物园规划设计、植物栽培和繁殖技术。
1931年底,学成回国。南京总理陵园植物园经叶培忠、傅焕光、沈隽等人7年艰苦创业,初具规模。叶培忠是这个驰名中外的植物园的第一任主任。
七七事变后,植物园被迫停办。叶培忠不愿为日本侵略者效劳,只身奔向抗战后方。1938年上半年,他在湖南长沙高级农校任教员,讲授观赏植物及植物繁育等课程。后经郑万钧介绍到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任场长,在该场工作两年中,除开展育苗造林外,还进行了一些树木杂交试验。
1941—1943年,在重庆国民*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重庆桐油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研究油桐栽培和良种繁殖工作。
1943年春,他参加了重庆国民*农林部和水利部组织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工作,先后到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高山峻岭考察,采集了大量保土植物标本和种子。考察工作结束后,被留在重庆国民*农林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先后任技正、主任。他不仅进行水土保持试验工作,还对牧草和杨树杂交育种,做了许多有益的试验。
1948年初,他应武汉大学的聘请,去该校任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进口的来源被切断。为了打破经济封锁,中央人民*于1952年号召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橡胶种植业。叶培忠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华南橡胶树栽培规划工作,并积极承担橡胶栽培训练班的讲课任务。后来,这些学员大多数成为中国橡胶种植业的骨干力量。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武汉大学森林系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叶培忠被调入该院任教授,除担任森林系几门课程的教学外,还为畜牧系担任培养牧草研究生的任务。
1955年,华中农学院森林系又并入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他又到南京林学院任教授,并在该院工作长达23年之久,主要担任树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研究生和进修生。他的许多重要论著大多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
50多年来,叶培忠在树木育种学和水土保持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成就卓著。正式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繁殖》《树木育种学》(试用教材)、《树木杂交育种》;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25篇;还有许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如《杨树杂交育种》、《落羽松属的育种》、《改进西北牧草之途径》等。这些论著不仅对农林科技人员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林院校师生和农林管理干部的学习也是很好的教材。他培育的杨树、杉木、松树、马褂木等树种的优良品种,已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开花、结实,长势喜人。
1978年10月27日卒于南京。
个人著作
1叶培忠.种植油桐之实用法.林学,1930(2):29—40.
2叶培忠.蓖麻叶虫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34(126,127合刊):155—156.
3叶培忠.香椿栽培法及其新用途.四川建设通讯,1938(12):28—30.
4叶培忠.人参栽培法农报,(缺年),6(16—18):354.
5叶培忠.美国长核桃在我国之生长及其栽培方法.中华农学会报,1941(174):73—78.YiehP.C.ANewVarietyofLoropetalumChinesesoliver.HortusSinicus,1942(2):33.
6叶培忠.黄土区水土保持实施办法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48(189).
7叶培忠.中国之白杨与白杨育种法.新科学,1951(3).
8叶培忠.白杨繁殖育种.林业科学,1955(1):37—46.
9叶培忠.葛藤栽培法.华中农业科学,1955(2):86—92.
10叶培忠.植物繁殖.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11叶培忠,高祖德,吴厚钧等.杨树远缘杂交育种试验报告.南林学报,1959,2(1):25—42.
12华东林业院校教材编写组(叶培忠主编).树林育种学(教学参考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
13南京林学院树木育种教研组(叶培忠主编).树木育种学(试用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4叶培忠.杉木与柳杉属间杂交试验报告林业科学,1963,8(3):214—222.
15叶培忠.陈岳武杉木类型的研究.林业科学,1964,9(4):297—310.
16叶培忠,王明庥,陈岳武等.杨树育种的研究杨树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84—96.
17叶培忠.树木引种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性.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65(1):14—23.
18叶培忠,王明庥.江西宜春地区油茶良种选育.林木良种选育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66:1后—152.
19叶培忠,陈岳武,阮益初等.杉林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66:1—8.
20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树木育种教研组(叶培忠主编).树木杂交育种.北京:农业出版社,1973.
21叶培忠,陈岳武,陈世彬等.杉木遗传型×环境互作和遗传稳定性的研究I.杉木遗传型×地点×年份互作的分析.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0(2):35—46.
22叶培忠,陈岳武,陈瑾等.杉木遗传型×环境互作和遗传稳定性的研究Ⅱ.杉木多点子代测定的分析.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0(4):23—33.
23叶培忠,陈岳武,陈世彬等.杉木种子园结实状况的分析.种子杂志,1981(2);41—45.
24叶培忠,陈岳武,阮益初等.杉木早期选择的研究.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1):106—116.
25叶培忠,陈岳武,阮益初等.杉木种子园遗传效益的估算.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2):33—48.
26叶培忠,陈武岳,刘大林等.配合力分析在杉木数量遗传研究中应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3):1—21.
27叶培忠,陈武岳,蒋恕等.杉木种子生活力变异的研究.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1(3):22—32.
28叶培忠.葛藤——大地之医生.中国草原与牧草,1985(1):17—18.
植物研究
杂交育种
树木育种学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1938年,叶培忠在四川农业改进所峨嵋山林业试验场率先在中国进行树木人工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我国虽有少数林学家、园艺学家、植物学家做过一些树木育种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各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必修课程中,也没有单独开设这门学科。叶培忠从华中农学院到南京林学院后,专心致力于树木育种的研究工作,查阅外国有关文献,收集整理自己和国内其他学者在树木育种方面的研究资料,废寝忘食地编写树木育种学讲义。这部讲义集以往树木育种研究之大成,开后世树木育种研究之先声。1956年,他率先在南京林学院开始讲授树木育种学。1960年他主编的《树木育种学》(教学参考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历史上树木育种方面第一本系统、完整的教材。叶培忠除为本科生讲授树木育种课程外,还担负培养树木育种研究生和进修生的任务。他亲自培养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好几十人。树木育种专家陈岳武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始于1946—1947年。叶培忠是这项工作的开创者。40年代,他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时,首次利用当地河北杨与山杨、毛白杨、响叶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优于亲本的杂交苗木。尽管当时试验规模小,但积累了宝贵的试验资料,为中国以后开展杨树杂交试验开辟了道路。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职工为纪念叶培忠在天水的功绩,把他培育的杨树新品种中的一个,起名为“叶氏白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各地杨树杂交育种工作,基本上是在叶培忠40年代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进行了400个杂交组合,既有种内、种间杂交,也有派间、属间和复式杂交,其中生长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包括叶培忠亲自培育的银毛杨、小意杨、赛山杨等约有40个。这些杨树杂交品种已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繁殖。50年代末,他在南京林学院树木园内建立了杨树引种区,引种国内外杨树200多个无性系,成为国内杨树育种研究试验基地之一。
1972年,以梁昌武、吴中伦为首的中国林业代表团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第七届林业会议后,考察了意大利林业,带回一批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插穗。吴中伦将这些插穗送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4个单位分别引种试验。南京林学院引种的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有I—63杨、I—69杨、I—72杨、I-214杨等4个品系61根插穗。由于插穗经旅途耽搁,已开始变色发黑,处于垂死状态。叶培忠在接到这些插穗后,立即组织树木育种教研室部分教师进行抢救。他们把插穗扦插在校内苗圃地里,经过科学培植和精心管理,这些垂死的插穗竟奇迹般地被培育成苗,当年成苗49株,株高二三米。以后他们又用这些苗木进行无性繁殖,到1974年年底共培育大苗1000株,引种试验成功。叶培忠及其助手并没有将引种研究停留在校园里,而是把这些优良无性系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参照这些优良无性系原产地(美国南部)的气候生态条件,他们选定江苏北部平原地区进行小片试种,效果显著,二三年生胸径可达20多厘米。此项成果于1979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末,这4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已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广为栽植。据不完全统计,栽植面积达520万亩以上,年净收益超过5亿元。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栽培的成功,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打破了南方不能大面积栽培杨树的传统观点,丰富了林木引种的理论。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叶培忠十分重视杉木的遗传改良工作,从60年代初期开始就指导陈岳武进行研究。为了改良杉木品种,他们深入闽、赣、湘、川、黔等省各个杉木林区,调查杉木生物学特性,选择杉木优良类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杉木自然类型的划分、优树选择方法、早期选择、遗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遗传稳定性、种子生活力的变异、种子园遗传增益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系统的育种试验。运用选择、引种、杂交授粉等技术,培育了一些杉木优良新品系。1966年,他们在福建省洋口林场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杉木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用第一代种子园的子代造林,其产材量比一般商品种子增产15—20%。此项成果对中国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以后又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的农林科技推广奖。此外,叶培忠在长期研究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中,于70年代初发现杉木花粉在一般贮存条件下,能保持生活力达17年之久。由于杉木花粉能长期保存生活力,可以向外地寄送,因此,能简便地引用外地花粉进行杉木杂交育种,对今后杉木引种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叶培忠不仅在杨树和杉木的育种、引种研究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对马褂木、楸树、松树、墨西哥落羽松等树种的育种试验,也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例如,他将马褂木用中国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进行正反人工杂交授粉,得到的杂种马褂木生长势优于亲本,株高和根颈生长比亲本马褂木分别增长42%和137%。杂种抗性较强,秋季落叶时间比亲本晚。楸树具有自花不孕性,年年开花,极少结实,大量繁殖造林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叶培忠用滇楸与楸树、滇楸与灰楸、灰楸与滇楸等3个杂交组合进行异花授粉,获得杂交种子1000多粒,这一成果解决了以往楸树不能进行有性繁殖的问题,为推广这个优良树种创造了条件。他用13种松树先后选配了近30个杂交组合,选育出3个优良组合,即黑松与长叶松、黑松与云南松、黑松与混合花粉(湿地松十火炬松十云南松)。这3个杂交组合的第一代杂种长势都强于母本黑松自由授粉后代,株高生长分别超过母本55%、35%、69%,根颈生长分别超过母本44%、20%、34%。
1963年3月20日,叶培忠用中国柳杉作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作母本进行属间杂交试验,后来奇迹般地得到了3个球果,经播种培育出12株杂交墨杉小苗。经过多年不断扦插扩繁,到1972年,南京林学院林场共培育出6000多株性能大大优于亲本的杂交墨杉幼苗。他将杂交墨杉幼苗分送给了上海、武汉等地很多林业生产部门试种。1978年叶培忠故世,该品种曾一度不为人们瞩目。多年后,该树种的速生、抗台风、抗盐碱、耐水湿、落叶期短、可净化空气等优良性状被上海林业总站总工程师叶增基和站长沈烈英等人发现并努力加以抢救、扦插和扩繁。他们培育的种苗在上海浦东川沙林场营造了一片近2000株的杂交墨杉种群。2003年8月,叶增基、徐炳声等人在美国的SIDA杂志发表论文,向世界介绍了这一新树种。根据植物国际命名法则,他们将杂交墨杉正式命名为“培忠杉”(xTaxodiomeriapeizhongii),商品名为“东方杉”。2004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授予“东方杉”植物新品种权,上海市林业总站和南京林业大学是品种权人。2007年,美国联邦专利局邀请世界上同行专家审核,认可东方杉的国家知识产权属于中国,并颁发了证书,获得美国植物专利(美国专利号:UnitedStatesPatentPP17767),这是我国木本植物新品种首次在国外获得专利,这一杂交新品种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认可。
引种培育
水土保持在我国作为生产实践自古有之,而作为专门学科研究,则始于40年代。
1943年春,叶培忠参加了以美国人W.C.罗德民(Lowdermilk)博士为首的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团,担任保土植物的考察任务。在4个月的考察期间,他采集植物标本2000多号,其中以西北的禾本科与豆科植物标本最多,较为齐全;采集抗寒耐旱的保土植物种子,计禾本科54种、豆科木本类14种、灌木类10种、其他17种。这些植物标本与种子,为开展西北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西北水土保持考察工作结束后,他被留在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在当时人手少、设备差的条件下,他同傅焕光(实验区主任)、任承统、蒋德麒等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为中国水土保持事业艰苦创业。实验区的具体科研工作大多由叶培忠负责指导和处理。他经常顶烈日、冒严寒,奔波于实验区各个试验场圃之间。1945年6月,傅焕光赴美考察,由他接任实验区主任,从此他的工作更加繁重忙碌。
叶培忠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工作5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水土保持试验,诸如河北省苗圃牧草原种场的建设与育种、选种试验;保土植物试验;特用经济植物的引种与繁殖试验;荒山沟壑造林试验等。这些试验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譬如,他创建的河北苗圃牧草原种场,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牧草试验基地,场内引种的品种300个左右,其中被选出推广的优良品种有草木樨、狼尾草、野牛草、苏丹草、二叶草、葛藤等。草木樨是他1946年引进美国品种培育的,已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誉为西北的“宝贝草”。狼尾草是全国有名的优良牧草,在西北地区已广为种植,被誉称“叶氏狼尾草”。他培育的野牛草,1959年从天水引种到北京,大量繁殖于“十大建筑”周围,成为北京草坪的主要草种之一。1945年由叶培忠鉴定的产于天水县李子园的天水葛藤,经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种植,较西南引种之葛藤耐寒抗旱;1948年寄往美国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试种,能在-10°C低温下安全越冬,被美国作为推广之良种。此外,在荒山沟壑造林试验中,他还通过20多个树种试验效果的比较,发现刺槐作荒山沟壑造林树种,效果显著。刺槐被誉为天水三大宝之一,不仅在甘肃省广为种植,而且在全国推广。
教书育人
叶培忠从事林业教育工作30年,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感化学生,对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关怀备至,既是良师,又做益友。1963年2月,他参加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要讲话。周总理在讲话中勉励与会代表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政治与业务等关系。他深受感动,牢记在心,并把周总理的讲话整理抄写一份作为座右铭,用以鞭策自己,同时以此勉励他的子女和教研室的年轻教师。
叶培忠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贯坚持自编讲义,自己讲课,亲自带学生实习。他认为一个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林业科学理论知识,还应学会实际操作技能。1950年冬天,年过半百的叶培忠亲自带领武汉大学森林系30多名学生到武汉市磨山进行造林实习,现场讲课。同学生一道劈山造林,苦战一个多月,造林2000多亩。现场实习使学生既掌握了荒山造林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荒山造林的实际操作要领。1958年,他已年近花甲。有一次,他给南京林学院本科生和进修生上树木育种课,不仅带领学生到野外现场进行树木杂交育种试验,还亲自爬梯上树,给学生做杂交授粉示范操作。这不但是一堂业务技术课,而且是一堂思想教育课,教育学生要重视实践,亲自动手干,不要怕艰苦。
叶培忠常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工作、生活日程上,只有工作日没有休假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树木育种试验受到极大的干扰和破坏,但他坚守科研阵地,坚持试验研究,从不中断。当时他和南京林学院林学系师生一起先后下放到南京港务局、江宁县东善桥、学校的下属林场劳动锻炼。每逢星期日、节日,或师生放假休息时,他不往家里跑,却径直奔向校内苗圃育种试验地,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树木有性杂交和良种繁育工作,给试验地苗木锄草、松土、浇水、施肥等。但他毕竟年已古稀了,有许多体力活一个人干不了,于是就动员子女帮助。有些教师看到叶培忠忙得汗流浃背,劝他要服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总是说:“科学实验一点不能中断,一旦中断了,就前功尽弃了。况且时间很宝贵,树木开花、结实,一年一度,失去了这个时机,就要延误一年的时间。”
叶培忠不为名,不谋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誉地位。几十年来,他培育了许多新树种(品种),成果显著,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从不夸耀自己,总是把他主持的科学研究成果看作是教研室全体同志的集体劳动果实,不少专著和论文是以教研室名义发表的。有一年,他的一篇论文发表了,他用稿费给教研室每位同志*了一把修枝剪、一本杨树育种方面的新书,还给教研室订了一份报纸。这三样东西寓意深刻,教育年轻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关心国家大事。1956年,他兼任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植物园按国家规定给他一笔*报酬,他拒不接受。在再三谢绝不了的情况下,他把这笔报酬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
叶培忠克己奉公,十分爱惜国家财物。他事事处处为国家节约的精神,是极为感人的。身为二级老教授,按国家规定公差外出乘火车可以坐软席卧铺,但他从不享受这项待遇,总是坐硬席卧铺,甚至坐硬席座位。例如1954年暑假,他冒着酷暑,带领华中农学院畜牧系4名牧草研究生到西北实习,在从武汉到西安的一天多旅途中,同学生一起坐硬席座位。到西安后,又和学生一起住在一家十分简陋的小客栈里。他在兼任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期间,家住在南京林学院,每星期去中山植物园工作几天,往返一趟近20里,而且当时不通公共汽车,要徒步行走。南京中山植物园领导看他年老行走不便,要派小汽车接送他上下班,但他从不肯坐车,总是安步当车。
叶培忠在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平时衣着俭朴、粗茶淡饭。他总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份要求自己,平易近人,从不以老教授自居。一些不认识他的人,常误认他是一个老工人,闹出过不少笑话。他个人省吃俭用,但在历年认购公债和支援灾区捐款方面却十分慷慨,数额总是名列全校前茅,经常是三五百元。这个数额在五六十年代,相当于他二三个月的工资。
人物评价
叶培忠育种育人50余年,毕生致力于我国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受到*和人民*的表彰,受到人民的爱戴。1951年被评为武汉市模范教工;1955年被选为湖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加入了中国*;1962年参加了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1977年被选为*江苏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叶培忠更加勤奋工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决心在有生余年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1978年8月中旬,他应邀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参加北方林木育种会议,在会议上作了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后,终因年老体弱,加上操劳过度,不幸猝发脑血栓症,经抢救无效,于1978年10月27日在南京与世长辞。在叶培忠出差东北之前,南京林产工业学院院系领导曾多次劝他要服老,不宜远行,不要去东北开会,可是,他却坚定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老是替我担心,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只要工作需要,我死在哪里都无所谓。”他执意要去东北开会,怎么劝阻也未阻止他东北之行。
叶培忠在世时,曾多次叮嘱家人:“我死了,个人骨灰无需保存,不如作为肥料,使园林植物长得更美好。”叶培忠去世后,家属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将骨灰分散埋在他创建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松柏科植物区铅笔柏林地下。铅笔柏是他喜爱的一种引进树种。这里共有79株,正好和他在世年龄巧合。叶培忠一生的光辉业绩将与这些苍松翠柏并茂长存,将在中国林业科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艺学姐,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专业备考经验帖干货!

基本信息:小艺学姐

专业方向:药学

初试380+,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第一,从上岸学姐那里听说这个学校专硕严重招不满,只要过线就要

第二,简单查资料后发现西农是双一流院校,找工作更有优势

第三,仔细考虑后发现自己没有读博欲望,所以这个专业很适合我。

本人双非本科上岸,并且上岸这个专业的同学几乎都是双非,西农不歧视双非,也不存在压分现象,良心院校,大家可以放心备考。

补充建议:

1.不用频繁地看考研公众号上所谓的每月计划每科计划等,偶尔看一次拿来参考是可以的,但频繁查看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和焦虑,考研是一场跟自己的较量,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列好计划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就成功一大半了。

2.每个星期及每个月做一次复盘,复盘后总结这段时间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并继续列好下一阶段的计划。现在大家准备考研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定要做好每一阶段的计划才能有目的的学习,计划不需要列的清楚到每一小时做什么,但一定要有大概的方向和时间。

3.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也不要想着二战,破釜沉舟一战上岸!

4.任何经验都不能百分百适用于所有人,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取舍。

保研的三大要素:成绩、英语、科研。三要素最好都有,且其中≥1个为闪光点,这样至少会让你更有底气些。

成绩方面,大四课程的学分真的太值钱了!而获取保研资格的成绩这栏,也是由绩点来折算的。其实成绩这方面,即使大一大二不太亮眼也没有关系,因为已经过去,不可改变了,所以最好的努力时间就是现在!

我们班有个同学,从大三开始才非常努力,最后成绩是我们年级第四,真的非常棒。讲这个是为了激励那些早期没有比较努力的学弟学妹们,但肯定还是越早准备越好。而且我们是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再次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提前准备简历、个人陈述等资料。这时也有期末考试及六级刷分,所以这段时间让我有些(特别)头秃~(总是默默安慰自己,熬过了,就是春天了~)

专业课程书籍:专业课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参考书是《植物生理学》(第二版),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第二版),王忠主编。

还有《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考试题型只有选择题、实验题以及一些大的论述和化学题。初试一定要好好考,不过如果自己最后是分数垫底的也不用害怕,我当时考试就是排在倒数第八名左右,最终也能逆袭。书一定要反复的看,实验题更要记得清清楚楚才可以,复习思考题的答案写的时候先撕下来,自己做完题再看,这样查漏补缺是提高成绩的方法,有些生化方面的大题一定要得分。我们专业课的复习资料不算多,自己认真学,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题,考前临时看看笔记,补习一下。

初试准备经验:

1.数学:之所以把数学放在第一个讲是因为数学实在太重要了!成绩出来最后悔的就是数学没学好。首先我不认为考研数学很难,但很多人考不好的原因是基础不好,这个基础并不是说你高考的基础或者大学数学没考好,而是指在考研数学复习这条路上太过着急或者并没有花时间在第一次复习上。由于去年疫情比较严重,一直待在家,直到九月份才回学校。而在家的这段时间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到两小时,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放弃了学习,在这期间我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张宇的36讲视频课,直到回学校九月下旬都没看完,后来直接放弃一轮复习,这直接导致了我的数学成绩比别人低几十分。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室友,数学成绩考了130+,她跟着张宇听完了基础、强化、冲刺、押题等一系列课,期间做了1000题和1800题,按部就班,不急不躁,第一次做真题就有90多分(满分100)。所以数学复习不能急躁,该有的步骤还是要有,基础知识掌握好,后期会很顺利,不然最后要背政治、专业课、英语这些,数学时间分配会减少很多,到时候想补基础就不太现实了。去年还做了李林的卷子,个人觉得质量挺高的。

数学:汤家凤高数强化班 1.5 倍速食用,看完一章就做对应部分的全书;

李永乐线代强化班 1.5 倍速食用,看完做李永乐线代讲义;

概率论看余炳森或者方浩的课程,配套浙大第四版教材+660 题,如果看余丙森的网课,就*余炳森的概率论辅导讲义。复习节奏建议先简单看教材,再看网课,再刷课后练习题,逐章进行。在复习过程中切忌眼高手低!!!因为听懂网课≠能做对题目,所以一定要刷题刷题刷题!同时要认真思考:这道题在考什么知识点?有无相似题目?技巧和做题思路是否可以复制?

2.英语:和数学学习一样,英语也要开始早一些,早点开始做真题,每天做两篇或者三篇,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最后留几套进行测试,可以二刷三刷。期间可以结合唐迟等的课程,慢慢练手感。具体推荐的老师我就不说了,毕竟大家适合的风格不一样,可以去听一听看看自己适合哪个。考试之前一个多月可以背背作文模板,我自己听了潘赟的课然后总结了自己的模板,方便记忆而且不容易重复。

单词书过完至少 2 遍,第一遍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诵,第二遍按照 1 天 1 个单元的顺序复习。历年真题一周 4 篇阅读的速度,从 2002 年开始,暑假前能做完 2002-2008 年阅读部分即可,做完后要进行精翻,找出所有不认识的单词,解决真题文章中的长难句,其余模拟题都暂且搁置吧!英语你能做完以上这些,就能赶上大部队进度了,所以完全不用慌。如果基础不好,做真题前还需要简单学习语法或直接看长难句的课程,把基础补上来,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省略这一步。

3.思想政治理论:从九月开始每天都看徐涛的课,然后然后刷了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后面时间比较充裕,做了腿姐和徐涛卷子的选择题。大题前期跟着徐涛的公众号每天一背,后期直接背了肖四,基本上背肖四就够用了,去年直接原题。总之政治不需要太着急,刷选择题,背肖四基本够用。

学习任务

6月-8月

肖秀荣《精讲精练》 1000题 目标:6-8月份把基础过1轮。

徐涛强化班:配套《精讲精练》听徐涛强化班,听完课之后再看 一遍书;听一节课,当天对应做配套1000题,错题就是你不理解的地方,返回书中看对应知识。

9-10月份

肖秀荣《精讲精练》 目标:9-10月背诵选择题知识点+刷题巩固

徐涛背诵冲刺笔记徐涛优题库二刷《精讲精练》+《1000题》错题 ,这期间持续做题强化,可使用优题库作为习题,背诵选择题的知识点

11月-12月份

肖八 肖四 腿四 徐八米三 目标:11-12月背诵大题+强化选择题+模拟 。肖秀荣押题班(考前一周更新):每天拿出1小时背诵选择题知识点+主观题知识点 。腿姐冲刺班:刷题保持手感,查漏补缺(只刷横似题选择题 。最后看一下冲刺班和押题班,了解答题框架。

4.专业课:

西农生命科学学院的细胞生物学的考试题型包括了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解简答题,包括的知识相当繁多,题目不仅考察基础知识,也会考察对知识的应用。这门课的主要参考书目是细胞生物学第四版,可以辅以习题册作为练习,当然也可以自己从其他渠道去淘练习题。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课本,把课本知识初步熟悉之后去做练习册和书上的课后题,通过做题来熟悉课本内的重难点,将知识点进行记忆。

然后就可以做真题,通过真题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熟悉学校的出题思路。在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一定要去注意那些细小零碎的知识点,因为细胞生物学考试大部分都是小题,有可能会出一个你没有注意的一句话。虽然一个空只有一分,但是丢的多了还是会影响分数的。以细胞凋亡为例,该板块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细胞凋亡相关的名词解释,细胞凋广的起始、进行、结束,凋亡的不同方式,凋亡的意义等,提到的每个部分都有可能出成一个名词解释,选择,填空或判断,简答等。而解答题主要就是看考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一般情况下前面小题做的不错的考生后面的解答题也不会差。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而生物化学考试题型包括了名词解释,论述题和解答题,其中简答和论述占比较大。相比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更加注重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单独某个知识点的记忆。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并在备考过程中学应用基础知识来回答或者解决问题。对于生物化学来说,零散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要成体系地复习。

最后,对于这两门专"课来说,当年的诺贝尔奖是一定要去关注的,诺贝尔奖如果出现了和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那么考试大概率会出相关的简答题,所以学弟学妹们到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诺贝尔奖。

整体时间进度 这部分以月为纬度,大体说一下我的备考进度。

【4 月份】了解考研常识,查找考研数据,确定好一志愿学校之后,我就开始搜集专业课的参考书籍,然后开始*专业课参考书,我把很多经验贴中提到的书籍都列下来,如果某些书在好几篇经验贴中都提到了,那我就会列在自己的书单当中。回到学校后开始学习英语和专业课。英语主要是看视频课背单词,专业课就是看入门教材。

【5 月份】专业课继续看基础教材,当时的进度大概一周一本的样子,我一共整理出了 8 本必读书籍,5 本补充书籍。看书的同时我会在 A4 纸上面大体画一下框架和逻辑关系,这个方法很好用,能够帮助你清晰梳理知识,不然看书就会很散。还有一个小诀窍,就是每看完书中一段话,你就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作者的中心意思,对理解非常有帮助。第一遍看书留有印象即可。英语这个时候开始上真题了,我是从 1997 年的真题开始的,有同学问我 97-20 的真题去哪里*,我建议你不需要*,因为我的是校门口发的,你直接看 01-21 的就可以。继续看书的同时,开始做专业课的笔记。当时觉得哪里都很重要,抄书抄了一个月。做笔记时会有一种不相信自己的感觉,总是担心自己方向错误,还耗费这么多时间。所以我联系了之前的学长借鉴他的笔记,一旦有拿不准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当时他怎么做的,找一下心理安慰。英语继续看真题的阅读部分,前期大概一天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精翻。

【6 月份】这个月专业课的基础书籍大概过完一遍,因为要期末考试,所以这个月用在考研上的时间不是很多,不过英语还是保持一天一篇的频率。

【7 月份】暑假到了,专业课开始以一轮背诵,背的时候才发现有了问题,我做的笔记对于背诵实在不太友好,很难记忆,原因是因为知识太散,没有重视知识框架的建立。7 月份就进行了第二轮看书,并且重新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背诵习惯编排笔记,删繁就简,目的是提升背诵效率。我第二次做的笔记非常系统,所以也一直用到考前。英语开始整篇模拟真题,一周一套。依然是精翻之后读熟,保证消灭每篇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保证每个长难句和题目都理解,并总结技巧。

【8 月份】8 月份开始断断续续听政治的网课,但是没有下太多功夫。重点还是在专业课的一轮背诵上面。英语做了半个月的题源报刊的题目,后来觉得里面的出题思路很怪,所以弃了,继续做真题。

【9 月份】9 月专业课完成一轮背诵,这时候我开始搜集专业课真题了。同时开始看一志愿学校老师的论文,在知网都下载下来打印,还有我订阅了 2 本专业期刊,每个月都会看里面的论文,因为有很多学界的热点事件,能够开拓专业课答题的思路。英语还是做真题,政治断断续续听网课,徐涛强化班。

【10 月份】专业课开始系统模拟往年真题,英语还是保持一周一套的速度做题,政治开始发力,听课、做 1000 题、记笔记。

【11 月份】政治主观题训练,做真题;英语作文总结框架;专业课训练写题速度。同时还是保持每天背书,每周训练在规定时间内*题,保持手感。

【12 月份】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了,而且会有一种抗拒的感觉,想不管结果怎样,快考试结束吧。这个阶段就是维持每天学习的状态,每天都背笔记,不会再去增加新的知识了,就是把过往的笔记一遍一遍的背,英语作文框架也一遍遍的背,只求熬到考试。12 月底考研初试,经过 2 天的紧张答题之后,我的考研前半段结束了。

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及考研大纲

1.重点名校:药理学2014-2020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说明:本科目没有收集到历年考研真题,赠送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因不同院校真题相似性极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建议考生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

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49药学综合考研资料

2.尤启冬《药物化学》考研相关资料

3.杨宝峰《药理学》考研相关资料

复试准备经验

西农不保护一志愿,去年1:2进复试,调剂的学生都是高分,初试成绩占比很大,如果初试成绩高的话基本没有问题。西农复试需要考的东西很多,要考六本书,所以要提前复习,复试也会考笔试,所以提前准备,好好复习。英语会问几个问题,相对简单,直接去网上搜模板加以修改即可。调整心态不要紧张,好好做自己的毕设,一般情况下会针对毕设进行提问,看看你的综合素质。考研出分当天一定要注意省份官网或者是学校官网的动向,出分的第一时间就是激动,然后当天就要给自己想好的老师发邮件,发完邮件之后就要学习,复试的准备时间很短,但是专业面试都是你之前学过的知识,注意自己的英语口语介绍以及口述,包括自己特长、兴趣爱好、还有毕业论文,还可能问道跟本专业相关的大佬,这种大佬要找咱学校的,就是文章发的多,自己的英语四六级也要说,即使不说,估计老师也会问。四级没过其实不去面试也可以,自己大四抓住机会吧。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TAG:
本文标题: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673072.html

与“西北农业出版社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学考研经验?”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