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最牛银行专科学校排名武汉 麻烦高手给一下金融专业的考研学校排名,越多越好,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为什么上财分数线高出很多985学校?
一个学校分数线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考生的报考需求旺盛,而影响需求的最根本的因素,州贺是人的观念判断。
2015年 上财 自主招生的火爆2015年6月14日,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上海 财经 大学的校园却变得热闹非凡。原来,当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挪到了高考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在陪着孩子来参加财大的自招。
可以看到,一块不小的候考区域黑压压地挤满了人,校园的一隅被浩浩荡荡的考生和家长营造成黄金周的 旅游 景点——上财由于学校设置和专业特色,小而严谨,从来不曾受到游客的青睐,这样“游人如织”的景象让财大的学生新鲜不已,也让上财再次登上了新闻。
教育部平台上的公示信息显示, 2015年向上海 财经 大学提出报名的学生人数超过了1.3万人,接近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6000余人)和 清华大学 自主招生申请人数(9000余人)之和。该数字不仅位于本年度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申请人数第一名,更是创造了该校记录。
这样的火爆情形在高考录取时也同样得到了体现。 作为 长三角 核心城市的上海,其首屈一指的 财经 院校长期受到江浙沪考生的青睐 。以江苏省为例,2015年 上海财大 的文科最低分数线是389,与 复旦 的分数线仅仅相差2分,而且上财的分数线要比江苏本省的综合类名校 南京大学 的分数线要高;理科分数线也达到了388,在上海高校中紧随复旦交大,位列第三。以下是近几年复旦和上财的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分布情况(江苏省)(有图为证):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粗略地看出,复旦录取考生的分数较为集中,相比较而言,财大的分数段范围更广,虽然最低分数线一直低于复旦,但近两年差距在缩小,财大的生源质量逐渐提高,而财大热门专业的就读者们则都能达到复旦的录取分数线(除了2011年文科以外),甚至还一度出现财大的最高分高于复旦最高分的情况——从生源来看,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财大。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财大也逐渐走进了北方考生和家长的视野。由于地理因素等原因,上财在北方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甚至曾被认为是专科学校,往往“发挥失常”了才会报考。现在这样的情况变少了, 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上财位列文科类最难考院校的第8名,前7名均为综合性大学。而这10所高校中,除了上海 财经 大学,还有中央 财经 大学,这是两所仅有的非综合性大学,也是非985重点高校。而上财比 央财 排名靠前,也粗略说明唤芦上海的 财经 学校正在获得北方考生更多的认可。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
从全国范围内看, 财经 类院校广受欢迎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像西南 财经 大学、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 、东北 财经 大学等的分数线都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而二本的 财经 院校或二本院校的 财经 专业最低投档线超过一本线更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情况。和外国语、法学、医学等其他专业性大学相比, 财经 类院校的受捧程度也是遥遥领先。
狭义地看, 财经 专业的长盛不衰和它自身的专业性有关, 财经 类的学科,如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它是一门技能,就和计算机、医学甚至驾驶一样,掌握了这门技能,就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而且这项本领不会过时,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任何 社会 组织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所以学好它,最不济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社会 经济发展的推动广义地看, 财经 学校与 财经 专业的热门与 社会 经和迹带济发展的背景是又分不开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发展迅速势必会增加 财经 人才的需求,而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蓬勃生态又将 财经 专业捧上了天。近几年来,金融一直比较热门,这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民间的资本、资金进入到金融行业,各个不同行业也都有一些 金融管理 上的业务,加上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推动,金融经济自然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专业。
社会 焦点催生报考热潮由来已久,早年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 国际经济与贸易 这样的专业就特别火,因为当时人们认为 社会 的需求量会非常大,前途会非常光明。而近两年,国际贸易虽然也是 财经 的专业,但是它的热度已经不如金融或者是会计这些专业了,因为背景不同了, 社会 需求不同了,人们追捧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
归根结底,无论是专业属性的判断,还是 社会 背景的分析,大学或专业的选择与人们对自身就业归宿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就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在报考的考虑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财会作为一门技术“不会过时”与金融投资的“现学现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都是奔着 社会 需求量大的方向而去的。
需求量大,意味着机会更多,意味着不容易失业。有家长这样解释,(上海) 财经 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有优势,进入高大上的金融财税系统或者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的比例较高。“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之一,对 财经 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会保持较长一个时期。”
更有“野心”的人则会考虑,十年难遇的好行情,掌握了专业知识则更容易脱颖而出,或者说,更容易大赚一笔。
最后,说点有意思的事儿。仔细想想,其实广大考生疯狂涌入 财经 大学和广大散户疯狂涌入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跟风赶热门, 财经 大学的分数线越高,报的人越多,股指越高,开户的人越多,都是*涨不*跌,跟着大潮走,跟着“大佬”走;都是在繁花似锦的盛况下,认为自己多少能分得一份蜜,自我感觉很良好,上了 财经 专业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赶上了牛市早晚能一夜暴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学校报考还是资本市场,都已经过度地“市场化”了,价值规律的制约已经空前降低,呈现出来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市场选择(供需关系)的结果,市场的不理性特点则让这种偏离真实价值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 财经 专业的分数长期偏高,股市的价值也总是被高估;而且进去之后都并不见得一帆风顺,学了 财经 可能发现这一行并不是多么“高大上”,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而炒了股的可能钱没赚多少,却作茧自缚似的把自己套在了里面——都是容易梦碎的伤心之地。
不过,既然它们的走红都是热点发酵而来,那么随着热度退却,回归常态将是必然趋势。现在是不太理性的,但聪明的人们总不会让自己一直跌跟头的是不是?所以报学校也好,炒股也好,最后大家会慢慢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为 财经 类专业就业不错,报考比较火爆所以分数线高。
其实不只上财,外经贸,央财等等一票 财经 院校分数都不低。尤其外经贸曾经招收了不少状元。
还有就是一些其他报考人数多或者就业比较好的专业院校分数线也不低。比如北外, 上外 是外语类中最好的院校,加之想学外语专业的高中毕业生人数不少,所以这俩学校分数线也很高。90年代通信火的时候 北邮 西电分数线很高。现在有所滑落,但是由于互联网很火,这两校大部分专业都可以去找IT类工作,所以现在分数线也还可以。
但是要切记,这句话反过来是不对的!录取分数线高不一定好就业!比如最著名的生物类专业,十几年前分数线奇高,清华北大生科专业里有不少状元。但是找工作时还是很困难。这些专业要不是有极强的兴趣还是算了吧。
再来说说为什么有的 985大学 分数线不高。第一大部分 985高校 力求广度,有些985大学合并周围一堆大学,合并的有些大学底子不好,合并前本身不是强校。合并这些学校后,排名会上升(因为现在排名看总账不看平均,合校起码没坏处),但是招生规模会扩大,一些冷门专业合并进来肯定会影响分数线。第二,985大学也有些考虑地区,考虑专业的照顾因素。一般985计划签约时间越早实力越强。第二批985高校有些是因为地区跟专业照顾才进的,即使不是相对实力也没那么强( 国防科大 还是挺强的,第一批没进主要是背景特殊吧)。
所以985高校中前10几所签约的高校非常强。后面的实力越来越弱。211非985高校中,有的高校因为专业就业好,报考人数多,超越后面的985也很正常。
说一说我的看法。
1. 首先,上财不是985是因为其专业性太强,综合性偏弱,但是在 财经 领域,其实力超过很多985。所以不能天然的认为985的分数线一定就比非985的高,比较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
2. 其次,要明白分数线是跟什么最相关的?影响分数线的直接因素是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由于上财地处上海,外加在 财经 院校里又是重点,各个省份对 财经 类专业感兴趣的人就报的多,但是上财本身专业有限,学校规模较小,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招生名额又投放给了上海当地,比如在湖北就很多专业不招生,招生的也名额也很少,按照从高分往低分录取的原则,只要有个别超级高分为了保底报上财,最终上财的录取分数线就会比较高,超过很多985院校就不足为奇了。
3. 如果报考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好好的去上财了解下(看看它的课程设置、所用教材、所配老师的背景、教学理念和实地考察下学校氛围),你会更喜欢这个学校,也会更加认为它高出很多985的分数线不足为奇,实至名归。非要说985的话,上财是 财经 界的985。上财在二十一世纪出的时候进行过改革,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师资配备全面向欧美一流高校看齐,上财地处上海,上海要建立全球金融中心,所以上财有这个优势和条件,也有这个使命感。在 财经 类专业,目前还是西方在引领世界水平,所以向他们看齐应该没有错。据我所知,上财从国外挖了一大批好的老师,经济管理类直接用双语教材,考研的专业课的指定教材都是偏难偏数理经济的经典教材。实力在那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查了一些资料,2019年上海高考普通本科批中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上海 财经 大学的985工程大学有1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数据不全,这里先用2019年的数据。)
非985工程大学中,2019年上海高考普通本科批中,录取分数能够超过上海 财经 大学的,真没有。可以说,在上海市,上海 财经 大学是录取分数最高的211工程大学。不过这与上海人不愿意离开上海、更不想离开上海太远去读大学有关。
除了在上海市,上海 财经 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仍然很高。相关资料不列举了。
上海 财经 大学在前几年,高考录取分数相当高,在上海能够与同济大学竞争生源。但是在2018年之后,上海 财经 大学的录取分数有所下降,根据上海市2019年高考的录取情况,他的录取分数已经排到了同济大学的后面,甚至低过了华东师范大学。不过上海 财经 大学的录取分数仍然高过多数的985工程大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这与上海 财经 大学的所在行业、所在城市有关。
前几年, 财经 类大学一直是我国高校中的热门院校。在宽阔写字楼中的金融行业金领,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工作环境,都非常令人羡慕。证券、投行、理财等各类金融行业的企业比较多,我国的股市在2015年的行情,的确让业内人士欢呼了一把。但是从2015年之后我国股市萎靡,我国的金融行业就不再那么挣钱了。这也让 财经 类院校的热度逐渐出现了下降,到2018年,相关院校的录取分数出现了一些下滑。上海 财经 大学也不例外。不过 财经 类院校仍然是我国高校中热点院校。金融行业仍然是一般人羡慕的工作。而上海 财经 大学正是 财经 类院校中的翘楚,是这个行业院校中的带头大哥,这是上海 财经 大学录取分数高过多数985工程大学的原因其一。
原因其二,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我国A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就是在上海。上海 财经 大学的毕业生,在 财经 行业内非常受认可,就业质量摆在那里。简单来说,因为经济发达对 财经 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毕业生的就业比较好,这是考生与家长认可上海 财经 大学的原因。受考生和家长认可,录取分数当然就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我最近解读了一百多所高校的就业报告 ,看一所大学好不好,看完就业报告就能见分晓。
先来说说985大学,基本全是综合类的大学,特点是很大,他们的排名比较靠前,一是学校大,二是学校强,如果单一具体专业,一些985大学的顶尖水平的专业不是那么多。
好比一个人又会唱又会跳,还有高颜值,那么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但是也有韩红这种唱功非常厉害的实力派。
上财就是这样的实力派,位于我们的金融中心上海,学生就业近水楼台,去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类的公司非常方便。
而且 上财开设的专业比较单一,主要都是围绕 财经 来开设,非常专注,所以很专业,这个学校我建议很多学校都应该学习他,有的学校为了排名是不断的将自己的饼子做大,就是不断的开设新专业,在每个专业上有一些论文,研究成果的发布,累积起来就能提升排名,而另一些大学不是去开分校,不是将饼子做大,而是将自己做强。
从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无非追求两个方向
1、薪酬比较好
2、学生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财经 类的同学就业都是去大企业,银行,证券都有这样的特点,薪酬也比较可观。发展空间也比较好。
而有些985大学,专业开设得多,有的专业还好,有的专业就业不如一些二本的专业。
所以分数高,上财分数就应该高。
上海 财经 大学就业报告
点击上面的文字就可以看上海 财经 大学就业报告视频版本,已有1万多人观看了哦
而在报考志愿时,很多人的观念是我考上了985,我牛B,我考上了211我牛B。。还看不上一些考上的大学排名比自己差几十名的同学。但是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人家好求职,工作环境好,薪酬高,自己就比较恼火了,不好求职啊。未来发展也比较暗淡了。
@廖老师的求职课
分数线高低不完全与学校实力对等,上海 财经 大学分数线甩开一大批985名校,只能说明是市场的需求。
看看安徽省2020年理科投档线就很明了:
上海 财经 大学 661
北京师范大学 659
重庆大学 642
电子 科技 大学 654
东北大学 635
大连理工大学 638
东南大学 657
哈尔滨工业大学658
湖南大学 641
华东师范大学 655
吉林大学 638
山东大学 643
四川大学 649
天津大学 656
武汉大学 659
西北工业大学 647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611
厦门大学 651
中国海洋大学 633
中南大学 644
中山大学 651
华南理工大学 648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是考生选择理性,不一味选择985名校;二是以就业为导向,上财的专业基本都是热门专业,薪水高;三是地处国际大都市,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四是上财在行业内实力强劲,口碑好,名声响,毕业生在外资银行、证券投资领域,其竞争力不输于清北复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选择上财而不选择985也就很正常。由于上财的各种优势明显,结果导致高分考生扎堆报考上财,以致上财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超过了大部分985名校。可见,现在的考生考虑问题很现实,选择很实际,这样做,没错。
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切向 看”的时代,高考生填报志愿自然对 财经 类专业趋之如骛,这是导致 财经 类大学分数线飙升的直接原因;二是上海是东方巴黎、国际魔都,这里有国内最大的A股证券交易市场,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 社会 对上财毕业生相当青睐,薪酬也开的高,这是分数线上涨的最核心原因;三是大多数上海考生不愿离开本地去外地上大学,外地考生也对长三角老大——上海市格外钟爱,宁读上海的211高校,也不愿读东北、西北的985高校,这就导致了上财的高考投档线水涨船高,超过国内绝大多数985高校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国类最认可的 财经 类大学——“两财一贸”,指的就是上财、央财和贸大!
财经 类分数高,因为管钱的人就是牛。我是一名老师,学校出纳和总务主任那是一个牛,老师与书本和学生打交道,传道授业解惑。校长出纳会计总务受人敬重,管钱的就是好。所以中国人就喜欢 财经 类,正如程咬金的岳父所说:“经手不贫”,封建王朝是这样的。新中国是新 社会 ,管钱是为国家理财,但人们心中还是觉得管钱好。
录取分数线不是学校决定的,而是由报考学生的分数来划定。比如上财计划招生5000人,按1:1.05比例预录取,那么5050名报考生的分数就是录取线。上海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又正值从工业大市转型为高新 科技 大市, 财经 金融又是最火的行业,充满了无数高薪就业机会,吸引力自然极大。导致很多高考生高分低报,放弃985选择211上海 财经 大学,这是上财录取分数线高于众多985大学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上海高考生分数达不到清北复交的录取分数线时,首选上海 财经 大学,一般不会考虑外省哪怕是顶尖的985大学。有传言说上海 财经 大学经济应用字、金融专业毕业生年薪30万是小意思。优秀毕业生确实有,但不都是,但这种传言的吸引力,加上上海独有的城市资源优势,导致各省很多优秀学生高分低报,拉高上财录取分数线也就是必然结果。
上财录取的高分数学生,今年应该是最多的一年,包括浙江有考生能上浙江大学,但报考了上海 财经 大学,可见上财吸引力之大。上海市不只是上财录取分数线高于众多985,包括其它211大学,象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录取分数线都高出很多985大学。普通一本大学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科技 大学录取分数线高于众多211、双一流大学。这很正常,在经济决定教育的今天,大学名头大不代表认同度和就业优势,学生主要是就业优势选择。随着上海市户口政策的改革,这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首先,上海 财经 大学是211高校,而且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其实力很强,特别是它的王牌专业,由于就业前景非常好,所以招生很火爆,在全国的报考热度都很高,收到很多家长的青睐,其名气和声誉高于一些一般的985高校。
其次,高考分数线不光受到高校学科实力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地区的影响,上海 财经 大学位于上海,而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无形中提高了上海的很多高校的高考分数线,上海 财经 大学依靠上海这个地理优势,也是强行让自己的高考分数线提高了一个档次。
再者, 财经 类高校有名气的主要就是中央 财经 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财经 大学,而央财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分数线都很高,那么和他们属于同一档次的上海 财经 大学能自甘落后吗?在高考分数线不能输给北京的两个 财经 类名校。所以,上海 财经 大学的高考投档分数线很高就不难理解了,高门槛依然阻挡不住广大考生对上海 财经 大学的热爱。
其他信息:
说实在的,湖南大学虽然前缀加了湖南,然后也是985,211大学中的一员,但是湖南大学的知名度,或者说可辨识度并不高,远远低于湖南师范大学(嘿嘿,毕竟师范大学妹子多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起码在湖南是这样的。
但是湖南大学的整体实力,综合水平绝对配得上它985,211的身份,虽然我并不是湖南大学的学生,但是我也觉得这个学校真的佷棒。
因为同龄的表姐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和她关系不错的我,在她的邀请下去过几次,学校的实力我就不一一叙述了,985,211,也不需要无名者的歌颂。
简单的说说学校的坏境吧,有一句话了来形容就是,可以说岳麓山是湖南大学的后花园,虽然岳麓山也是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后花园,但是岳麓山最重要的一道风景却列在湖南大学的身边,甚至被它包围。
没错,岳麓书院就在湖南大学旁边,湖南大学的学风也和岳麓书院一样,简单,质朴,来湖南大学你绝对不会后悔。
该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原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的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仍然直属教育部。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属于双一流大学B类。
1、岳麓书院矗立千年,千年学府当之无愧;但历经战争与动乱,百年名校之名再也担当不起了。今天的湖大问题是很多,而且这些问题基本都是人的因素造成的。53年院系大调整中受到伤害的学校不止湖大一所,湖大要说自己最惨,估计「五大母校」等一众学校都不会感到服气;但是如果说湖大是最惨的学校之一,不管是谁都很难再提出异议。可以说,湖大自53年院系调整后就一直都没回过神来。更为严重的是,千年来岳麓书院都因其杰出的人文思想而著名,但是几次调整彻底摧毁湖大文科后,工科的湖南大学对于人文的岳麓书院的继承性就出现了问题。1978年恢复正常发展以后,湖大就一直在努力建设自己的文科,但30多年过去了,湖大文科却是依然羸弱。
2、论学校景色风貌,全国能和湖大比肩似乎也只有北大、武大和厦大,更难的的是岳麓书院作为我们的校内景点有故事有历史有逼格,放在全国也是无出其右,所以,景色上气质上,在湖大读书是一种幸运。但读大学不是去看风景的,当年的湖湘一哥在本省现在也只能是个探花,985里吊车尾,不尴不尬,过了长江这个学校几乎没有存在感,每当别人问我哪里毕业的我说湖大几乎无感,在北方通常被反问湖北大学还是湖南大学?而真正牛逼的学校我发现并不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比如你说华科、华理都知道说谁,这个时候你只有自己补一句985别人才会觉得,哎呦,也还成啊,换句话说,我们的学校是因为挤进了985这个圈子而被认知,很多时候不是湖大这个学校本身(土木等王牌专业业内地位特殊,不具有普遍性)说起来,还挺值得研究的。
3、湖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格局太小,且不说隔壁的中南是怎么有个硕大无比的新校区,也别跟河东的国防科大作为军校比较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当初放弃湘雅医学院这一棋下错使湖大彻底丧失了挤进一流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学科全规模大面积大的大学在各种政策上都能得到更多的倾斜,湖大学科少了农学和医学,农学咱就不说了,但医学你可以百度下中国前十的大学看看哪个是没有医学院的,医学院不仅仅是一个学院,医学作为最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拥有附属医学院还可以以此扩大在社会的巨大影响力(没有什么比命更重要),中南的崛起就是兼并了湘雅怒进前二十。
毕竟在全国范围讲,一个地级市坐拥两所985已经相当幸运了,这也和长沙在湖南一城独大的格局有直接关系,认清长沙的位置也就认清了湖大的位置,湖大是一所好大学,但会不会变成一流大学,情感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你问我湖南一哥是谁我不敢说,但如果你问我哪所大学是湖南最受欢迎的大学,那我敢打赌,一定是湖南大学。
咱先不提这“985工程”、““211工程”,也不提这“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更不提湖南大学钟志华、何人可、邓飞等知名校友,咱就先提吃,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说到我们湖南大学这个饭菜,那我可真的是有说不完的话了。湖南大学的食堂师傅专门组建了QQ群,同时在学校贴吧上专门建立了一个美食专帖,专门记录食堂饭菜。同学们不仅可以在QQ群给师傅提饭菜方面的建议,更可以说出自己想要吃的饭菜,只要票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师傅便会给同学们做自己喜爱的饭菜啦。除了物美,更是价廉。不到十块,便可以吃到超大份量的肉丝、酥肉!
说到湖南,大家脑海里一定会联想到岳麓山和岳麓书院吧~令人羡慕的是,岳麓书院对湖南大学的学子是免费开放的!也就是不要钱啊!你自己说,划不划算! 除了这些,在湖南还有足以让你沉醉的臭豆腐,热情洋溢的湖南妹儿,幽默帅气的湖南帅哥嘞!所以说,湖南大学真的是杠杠的!
湖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位于湖南长沙,是我国很有名的一所优秀院校。学校的土木专业很有名,我相信对于选学校的学子来说这不并不意外。
我有一好朋友现在就读于湖南大学,休假的时候经常去找她玩,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这个学校很大,因为没看到学校的围墙,后来我朋友告诉我这学校属于开放式的,不仅没有围墙,连校门都没有,并且在那一块有好几所高校,走着走着你很有可能就到了另外的一所学校。
学校周围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景点,比如说岳麓山、岳麓书院、爱晚亭等等,不瞒大家说我真的很钟爱爱晚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亭子里面有一个字和我名字里面的一个字相同的缘故,我每次去那边不管时间有多紧凑,我都会去逛一逛,特别是到了深秋时分,大家不要错过爱晚亭的四周围被红叶所包裹着景象,坐着亭子里,吹着和煦的风,真的可以让人的心更加的静下来,然后和几个友人沿着小路漫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武汉理工大是哪三大学院合并而成的?
G教授目睹了四次院校调整。
第一次是1956年的院校调整。当时他刚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不久,在大连理工比邻的海运学院执教。院校调整中,母校的沧桑巨变就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大连理工的造船专业尤其是内燃机专业堪称全国王牌,但为了集中力量,把大连理工学院造船系全部并入上海船舶学院。大连理工学院的造船专业成了空白,两年后重建,但主力都走了,重建谈何容易?所以直到今天大连理工的造船专业还没有恢复元气。”
当时的G教授绝没想到,院校调整的浪潮连绵不绝断,很快就把他也卷了进去。1963年,交通部一个会议决定所属院校大调整,所有管理专业调到上海,所有港口航道专业集中到重庆,所有驾驶轮机专业集中到大连,所有造船专业集中到武汉。毕生从事造船研究的G教授奉命前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报到。而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已经在1952全国性的院校调整中大伤筋骨,只残存三个专业;经过十年生聚,刚刚恢复生机,从三个专业发展到十一个专业,第二波院校调整又给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当头一棒,十一个专业只剩下四个专业。
对这两次院校调整,G教授有一肚皮的意见。“历史上的院校调整都是错误的”,现在想起来,他仍然不免激动:“学科传统往往是一夜之间就断裂了,学科生态往往是一夜之间就打乱了,伤筋动骨。”
虽然一肚皮意见,但G教授毫无办法。谁让他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呢?人微言轻,对院校调整怎么不满也只有服从的份。再过了二十来年,情形终于有很大改观——他成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院长,据说是跻身决策层了。但纵然如此,还是只有服从的份:1992年他任期期满,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上级领导刚宣布他从院长位置上退下来,接着便宣布了一个在他是闻所未闻的消息:武汉水运学院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这次合并倒不是坏事,我不反对。可上级做出这个决策时,我毕竟还是当事一方的行政负责人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宣布之前就不跟我通个气呢?”G教授一脸无奈地回忆说。
因为有了这么丰富的履历,所以,当世纪之交又一波大规模的合并浪潮扑面而来时,当举国舆论为此沸沸扬扬之时,G教授反倒是一派平静——他再清楚不过,和以往所有院校调整一样,这次合并是典型的*行为;也就因此,这次合并是不可阻挡的,说什么都没有用。事实的确如此。合并*中,曾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到主管部门*,说他不能盲从,因为他要对全校一万多师生的命运负责。主管官员听了冷冷一笑:“枣宴和嘿嘿,谁要你对他们负责?过不久你就不是校长了,就回家抱孙子了,还对他们负什么责?”
“大势所趋,争论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当时我们关心的不是要不要合,而是合以后怎么办。” G教授认为自己的这番盘算很精明:“包办婚姻未必不能产生爱情。可以先结婚后恋爱嘛。既然大局不可改变,那么我们思祥猜考的重点,就只能是如何在顺应大局的同时,趋利避害,减少损失。”
但是,侥幸没有转化为现实。生拉硬拽之下,2001年,分属于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成了武汉理工大学。但两年过去,期待中的温情遥不可及,持续的只有阵痛。
“余家头保卫战”
最强烈的阵痛,起源于所谓“大校园规划”。
这个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南湖地区新发展2000亩校园,按现代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新主校区。一路之隔的新主校区和鉴湖教学区按32000学生规模设计,促使学校机关、院系教学行政集中,促进学科融合与资源调整,促进马房山校区和余家头校区融合。”
余家头是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所在地,原武汉工业大学、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则坐落于马房山。两地相距17公里。主校区马房山和余家头校区要做到步调上的整齐划一,这个空间距离无疑构成了巨大障碍,学校领导因此拟在紧邻马房山的南湖地区建设新的主校区,以“促进马房山校区和余家头校区融合。”广为流传的解释是,所谓“融合”,不过是将余家头校区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迁往南湖地区。该方案问世伊始,就在武汉理工大学引起强烈争议。争议声中,一位高层领导前来视察,据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发布的报道,这位高层领导现场指示:武汉理工大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校园,满足不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设大校园已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因此,他代表教育部决定支持这个方案。
校方意图不言自明:高层的*坐在支持者一边,看反对者还有何话可说!但出人意料的是凳盯,高层“指示”非但激怒了反对者,余家头校区“议论纷纷,人心动荡,一片反对声。”九位老干部更是在第一时间联名致函主管部门,请求核实。
“因为那篇报道根本不真实嘛。”余家头一位老干部愤愤地说,“学校领导在报道中塞进了他们的私货。什么‘统一的校园’,什么‘促进马房山校区和余家头校区融合’,明摆着是要消灭余家头校区。张保庆副部长怎么可能这么讲呢!其实我们听到的说法是,高层领导不但不主张消灭余家头校区,反而再三再四地强调要用好原有校区的资源,这一点报道中怎么只字不见呢?”
“大校园方案主观上是错误的,客观上代价巨大,是不可行的。这个方案我们完全不能接受。”余家头一位老教授说。“你到武汉理工大所有校区走一走,看看哪个校区比得上余家头?这么好的校区说*就*,要造成多大的浪费!”
余家头校区确实太多亮点:水光潋滟,鸟语花香。一幢幢蛋黄色的楼房,座南朝北地整齐排列在丛丛绿荫之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还是它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武汉理工大学三个全国重点学科中的两个,即船舶工程学科和轮机工程学科,均在余家头校区;据称,“在一所与船有关的大学能同时拥有这两个重点学科,在全中国是唯一的。”其它部级重点学科更所在多有。余家头校区还拥有一系列重要的大型实验室,有的是国内大学独有,有的为其它重点大学所不齐备。例如:全国唯一的深浅两用大型拖曳船模试验水池;全国最早最先进的用于检测动力机械磨损的铁谱实验室,自己研制成功的、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轮机管理模拟器等等。余家头校区图书馆则是武汉理工大学最大规模也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如此雄厚的基础设施,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国家财政几十年投入的结果。倘若真的弃而不用,的确令人扼腕。
“余家头的基础设施比哪个校区的基础设施都要扎实。只需把建设新校区的二十多个亿拿出来五分之一,甚至更少些,也可以使这些设施更新换代,再上一层楼。不仅现有的重点学科可以保持发展势头,象航海技术、物流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有相当水平的学科也有望成为全国重点学科。放着金碗不要,偏要丢了金碗花更多的钱再造一个普普通通的碗,这种做法让人难以理解。”老教授困惑地说。
实施大校园方案需要投入竟达二十多亿之巨,这是余家头教职工难以释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份材料就指出:“如此巨大的资金要在几年之内筹集,除了集中学校本身自有的财力(学校现已在银行贷款2-3亿)和*掉几块孤立的小校区外,主要靠银行大宗贷款来解决。学校不是盈利单位,巨大债务靠什么收入去还?其后果必然是从当前起在若干年之内,国家银行多了一笔呆帐,全校学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原有学科优势受到严重威胁,师生员工的生活福利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
如此复杂的格局,注定了马房山和余家头之间,不可能就大校园问题达成共识。高层领导表态支持大校园的报道因此只会火上加油。
分权乎?集权乎?
“余家头保卫战”看起来只是校区选址之争,背后隐藏着的却是管理体制之争,实则是合并之痛,是体制摩擦之痛。
2002年4月,教育部某官员有过一个公开讲话:“组建巨型大学,我们应该极其慎重,我本人不太赞成骤然组建太多巨型大学,因为我们还没有管理巨型大学的足够经验,管理好巨型大学在我国还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不仅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改善的问题。”
新组建的武汉理工大学恰恰就是“骤然组建”的巨型大学。该校在校全日制学生多达42000余人,分布于多个校区;办学规模骤然扩张、学科专业门类骤然增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骤然加码,组织系统极其混沌。而如某官员所言,“我们还没有管理巨型大学的足够经验”,可资借用的都是传统的管理单一校区的经验。因此,传统的管理单一校区的经验自然而然地被完整移植到新的巨型大学。主管部门为此再三强调:“一旦合并就必须一步到位,宣布合并后必须做到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实现人、财、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五统一’。”
学校生态天翻地覆,管理模式却一成不变,其间的问题、矛盾和冲突可想而知。一位前校领导告诉记者:
“新班子上来就要五统一,原来的机构统统撤消。我对此很不以为然。我建议他们,原有机构、干部统统不动,各自管理各自的校区;再从各校区抽调十人组成全校领导机构。各校区原有的问题、矛盾仍然由各校区自行处理,自行消化,校领导只是观察、比较、协调,择优而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超脱,可以保持清醒;另一方面,也不会束缚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但他们不听,什么权力都要收。结果呢,权力收上来了,问题、矛盾也收上来了,问题、矛盾都集中到几个校领导的身上。有办法收权,却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不是自讨苦吃嘛。”
高度中央集权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比如,各校区图书馆无权自行购书,各校区医院无权自行采购药品,只能由马房山主校区集中采购,再层层分发;各校区食堂无权自行采购食品和副食品,仅管余家头食堂与附近菜场有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但现在再不能从附近菜场进货,而必须由马房山主校区饮食中心统一采购,再每天驱车17公里为余家头食堂送货。伴随着权力上交的是利益上交。比如,余家头所有食堂的利润,必须一分不差地上交马房山主校区;连余家头校区的运动员也被抽调一空——余家头校区原本是水运学院,水上运动是当然的强项,水上训练设施相当完善。但合并后宁愿让余家头水上训练设施闲置,宁愿到社会上租用场地,也要把水上运动队调往主校区。只有条条没有块块,“把横向联系全部切断,对下面不放心,怕下面*,不服从领导。”余家头一位后勤干部苦笑着解释说。
集权到如此地步,结局不免荒诞。后勤工作具有地域性、快变性、突发性,因此要监控及时,反馈方便,处理快捷。也就因此,后勤工作应该贯彻属地化原则,以块为主。但属地化原则不符合“实质性融合”,不符合“五统一”;因此合并不到半年时间,以块为主就变成以条为主。跨地域跨校区管理,摊子大,战线长,千条线穿一个孔,不可避免要出现管理盲区。比如饮食中心党支部,党员分布于八个校区的二十多个食堂中,跨地二十多公里,组织生活根本无法正常开展,以致于同一个支部的党员几年来互不相识。至于饮食中心的日常业务,诸如*菜送菜,收款付款,请示汇报等等,当然更繁剧更捉襟见肘;因此有人开玩笑,说行政上不过正科级的饮食中心主任不仅要配专车,还应该配直升飞机。而饮食中心仅仅是*十多个“中心”中的一个,此外还有水电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学生宿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商业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建筑维修中心、通讯邮政中心……,所有这些“中心”都面临跟饮食中心同样的问题。
指挥机关统统集中到马房山主校区,其它校区没有指挥机关,余家头校区本科生多达一万余人,加上教职工和家属,总人口近四万;好比一个集团军,却没有军长军政委,近四万人的吃喝拉撒,余家头无人总其责。负总责的人和机构,远在十七公里之外的马房山主校区。凡事要马房山拍板,而马房山鞭长莫及,管不细管不好。各校区在后勤上群龙无首、一盘散沙。高度集中导致的是高度松散,各校区实际上的后勤管理力度因之急剧减弱,后勤管理质量之急剧下降也就是必然趋势。
这是一位博导的亲身经历:
“就在前几天,我的实验室的供电线路突然出了问题。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合并前就很简单,走两步路到后勤处请个电工,一个小时解决问题。现在不行了,要先请示马房山,等马房山批准,等马房山划钱*电线,屁大个事弄得这么烦琐。求人不如求己,结果还是我自己掏腰包,自力更生解决了问题。”
但管理质量之急剧下降还不是唯一恶果。另一个同样为人诟病的恶果是内部交易费用激增,从而导致管理成本激增。仅接送教职工在各校区间穿梭上班,所需交通费即高达每天一万多元,每年度高达三百多万元。其他如招待费、通讯费等等,莫不节节攀升。
更高的管理成本,更次的管理品质,如此“性价比”令人咋舌。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合并前的时光,认为还是独立好,高度中央集权反而成了*的催化剂。“合并前只给我们讲合并的优势,对合并可能引出的问题闭口不提。”一位老教授批评主管部门说,“其实很多问题本来是可以预见的。可以预见的问题偏偏要回避。现在好了,问题全出来了。”
“今不如昔”是各方共识。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同立场则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在管理层来说,“今不如昔”只能归咎于多校区的“割据”状态,而与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毫无干系。“一个校区是福,多个校区是祸”这样的说法便在管理层中盛行一时,甚至一些相当级别的主管领导也持这种说法。既如此,要改变现状当然非拿多校区的“割据”状态开刀不可。消灭“割据”,实现“统一”,就成了管理层的头等大事。一位校领导在解释“大校园规划”的初衷时强调:武汉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是第一流大学,而第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有第一流的校园。无疑,在管理层眼中,第一流的校园首先必须是“统一”的校园。“大校园规划”因此是这场“统一战争”逻辑发展的必然。
但是,管理层的初衷并不为余家头教职工所接受。余家头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尖锐地批评管理层“大校园,小家子气”。他说:
“现在一些领导喜欢空喊口号,小农经济思想严重。他们理想的境界就是四代同堂,学校弄个大宅门,大家都在一起,有个老爷子一发话,子子孙孙都听从。这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领导个人为本。都21世纪了还抱着这样的观念,不出问题才怪。”
一份上书更是对“一个校区是福,多个校区是祸”的权威说法表示反感,旗帜鲜明地宣称:“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上书认为,问题的根子不在多校区,问题的根子另有所在:
“其实,当前在校区管理上的‘祸’完全是由于合并后的领导硬要把原有单校区集中管理的模式和要求,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多校区的现实中来所造成的。纵观世界各地,有许许多多校区的大学,其中不乏‘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的大学。有的多校区分布在全城各处,有的分布在好几个城市。据我们所知,许多‘国际一流’的大学都不是集中式的‘大校园’,有的国际一流大学的校园还没有我们一个余家头校区的面积大。他们都办得好好的,为什么我们这里会成为‘祸’呢?因此,‘祸’的根源是没有放手让各地合并后的大学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采取多种模式的管理体系,而是硬要大家做到‘五个统一’、‘实质性的融合’、‘深层次的融合’等要求造成的。”
应该“联邦制”而不是单一制,应该分权而不是高度中央集权,大校园之争终于引出了这样全新的管理思路。
“实际上这不是新东西,早就有实践了。”余家头一位教授对记者说,“同样是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管理体制就跟我们的管理体制完全不一样。人家不搞单一制,同济医科大学在并入华中科技大学之后保持二级学院建制,人、财、物相对独立,所以同济的发展没有受到影响,现在发展势头很好。”
这点得到同济一位前任领导的证实。“我们的经验在于不盲从,不搞无条件合并。我们的合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保证我们同济在合并之后的自*。因为我们合并后有自*,所以我们受到的干扰少,仍然有大脑有灵魂有凝聚力,没有一盘散沙。正因为如此,我们同济才能在近两年异军突起,从原来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排名老四老五上升到老二。”
近两年医学院校排名老大的则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并非凑巧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跟同济一样,在合并后仍然保持相对独立的建制。同济那位前任领导断言:
“这是一个规律。凡是合并后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都不错;凡是搞中央集权的,都搞得一盘散沙,都发展不起来,比如一直在医学院校中排名老二的上海医科大学,现在就落在我们后面了。”
但是,同济人并没有洋洋自得。相反,他们对自己的前景深感忧虑。倒不是他们不信任眼下的分权制,而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分权制根本就没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因此不具有合法性,只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罢了。但余家头教职工哪知道同济人这些细微的心理活动,对同济人只有欣羡。
就在记者结稿时,余家头一位教授来电告知:“大校园”规划仍在紧张进行中。为筹集开发“大校园”所需资金,武汉理工大学原估价资产达二亿五千多万的三层楼校区,拟作价一亿五千万*给某方。双方正在就此谈判。而此事并未知会广大教职工。
“合并就是几个人关起门来拍的板,铸下大错。现在不能再这么错下去了。高校决策事关全体教职工的前途和命运,为什么不能对教职工公开?”那位教授痛切地说。
院校专业: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 “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一、历史沿革,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六易校址,八更校名,薪火相传文脉不息,师范教育底蕴深厚。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开始由单一的师范类院校转型步入综合性大学发展阶段。2013年,湖北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二、校区概况,学校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 1500亩。学校毗邻长江,紧靠沙湖,树木葱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服务设施基础完善。,三、学科专业,学科门类和专业齐全。涵盖除军事学、交叉学科以外的 12大学科门类,设有23个学科性学院、8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5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拥有3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有2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镇顷纯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四、人才培养,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1.9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2006年始,学校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探索开展通识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有一批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基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累计获批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8项。近年来,围绕国家和湖北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师范教育,成立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4个新工科学院,组建师范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和旅游学院等。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0余万人。,五、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1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0人,硕士生导师926人。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362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市级人才290人(次)。,六、科研与社会服务,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能源捕获和环境传感绿色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4个国家级平台,作为参与单位组建了湖北应用数学中心。建有省部共建有机化工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武汉市)重点科技创新平台41个。建有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等省人文社乎敬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巴西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2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县域治理研究院入选湖北改革智库,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入选省委重点建设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库。近五年来,学校获省科技奖35项,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项。,七、校园文化,建设书香校园,注重以文化人。多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网络文化优秀成果奖,连续 3次获评“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队获得全国冠军15次,5次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御咐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大学生龙狮团8次到国(境)外巡回展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摘得世界龙狮锦标赛冠军2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摘得桂冠。,八、国际交流,上世纪 60年代,学校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可提供中国*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湖北省*奖学金。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设立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在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九、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校正以“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双突破”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麻烦高手给一下金融专业的考研学校排名,越多越好,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
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
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
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
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
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
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扰正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
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学习内容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学专业推荐院校
一、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财经高校的金融学专业
中国的金融业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是由银行业所替代,所以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直辖的高校自然拥有了先天的优势,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无论是学生的就业还是金融学科的交流都与银行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联系,目前中国各大银行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这几所学校毕业的,在中国这种重人际关系的地方,作为其中一个学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些学校一个共同的弱点恰恰是它们原来归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教学的组织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围绕银行展开限制了激李雹其与现代金融的接轨,现代金融是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金融,金融机构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主体而已,尽管很多学校做了转型,但原来的惯性是不容易改变的。这类学校是:西南财经大学、外经济贸易大学(指并入的中国金融学院)、湖南大学(指并入的湖南财经学院)、西安交大(指并入的陕西财经学院),还有一大批原来的金融专科学校,相当一部分已经并入其他学校。
二、综合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综合大学的优势就是综合的学科特点,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成为它们引领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看看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果。但综合大学金融学的明显弱点是学明帆习的浮夸,不注重对实际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偏重于理论和宏观,所以研究生之后若不继续都博士,常常是眼高手低。这类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其中相待一批是金融学拔尖的,也非常难考。
三、原财政部所属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按照原来的分工,财政部的学校主要是培养财政管理干部的,所以这些学校的金融学专业原来并不强项,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融合成为必然,所以这些学校的金融学专业发展也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些学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应该还是财政、会计等其他专业比较强,不过这并不是说这些学校的金融学研究生好考,事实上由于近年来金融的热门,所有这些学校的金融也是非常非常难考的,有点人满为患的感觉。这类学校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成)、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四、中国人民银行专门的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
这是一个特别的金融学学校,它没有本科生层次,只有硕士和博士层次,所以层次高,加上它中国人民银行的背景,一些大腕级的教师(该校主要是*教师)教授课程和做导师,它就有了其他学校不可及的优势,号称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它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俗称五道口)。
五、工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工科学校办经济类,办金融学专业的历史应该都是比较短的,但工科的优势是它的雄厚的数理基础,而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定量分析,这些学校在人才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金融工程这种金融专业的优势就变得比较明显,加上工科学校特有的名气,所以专业上升的速度很快,特色明显,成为今后金融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潜力股。这类学校主要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湖南大学和湖北大学谁叫湖大
专科学校发银行卡吗
专科裤神会发银行卡。无论知仿是专科还是本科,一般在寄 录取通知书 的时候都会寄一张银行卡,学生拿到银行卡之后,带上 身份证 去相应的银行做激活处理,然后只要把学费打到这张银行卡上,学校就搭纯纤会自动从这张卡中扣除。
发的银行卡之后会与学校的校园卡做绑定,方便同学给校园卡做充值。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牛银行专科学校排名武汉 麻烦高手给一下金融专业的考研学校排名,越多越好,本...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本文标题:最牛银行专科学校排名武汉 麻烦高手给一下金融专业的考研学校排名,越多越好,本...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71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