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基点_素材与写作技巧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基点_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像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
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一点。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
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因为,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
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
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
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
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
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初中教材中已有表述)。
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
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
现在,我们来试试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意。人们在审视这则材料的时候,把注意力都放在枭的言行上和鸠的点拨上.对乡人厌恶枭的叫声这一现象没做分析。乡人为何厌恶枭鸣?只因叫声不悦耳,就说枭叫有祸,完全是迷信,是没有道理的。枭对这种无理厌恶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发挥想像,枭的叫声确实不好听.它用吉他等器乐来代替自己的歌声.让人们百听不厌。在这里,我们综合运用了发散思维和反弹琵琶的思维形式,使这则老材料赋有了新的内涵,为我们的作文见解新颖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天天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基点_素材与写作技巧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图片压缩,天天高考小编推荐个不错的在线图片压缩网站:https://www.yasuotu.com/
本文标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基点_素材与写作技巧
wap地址: https://m.ttjm.com/zixun/97799.html